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抗抗 《建筑创作》2004,(2):130-130
城市像一部小说的未定稿.永远都在不断的修改之中。然而局部的修改.往往触及整体。挪动了一个情节.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全书的结构都得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建筑     
1956年以后.日本就有了两个金阁寺.一个是文学的.一个是建筑的。文学的一个是三岛由纪夫小说《金阁寺》,根据原来独一无二的古金阁寺被一和尚烧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建筑的一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新金阁寺。  相似文献   

3.
张抗抗 《建筑创作》2004,(5):121-121
细节的魔鬼 阅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最终给人留下印象的,通常是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的塑造,无一例外是由那些过目不忘的细节构成的。  相似文献   

4.
张抗抗 《建筑创作》2004,(4):124-124
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国际上一些优秀设计师,携带着现代建筑理念的设计方案,正在雄心勃勃地挺进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中国本土舆论所发出的坚守并延续“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5.
张抗抗 《建筑创作》2004,(6):121-121
精神与内涵文学作品在本质上是形而上的。由审美而愉悦、由感悟而抽象。具有思想内涵的建筑物是会思考的,能使它的“住户”得到精神的提升。城中的街区每隔几日就会有一座巨型的绿色网罩被揭开,一座座新建筑似乎从天而降。城市的记忆被抹去再被刷新,或是盛气凌人、或是呆滞刻板、或是泥古仿古、或是富丽堂皇充满了暴发户气息……总觉得似曾相识—于传统,或于西方发达国家,形似而非神似,刻意模仿的影子挥之不去。前些时去延庆郊游,发现距延庆县城40km处的永宁镇,正在大兴土木修复一段古城墙。路边的土城墙断断续续可辨,但幸存至今的残垣断壁…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文学     
作为艺术,建筑的物质性最强,文学的精神性最强。它们各自难于表达的往往对方最为擅长,所以二者虽隔行却不应隔山。建筑与文学乍看似互不相干,但是仔细琢磨却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7.
陈凯峰 《建筑》2010,(21):75-77
从建造的角度看,何谓"建筑"?利用源于自然的空间、材料、规则、美感等要素,构筑形成建筑物、建筑空间、建筑功能、建筑思想、建筑艺术等,实现居住、生产、社会、政治、艺术、宗教等人的活动对建筑的需要,"建筑"造就了人类独特的生存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以后,日本就有了两个金阁寺,一个是文学的,一个是建筑的.文学的一个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根据原来独一无二的古金阁寺被一和尚烧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建筑的一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新金阁寺.三岛的小说很忠实地记述了那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件:一个口吃的和尚最终受不了金阁的(建筑)美对他构成的使他总是相形见绌的压迫,不得不一把火把这座建筑点了.纵火的理论是和尚在法庭上坦白的,使原来不理解他的公众愕然之后更不理解他了.三岛自然除外,在小说的结尾,他让那和尚爬上寺后的山,在那儿再点燃一根火柴,抽上一支烟,第一次体验一下轻松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郑启颖 《陕西建材》2002,16(7):52-54
通过对建筑与文化之关系的探讨,阐明文学对建筑师,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张抗抗 《建筑创作》2004,(3):126-126
语言的表述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字字句句,垒起故事的房屋。自秦朝统一文字之后,各地的方言依然顽固地各行其是,虽同文而不同音,但终有文字可作凭据。就像建筑材料的更新,无论材质如何不同,世界各地都可通用。进入现代社会,建筑语言的词库不断被扩充,“外来语”的介入,更丰富了语  相似文献   

11.
建筑的形式,即建筑的外在,是建筑的外观、材料、型材和装饰等;建筑的内容,即建筑的内在,是建筑的功能、空间、性质和建筑的气质。现在,我们就可以顺着西方建筑 的发展,举例来看看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应该说,古埃及和古希腊都是在宗教性建筑方面表现突出,而且两者都善于使用石材。因为是宗教性建筑,大多是供祭奉神之用,可以说其功能是比较单纯的,但它们还是依循着从内容到形式的过程,即:功能 (祭典所在地和神灵的住所 )——所需要的氛围——形式。可以说,它们所采取的建筑形式,是依据功能所需的氛围,是依据两国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氏族聚居开始,就有着人类对场所的追求。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推进,对场所的建筑空间塑造,亦无不与当时当地的人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 在专制社会,僵化刻板的专制意识形态下,人们过着僵化刻板的生活,唯有此时才有可能建出那种  相似文献   

13.
《广东建材》2004,(3):4-5
建筑结构是为建(构)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专业,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文学     
马识途 《四川建筑》1994,14(1):17-19
建筑和文学的问题,我以为,实质上就是建筑与美学的问题。因为一切文学和艺术就是追求美,表现美、作为物质生产的建筑和精神生产的文学发生关系,其契合点就在美的追求和美的表现。一个建筑,一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除开要讲求便利于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工作,要讲求以最少的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外,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实用和经济外,还要叫人们往起来在精神上感到舒服。因此,任何一个在头脑的建筑师,都知道要使自己的设计不特尽善,还要尽美,要使人们居住起来,在视觉和精神上感受到一种很好的精神享…  相似文献   

15.
本以建筑的功能含义和美学意义为基础,联系社会经济化的走向,分析了当代建筑构成的基本特征;灵活性特征、复合性特征、环境性特征;这三种特征分别是未来建筑应付人--物短暂联系的方式(灵活性)、建筑观念复杂性和建筑复杂之指征(复合性)、建筑构成的系统性之表现(环境性)。  相似文献   

16.
王国涛  陈绍山 《中外建筑》2003,(5):50-50,69
建筑形象是通过各种几何形体造型、空间和环境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一定的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其表现为直接形象。主要特点是:其一是表现艺术。建筑形象主要是各种几何形体,类似抽象雕塑,它缺乏完整的叙事描写的能力,不大可能直接反映具体思想,通过形体与空间的组合,或借助隐喻象征手法,可以赋予建筑以雄伟、华丽、典雅、轻快等艺术气氛和美学意境的目的,间接地表现特定的时代、民族、地区的艺术特征,建筑师个人意识和创作思想。我国古代有“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说法。西方从古希腊起就流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可见…  相似文献   

17.
赵冰 《建筑安全》2004,19(4):1-1
感悟建筑就是从心灵上去把握建筑。一般来说,我们做建筑通常都是沉醉于对形态、对空间造型的分析,我们很少把建筑作为一种心灵的感受来做。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代建筑市场发展对建筑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并且结合作者本人的学习工作经验,阐述了新一代建筑系老师、学生在建筑功能、环境观、设计手法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时,如何看待问题并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建筑界有着许多的体系体系的“规则”,其中一条似乎是:建筑艺术更多时候是建筑师的事情。而当大批规划师、建筑师埋头于处理国内蜂拥而至的建筑案子的时候、同样有大批建筑物源源不断地相继被“生产”矗立起来。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谁对建筑的艺术或“建筑意”(梁思成先生根据画意而创造性地提出“建筑意”概念.用以描述“建筑的精神”)或更广泛层面二的建筑文化负责任?尤其在面对中国目前极大的土地开发量的现实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