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降低磨矿过程中的能耗与钢耗,本文针对香炉山钨矿给矿产品粒度特性,进行了磨矿过程精确化研究。在香炉山矿石力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球径半理论公式可以计算出最佳球径,确定了实验室精确化钢球配比为Φ40 mm:Φ30 mm:Φ20 mm=30%:40%:30%,最佳磨矿参数条件为磨矿时间2 min,磨矿浓度75%,充填率35%;工业精确化钢球配比为Φ80 mm:Φ60 mm:Φ40 mm=40%:40%:20%。工业化应用后,入选合格粒级中产率增加了3.32个百分点,增幅为5.00%,钨金属量分布增加了3.16个百分点,增幅为3.97%;过磨粒级产率减少了3.00个百分点,降幅为22.50%;球磨机运行电流下降4 A,降幅达14.81%;磨矿过程钢耗下降0.13 kg/t,降幅为15.66%,取得了显著的提质、节能和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硫化矿选厂粗粒欠磨与细粒过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磨矿介质-黄金分割锻球.通过2种介质磨矿试验对比,表明锻球磨矿具有针对性强,磨矿效果好,试验指标显示:锻球磨矿的产品粗粒会减少0.80%,中等粒级增加3.26%,细粒减少2.46%.分析发现锻磨在磨矿中与物料接触有相当一部分为线接触,细粒因粗粒的“架桥”作用而减少了过粉碎,钢球介质与矿物接触为点接触,粗粒的架桥作用不明显,对粗粒与细粒的粉碎作用具有一致的概率,故选择性差,过粉碎现象严重.设计的锻球介质能明显的缓解粗粒欠磨与细粒过粉碎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大坪选矿厂粗磨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差,磨机利用系数低,磨矿技术效率低等问题,根据矿石力学性质,确定了粗磨推荐介质制度为m(φ100)∶m(φ80)∶m(φ60)∶m(φ40)∶m(φ30)=20∶25∶20∶25∶10,进行了不同磨矿介质制度的磨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介质制度与现场介质制度相比,过粗粒级+0. 45 mm产率降低了3. 40百分点;中间易选粒级-0. 150~+0. 038 mm和磨矿细度-0. 074 mm产率分别提高了8. 30百分点和5. 39百分点;磨矿技术效率提高了3. 91百分点,磨机-200目利用系数提高了20. 02%;在粗磨阶段,推荐介质制度与现场介质制度相比,磨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福建行洛坑钨矿石为对象,研究了纳米陶瓷球作为磨矿介质在钨中矿再磨中的磨矿特征,并应用于钨中矿再磨作业。研究结果表明,球磨机使用瓷球作为磨矿介质可以对钨矿石进行有效破碎,工业应用可以达到原钢球磨矿时溢流入重选的产品细度要求,过粉碎现象较钢球磨矿明显改善,磨矿产品粒度分布特征更均匀,且不会有铁杂质产生,球耗从1.41 kg/t降至0.97 kg/t,电耗从8.21 kWh/t下降到5.78 kWh/t,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纳米陶瓷球可以取代钢球作为钨中矿再磨的磨矿介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易门铜业Φ2.4×3.6 m球磨机装补球制度不合理、磨矿产品细度低、分级机效率偏低及循环负荷偏高等问题,基于矿石的力学性质及粒度组成分布情况,采用段氏球径半理论公式对推荐初装介质配比进行计算,最终确定初装球方案为Φ80 mm∶Φ60 mm∶Φ50 mm∶Φ40 mm=30%∶25%∶25%∶20%。将推荐钢球配比方案与现场方案进行实验室磨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场方案相比,推荐方案的过粗级别+0.150 mm产率降低了2.38个百分点,磨矿细度(-0.074 mm占比)提高了5.14个百分点,中间级别-0.150+0.010 mm产率提高了1.08个百分点,磨矿技术效率增长了3.3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采用推荐初装钢球配比作为易门铜业Φ2.4×3.6 m球磨机磨矿介质,其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决湖南柿竹园公司钢球磨矿存在的高能耗、粒度分布特性差、钨过粉碎严重等问题,以柿竹园选矿厂中二段磨和三段磨给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瓷球磨矿的工业化应用,对比了瓷球替换前后磨矿效果和节能降耗变化。磨矿效果表明,瓷球介质优于钢介质,使得瓷球磨矿下分级回路中的循环负荷减轻,分级质效率和量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瓷球磨矿可以改善磨矿产品的粒度及金属分布,减轻过粉碎,使合格粒级中有用金属更多。其中,二段磨溢流产品中钨金属在合格粒级中的分布率高出钢锻产品7.2个百分点,三段磨溢流产品中铁金属在合格粒级中的分布率高出钢球产品2.1个百分点。对比磨矿能耗可以发现,在二段磨矿中,磨机运行功率从506 kW降低至307 kW,介质消耗从0.47 kg/t降低至0.12 kg/t;在三段磨矿中,磨机运行功率从300 kW降低至200 kW,介质消耗从0.83 kg/t降低至0.14 kg/t。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西盟锡矿橡胶托辊式磨机,进行了棒、球两种磨矿介质的工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粗粒级-28毫米给料下,一段开路球磨产物不均匀性增加,过粉碎能力是棒磨的1.24倍。分析棒、球磨的磨矿效率表明:千瓦时处理量棒磨高球磨2.4%;千瓦时新生-0.3毫米级别量棒磨高球磨8.1%;千瓦时新生-0.076毫米级别量,球磨高棒磨12.5%。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西某选厂铜矿石磨矿产品粒度组成差、铜回收率低及磨矿介质消耗量大的问题,以矿石性质为依据,通过实验室磨矿对比试验提出工业化应用的最佳磨矿介质尺寸及配比方案,从而达到改善磨矿效果的目的。实验室磨矿对比试验得出处理矿石的最优初装球方案为 70∶ 50∶ 40∶ 30=20∶30∶20∶30。工业试验期间,从现场7#和8#球磨机溢流中取得矿样,在实验室进行浮选对比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推荐的磨矿介质方案后,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得到提高,-0.038 mm和-0.074 mm百分含量分别提高了0.47%和2.13%,+0.2 mm百分含量减少了3.14%,中间易选级别-0.2+0.038 mm百分含量提高了2.68%,铜回收率提高了3.70%,球耗降低了0.032 kg/t,为提高铜的浮选回收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提高磨矿作业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立式离心磨矿机的工作原理,各种参数试验及铁矿、石英、锰矿物料的试验结果。同时通过试验验证了用普通球磨机的球荷公式计算出来的球荷粒度组成对立式离心磨矿机的适用性。本文的试验数椐为立式离心磨矿机放大设计提供了依椐,对立式离心磨矿机在工业上应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选矿厂再磨系统磨矿分级自动控制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矿行业中,磨矿分级生产过程是极其重要的生产环节,磨矿分级作业直接影响到选矿厂的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因此在选矿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对磨矿分级作业流程实施自动控制,进行技术改造,采取相应的磨矿分级自动控制措施,提高了磨矿生产效率,以保证生产稳定顺行。生产实践表明,自动控制技术,在再磨系统的成功实施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并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打破现有氰化生产中传统磨矿、分级及浸出工艺,达到提高磨矿效率、氰化回收率和降低生产能耗的目标,金翅岭金矿进行氰化磨矿浸出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对矿物进行一次性磨矿浸出试验与分段磨矿浸出试验对比发现,矿物一次性磨矿至合格细度-400目细度达到90%,浸出12 h时,氰化回收率可达到99.5%;分段磨矿分段浸出一次磨矿细度为-400目占75%,一次浸出时间为16 h,分级后+400目再磨细度为91%,浸出时间为12 h时,总回收率可达99.64%。分段磨矿浸出磨机节约能耗约15%,氰化回收率提高0.14%。 相似文献
15.
磨矿作业是实现有用矿物单体解离并提供具有合适入选粒度矿样的重要手段,是选矿厂的关键性工序。酒钢选矿厂磨矿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过粉碎”严重,影响了选矿厂技术指标的提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半自磨机排出的顽石作为磨矿介质,考察了顽石自磨磨损规律及其自磨产品粒度分布和顽石磨矿时顽石磨损规律及其磨矿产品粒度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自磨磨矿时间、充填率和磨矿浓度下,顽石自磨损后产生的磨矿细度均在-0.125 mm以下;顽石作为磨矿介质时,在充填率为50%,浓度为60%,磨矿时间为19 min,入磨矿样为500 g的磨矿条件下,能获得-45 μm含量为60%的磨矿产品,其中新生-45 μm含量为18%左右;与钢球磨矿时矿物表面被大量的铁絮状物覆盖而遭到严重腐蚀相比,顽石磨矿时颗粒表面有少量絮状物,没有腐蚀带,矿物的轮廓平整、干净。顽石是一种细磨过程较为理想的磨矿介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焦家金矿选矿厂磨矿产品粒度特性差和生产能力难以达产达标的问题,采用优化磨矿介质制度的方法进行提高磨矿作业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介质制度m(?90)∶m(?70)∶m(?50)∶m(?40)∶m(?30)=15∶25∶20∶15∶25取得了明显优化效果;较现场介质制度,磨机-200目利用系数提高20.67%,过粗粒级+0.30 mm产率降低4.59百分点,-0.074 mm、中间易选级别0.15~0.019 mm、中间可选级别0.30~0.010 mm产率分别提高了6.62,5.89,2.97百分点,磨矿技术效率提高4.71%,为金浮选回收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选矿厂提高磨矿作业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