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像一部小说的未定稿.永远都在不断的修改之中。然而局部的修改.往往触及整体。挪动了一个情节.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全书的结构都得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永合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04,(1):10-12
1956年以后.日本就有了两个金阁寺.一个是文学的.一个是建筑的。文学的一个是三岛由纪夫小说《金阁寺》,根据原来独一无二的古金阁寺被一和尚烧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建筑的一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新金阁寺。 相似文献
3.
细节的魔鬼 阅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最终给人留下印象的,通常是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的塑造,无一例外是由那些过目不忘的细节构成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国际上一些优秀设计师,携带着现代建筑理念的设计方案,正在雄心勃勃地挺进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中国本土舆论所发出的坚守并延续“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5.
精神与内涵文学作品在本质上是形而上的。由审美而愉悦、由感悟而抽象。具有思想内涵的建筑物是会思考的,能使它的“住户”得到精神的提升。城中的街区每隔几日就会有一座巨型的绿色网罩被揭开,一座座新建筑似乎从天而降。城市的记忆被抹去再被刷新,或是盛气凌人、或是呆滞刻板、或是泥古仿古、或是富丽堂皇充满了暴发户气息……总觉得似曾相识—于传统,或于西方发达国家,形似而非神似,刻意模仿的影子挥之不去。前些时去延庆郊游,发现距延庆县城40km处的永宁镇,正在大兴土木修复一段古城墙。路边的土城墙断断续续可辨,但幸存至今的残垣断壁… 相似文献
6.
7.
从建造的角度看,何谓"建筑"?利用源于自然的空间、材料、规则、美感等要素,构筑形成建筑物、建筑空间、建筑功能、建筑思想、建筑艺术等,实现居住、生产、社会、政治、艺术、宗教等人的活动对建筑的需要,"建筑"造就了人类独特的生存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10.
语言的表述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字字句句,垒起故事的房屋。自秦朝统一文字之后,各地的方言依然顽固地各行其是,虽同文而不同音,但终有文字可作凭据。就像建筑材料的更新,无论材质如何不同,世界各地都可通用。进入现代社会,建筑语言的词库不断被扩充,“外来语”的介入,更丰富了语 相似文献
11.
建筑的形式,即建筑的外在,是建筑的外观、材料、型材和装饰等;建筑的内容,即建筑的内在,是建筑的功能、空间、性质和建筑的气质。现在,我们就可以顺着西方建筑 的发展,举例来看看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应该说,古埃及和古希腊都是在宗教性建筑方面表现突出,而且两者都善于使用石材。因为是宗教性建筑,大多是供祭奉神之用,可以说其功能是比较单纯的,但它们还是依循着从内容到形式的过程,即:功能 (祭典所在地和神灵的住所 )——所需要的氛围——形式。可以说,它们所采取的建筑形式,是依据功能所需的氛围,是依据两国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以建筑的功能含义和美学意义为基础,联系社会经济化的走向,分析了当代建筑构成的基本特征;灵活性特征、复合性特征、环境性特征;这三种特征分别是未来建筑应付人--物短暂联系的方式(灵活性)、建筑观念复杂性和建筑复杂之指征(复合性)、建筑构成的系统性之表现(环境性)。 相似文献
16.
建筑形象是通过各种几何形体造型、空间和环境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一定的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其表现为直接形象。主要特点是:其一是表现艺术。建筑形象主要是各种几何形体,类似抽象雕塑,它缺乏完整的叙事描写的能力,不大可能直接反映具体思想,通过形体与空间的组合,或借助隐喻象征手法,可以赋予建筑以雄伟、华丽、典雅、轻快等艺术气氛和美学意境的目的,间接地表现特定的时代、民族、地区的艺术特征,建筑师个人意识和创作思想。我国古代有“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说法。西方从古希腊起就流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可见… 相似文献
17.
18.
19.
当代建筑市场发展对建筑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并且结合作者本人的学习工作经验,阐述了新一代建筑系老师、学生在建筑功能、环境观、设计手法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时,如何看待问题并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