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象山矿切顶留巷尾巷瓦斯超限问题,采用新型薄喷材料喷涂在采空区侧巷帮进行封闭,研究提出新型薄喷材料技术方案及施工工艺,在巷帮形成了一层3~8 mm厚的封闭涂层,涂层拉伸变形大于30%,尾巷瓦斯浓度降低26.7%,有效防止了瓦斯的逸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公乌素煤业公司原有沿空留巷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公乌素煤业公司在1201工作面采用的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新技术,总结了施工工艺,观测分析了实施效果。实践表明,采用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新技术,实现了工作面之间的无煤柱开采,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减少了巷道掘进率,成功解决了原沿空留巷技术存在漏风的问题,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辛安矿煤炭回收率及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在11212-2煤柱工作面运料巷实施沿空留巷,采用“堆喷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留巷长度770 m,超前切顶卸压+补强锚索+堆喷巷旁墙体联合支护。堆喷工艺是一种新型构筑混凝土墙体的方法,将砂石料、水泥、JCT-1喷射混凝土外加剂在潮湿状态下按一定比例搅拌后进行喷射成墙体,堆喷混凝土巷旁墙体发挥隔离采空区和支撑巷道顶板的作用,可对留巷顶板及时提供高强支撑。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成巷效果较好,实现了安全高效、巷旁沿空留巷的目的,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巷道裸露岩石风化及支护材料锈蚀的问题,对混凝土支护的作用及其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型薄喷封闭材料进行研制,提出了巷道薄喷封闭技术,并进行了工业化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新型喷涂材料、装备及工艺,替代喷射混凝土施工,有效解决了巷道围岩风化、支护材料锈蚀,以及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回弹率高、运输工作量大、粉尘的浓度高、人员工作强度高等问题,对施工速度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7607工作面用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的施工作业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沿空留巷理论的深入研究,在7607工作面采用的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新技术,进行了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工作沿空留巷施工工艺设计,通过工业试验分析了实施效果。实践表明,运用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减少了巷道掘进率,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在高沼气矿井中,当采用沿空掘巷、沿空留巷和前进式开采时,如何隔离或封闭相邻的采空区,防止漏风造成的自然发火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法国和苏联等国对上述问题作过喷涂尿醛泡沫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和长春市化工三厂  相似文献   

7.
马广兴 《中州煤炭》2018,(10):185-189
沿空留巷是煤矿开采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城郊煤矿21404轨道巷在沿空留巷期间,采取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和切顶卸压沿空留巷2种沿空留巷工艺方式,为了获知2种沿空留巷工艺的优缺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从成本、施工工艺、劳动强度和留巷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对沿空留巷进行改进,优化施工步骤,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及职工劳动强度,消除了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步骤,保证了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沿空留巷Y型通风条件下漏风量大的难题,结合工作面留巷设计,分析了采空区漏风的规律,在留巷内工作面后方依次为风速急变区、风速稳定区和风速趋零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916工作面的通风系统。通过采取挂设风帘、喷涂浆体材料、加强管理等措施,1916运料巷平均百米漏风量约为6.2 m3/min,漏风率仅为2.5%,为1916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现民 《中州煤炭》2010,(8):73-74,76
沿空留巷可提高煤炭采出率,介绍了义煤集团公司新安煤矿沿空留巷的支护设计,并将沿空留巷与掘进巷道进行了成本对比。通过对比,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可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损失,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沿空留巷工艺存在的施工危险性高,留巷密闭性差,留巷速度慢的问题,上湾煤矿12上308综采工作面采用新研发的沿空留巷支架配合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工艺,使长280.5m,采高3.8m的工作面留巷速度达到15m/d。此沿空留巷工艺实现了厚煤层工作面快速沿空留巷,满足了综采工作面全速推进的要求,且所留巷道变形量不大,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巷旁支护存在支护阻力、可缩性等力学性能与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不相适应问题,致使充填体密闭性能差,施工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在分析风力充填留巷、高水材料充填留巷、端头钢模板支架及泵充填留巷和柔模混凝土充填留巷的基础上,对4种留巷方式的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最终确定榆家梁煤矿快速沿空留巷选用柔模混凝土充填留巷方式,实现了地面混凝土干拌及井下混凝土上料、加水搅拌与泵送的连续作业,研究表明该套设备符合神东矿区快速沿空留巷的要求,充填速度可达20 m/班,充填体抗压强度可达25 MPa。  相似文献   

12.
张雷 《煤炭科技》2012,(1):11-12
以夹河煤矿-1 010 m水平9443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孤岛煤柱沿空留巷为背景,采用理论与现场试验相结合,对深部沿空留巷的填充材料及工艺技术进行研究。该矿采用墙体内布置连体木垛,煤矸石混凝土料配比填充,施工切顶锚索,锚网梁索联合支护墙体顶板,锚梁联合支护混凝土墙体等技术,强化了巷旁支护,建立了深部采场沿空留巷技术体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6,(9):46-49
基于薄煤层厚灰岩顶板沿空留巷顶板岩层运动规律及其变形特点,论证了采用普通混凝土巷帮支护的可行性,混凝土充填体能够满足薄煤层厚灰岩顶板岩层运动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了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的留巷效果,并设计了充填体宽度范围为1.5~2.0 m时混凝土为充填体材料的沿空留巷方案。实践表明,采用临时支护去支护初期顶板,有效控制了顶板初期下沉,有效弥补了混凝土初凝时间长和初凝强度低的缺点;采用混凝土作为充填体材料,很好地适应了采空区厚灰岩顶板岩层的运动,达到预期的留巷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常兴煤业厚层软顶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工业性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试验巷道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预裂充填沿空留巷稳定控制机理,开发了厚层软顶预裂充填沿空留巷技术,设计了预裂充填和沿空留巷支护相关参数。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实现了厚层软顶沿空留巷稳定控制,可用于指导厚层软顶沿空留巷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任杰 《山西煤炭》2021,(1):15-21
为了保证坤龙煤业沿空留巷的成功应用,以该矿回采巷道为例,提出切顶卸压与巷旁支护技术相结合的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论证.结果表明:采用聚能预裂爆破解决了沿空留巷采空区侧的悬顶问题,使沿空留巷处于压力降低区;采用锚索及U型钢支架解决了沿空留巷的巷旁支护与巷内加强支护;采用钢筋网、高强纤维布、聚氨酯喷涂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资源回收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局面,神角煤矿拟在2209工作面采用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技术。目前,沿空留巷常用的技术主要为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混凝土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和切顶沿空留巷技术。2号煤层为自燃煤层,这就要求所采用的沿空留巷技术必须能很好地隔绝采空区。通过分析3种沿空留巷方法的采空区密闭性能,最终确定2209工作面采用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赵庄煤业沿空掘巷存在的小煤柱侧瓦斯泄漏隐患,制定了"柔性薄喷+注浆"治理方案,采用柔性薄喷材料替代混凝土,喷涂厚度5 mm,有效解决了材料运输和开裂问题,采用高密度浅钻孔和快凝注浆材料,避免了浆液流入采空区。效果考察表明:柔性薄喷材料挂壁性和柔韧性良好,掘巷服务期间小煤柱侧未出现明显瓦斯泄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木垛沿空留巷木料消耗量大、劳动强度高、施工复杂、支护强度较低的问题,高河煤矿采用了高水材料充填墩柱沿空留巷技术,并在E1302回风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木垛沿空留巷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286 mm,采用高水材料充填墩柱沿空留巷技术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88 mm,墩柱最大变形量为65 mm,高水材料充填墩柱沿空留巷技术施工工艺简单、墩柱抗压强度大,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同时增大巷道通风断面有利于风排瓦斯,防止矿井发生瓦斯事故。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沿空留巷工艺技术与新型充填材料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鸭山东荣二矿在综采工作面试验实施了机械化沿空留巷。利用混凝土输送泵通过管路将充填材料泵送至留巷空间内,充填模板自动布置并能调高,由端头液压支架拖动。实验研制的专用混凝土充填材料,凝固时间可控、强度高、塌落度同时满足泵送与初凝时间要求。该沿空留巷技术机械化程度高,工艺简单,充填支护体早强快、后期强度高,留巷巷道稳定性好、满足使用要求,经济和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沙曲二矿4303工作面沿空留巷采空区内存在高瓦斯、遗煤多、巷旁漏风量大、自然发火隐患等问题,现场基于巷旁充填体作用原理,对沿空留巷防控瓦斯与火成套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沿空留巷巷旁高水材料充填封闭技术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充填技术增阻效果明显,氧化带宽带由150 m缩短至90 m,采空区氧化带内CO浓度不超过0.005%,沿空留巷侧巷道帮逸出CH_4浓度不超过1.5%,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得到了有效地缓解,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