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写由政治事件引发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焦虑",始终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现代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为确认个体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具有多重面貌的"中国形象"以镜像功能的意义,构成现代诗人笔下内涵深邃的意象.对"中国形象"的营造,超越了单纯的乡愁情结而成为特殊历史时期文化生态及知识者心路历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多余人"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国文坛,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而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多余人"形象.本文通过对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别里托夫与方鸿渐的形象比较,分析中俄两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三足鼎立之一的"京派",以它别具一格的创作观念和流派特征而丰富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沈从文是"京派"典型的践行者,无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自身气质,都散发着一种和平静穆之韵味,体现出文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执着坚守.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传统中作为文体的"史诗"概念逐渐演变为"史诗性"这一审美范畴.随着国外小说及理论的引入,"史诗性"与中国传统的史传传统结合成为中国当代小说最高的审美追求和评价标准.植根于关中地区久远的<诗经>、<史记>之史传传统,陕西作家的创作往往有更深的史诗情结.以柳青、杜鹏程为代表的"革命正史"写作,纪"史"有余,"诗"意欠佳.<白鹿原>以"民族秘史"纠"革命正史"宏大叙事之偏,执着于对民族精神、民族命运的探求,对历史进程中人物文化心理的摹刻;巧设叙事的历史时空,多维透视史诗人物形象,臻于"史"与"诗"的完美融合,丰富发展了了陕西文学的"史诗性"写作传统.  相似文献   

5.
"胡鲁之争"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而鲁迅的"不宽恕"与胡适的"宽容"常被同时提及、比较.作为20世纪中国最富有影响力的思想者和文学家,鲁迅的"不宽恕"究竟传达了怎样的讯息?在他所留下的堪称丰富的精神遗产中,"不宽恕"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鲁迅的不宽客及其强调复仇、决不妥协的"精神界战士"形象,是当今文化语境下仍然值得人们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永恒女性"形象与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索菲亚学说"联系在一起.索洛维约夫将"索菲亚"发展成为一种学说,并给"永恒女性"主题注入了宗教想象的激情.梅列日科夫斯基秉承这一传统,对"永恒女性"观念加以发挥,认为它既具有彼岸的神性本质,也具有此岸的属现象本质,是此岸与彼岸融合的纽带,它以"肉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出现在现实世界中,体现着作家对彼岸圣灵的赞美,对爱与美能拯救世界理念的企望.  相似文献   

7.
分析"医生"这个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以及作家创作这个艺术形象的思想根源,从而揭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的多维意义.指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出现的位置及其言行,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左右着狂人的命运.认为鲁迅先生把治病救人的医生写成"吃人的人"和其人生阅历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或称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为例,从构图和色彩上来讨论其装饰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家族小说中"父亲"是"权威"和"传统"的象征.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父亲"则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被告"角色;在"十七年"时期则有了显性和隐形两个"父亲"形象;只有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父子关系才出现一种新型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服装图案是服装审美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深入消费者人心的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时装界就开始掀起了"中国风",手绘刺绣、编织民族工艺的融入使具有明显东方气息的服装在时尚界内大行其道.传统民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彰显着内敛古典的文化诱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激进姿态,并借鉴"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来对抗主流专题片中权威的"上帝之声".然而,独立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以及过度依赖拍摄客体的"言说"却让中国独立纪录片面临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经过自我反省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表现出对"回到自身"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化的写作、自由的表现"的诉求.中国独立纪录片呈现出多样化、多声部的发展态势.中国纪录片的声音也由"上帝之声"演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与激变,强势的西方文化把整个中国都卷入到"西化"的浪潮中.面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高举中国传统文化,以复兴传统文化来振兴民族精神.他们与新文化派展开了一系列的论战.中西文化之争便成了世纪之初我们民族精神生命层面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离骚>中"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中的"凤皇"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玄鸟.但从古代字书的出,凤皇与玄鸟并非一物二名,二者是有明显的不同的.而且细考有关传说及其演变,也并未出现凤皇与玄鸟的融合.所以本文认为只能理解为受诗人之诒.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行政执行力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国际竞争力,决定民族的兴衰存亡.20世纪最后的20余年,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府再造"运动,"管理主义"异军突起.归根结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塑造高效、灵活、廉洁的政府形象.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政府要想有效地组织和引导本国社会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大力提升行政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必须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两大时代主题及其转换,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解决两大主题的路径选择和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全盘西化"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深的影响,历史已经证明其不能适于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时于-种思想的评判,不能以偏概全,任何思想本身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在此将从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利弊双方来讨论,发表对"全盘西化"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都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对事物有独特的看法和价值观,具有其特有的消费特点,其形成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其消费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本文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的特征、形成原因作出分析,并对如何引导"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站在21世纪第2个10年的开局之年,中国民营企业这支庞大的队伍正在为未来10年而谋划. 3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所做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无形的手"这一理念,他认为"当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实现了最大化".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的领袖们,正是这一只"无形之手"的有形体现,他们必将在促进社会就业、活跃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的历史地位已经稳固,接下来将如何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成为新商业体系中的坚强力量?总结、谋划都在刺激着民营企业家们的敏感嗅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梦也被称为"美国之梦"或"美国梦想".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历史进程总体一致,几乎可以说是理解美国社会的一以贯之的线索.本文在梳理美国梦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为例,试图说明自19世纪束、20世纪初以来,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美国梦经历了由激奋的创业之梦到幻灭的金钱之梦,再到民族的世界之梦的历程.美国梦有兴起,有畸变,有野心,也有欲望,但不会消亡.它从一开始就已彻底融入了美国国民性的血脉之中,无法分离.  相似文献   

20.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国的"老字号"民族品牌消失了,面对外资品牌的大举进攻,一些本土日化企业选择了合资路.中国民族品牌的消亡与新生在经历着一个艰难的演变过程.本文从分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事例着手,以经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品牌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