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表述了作者在学习新课改的<美术课程标准>之后,对美术学习评价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提出对学生在美术方面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改变以往美术课只对作业进行等级评价的程式,要加强对美术作业的多元性、多样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过程性、终结性、综合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如何利用美术欣赏课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情感教育一直是美术教师难以逾越的障碍.本文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掌握足够的中外美术理论知识;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准欣赏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术是一门讲究个性的艺术,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色彩"作为中职美术教育主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常,色彩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降低了美术人才的培养标准,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已经颁布,里面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思路,研究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把中学美术教学意义重大.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们正经历着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作为一种媒介进入人类活动.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结合通过网络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变.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主要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也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模式.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自主教学、愉快教学、探究合作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染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能愉悦学生的性情,陶冶美的情操,使人有」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能培养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在学生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美术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等方而是其他学科难以达到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者,因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美术作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一些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新课改主要是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美术课作为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锻炼创新思维的课程,可以用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使其能更好地把对美术的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人体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是耳的延伸,电视是眼和耳的延伸.借助多媒体,能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美术信息传递的多渠化,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对美术知识的吸收率,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信息和经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由与和谐发展.本文分别从美术鉴赏中认识美、表现美、继承美、创造美四个方面谈到美术鉴赏与德育中知、情、意、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美术鉴赏是对作品感性认知后的理性追求,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小学美术课堂里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层出不穷,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媒体,合理使用其中之聚光灯功能,更好达成小学美术欣赏,探究等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运用广泛的欣赏资料,在宏观的指引下.进行细致的指导与讨究;结合多种媒体手段与方式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聚焦式的探究中以达到重点部分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展示美术作品,美术过程等细节,以让学生创作,示范等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新课标强调小学美术教学必须加强美术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洁的精神源泉.在艺术的海洋里.濡染熏陶,潜移默化,它可以给受教育者以心灵的感化,从而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调整.给每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成功的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兴趣可以成为一个人发挥智慧、夺取成功的动力."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有多大.当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究竟如何呢?一些教育家曾就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画画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个调查,非常喜欢美术画画的儿童在五岁前约占95%,九岁左右约占60%,十二左右约占10%..…这个结果客观反映了当前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一个趋势:"越大越低",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不良现象,它势必影响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发展,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等四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开展中职美术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按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程序和方法组织教学,也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而灵活地做出反应,利用每一个有效的机会,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  相似文献   

17.
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思想定位,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不同于中学美术欣赏课之处.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思想定位,应首先明确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教学是面对全体大学生,从属人文教育的教学,应是将美术作为文化来学习,是确立在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教学.教学目标,首先是要明确公共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教育.使学生在鉴赏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住,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新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而我县的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的迅速推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还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学评价、言传身教等多个环节注重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情感与道德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