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分组机制的跳跃式动态二进制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奇  蒋国平 《自动化学报》2010,36(10):1390-1400
在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系统中, 标签碰撞的解决对于标签的快速识别极为重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组机制的跳跃式动态二进制防碰撞算法(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grouping mechanism and jumping dynamic binary, GJDB), 该算法通过在确定性算法中引入随机分组机制, 很好地解决了基于二进制搜索算法中, 由于标签数目不断增大所导致的识别效率降低的问题.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GJDB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常用的标签防碰撞算法, 并且该算法对标签随机分组数目的选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射频识别(RFID)传感标签是一种新型的融合标识传感功能的电气设备状态无线监测技术,高效防碰撞算法是提高基于RFID传感标签技术的电气设备状态无线监测系统实时性的主要手段.在改进自适应多叉树搜索(IAMS)防碰撞算法基础上,通过碰撞概率模型计算碰撞传感标签数,制定优先申请分配专有时隙原则,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时隙多叉树防碰撞(IATMSA)算法.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IAMS算法和四叉树算法,IATMSA算法总时隙数更小、识别速度更快、吞吐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超高频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二叉树防碰撞算法通信量大和传输时延长等问题,结合跳跃式动态搜索(jumping dynamic search,JDS)和新颖跳跃式动态搜索(novel JDS,NJDS)防碰撞算法,引入后退寻呼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后退式二叉树(novel back-off binary tree,NBBT)防碰撞算法。该算法通过在阅读器寻呼指令中加入引导位使标签以更快的速度响应阅读器,从而减少总通信量和传输时延。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JDS或NJDS防碰撞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传输时延和通信量方面更高效。此外,该算法能够显著提高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速率。  相似文献   

4.
李飞  曹敦  傅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6):151-154,166
如何解决多标签识别时的数据冲突是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总结分析相关一些二进制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D)编码的改进型防碰撞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防碰撞算法,它以BIBD编码为基础,并且引入标签的多状态机制,使得对标签的识读达到逐节识读和识读过程中数据的传输量大大减少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显著提高了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特别适合RFID系统在标签较多和标签ID过长的情况下应用.  相似文献   

5.
标签冲突在射频识别系统(RFID)中是不可避免的,防碰撞技术是射频识别中解决数据冲突的一个关键技术,防碰撞算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RFID系统识别多个标签的能力。针对以往二进制搜索算法存在标签识别延时过长以及不适用于大量标签存在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二进制搜索算法。该算法以后退式二进制搜索算法和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D(4,2,1)为研究依据,利用BIBD(4,2,1)的子集作为阅读器的查询命令,通过后退式搜索策略达到快速识别标签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防碰撞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标签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6.
扼要分析目前针对标签防碰撞问题采用的防碰撞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跳跃式动态搜索(JDS)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的JDS标签防碰撞算法。算法将栈思想引入到新的跳跃式策略前后搜索中,避免出现空闲时隙。在读写器问询时,利用标签反馈信息记忆部分已知信息,采用不定长动态传输方式及调整策略识别标签的未知数据位,减少了读写器搜索次数及系统传输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传输量大大减少,吞吐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射频识别(RFID)标签识别技术普遍应用在物流和零售行业等工业领域.为了解决多标签识别过程中信息传输时延过长的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当前多标签识别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标签防碰撞技术)的优劣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序列号扩展分组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在曼彻斯特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递归分组的标签识别方法.该方法改变了现有算法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射频识别( 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识别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码调制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BCMA。对传统多叉树防碰撞算法进行改进,活动标签采用位编码技术把标签ID在多叉数中的位置信息调制到一个2m位的二进制数主控继电器(MCR)上,并把MCR回送给阅读器;阅读器采用位跟踪技术,定位MCR碰撞发生的数位,从而解调出活动标签的分组信息。阅读器对待识别标签的分组是确定性的,进而避免空闲时隙的产生,提高系统识别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见的八叉树算法相比,BCMA算法使系统吞吐率提高168%。  相似文献   

9.
在RFID系统中碰撞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RFID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二进制搜索算法、跳跃式动态树形反碰撞算法和基于修剪枝的二进制树形反碰撞算法都是较常用的反碰撞算法.这些算法共同的缺点是标签的EPC识别速率较低.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反碰撞算法.和其他现存的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更多的标签.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主动式RFID系统的吞吐量低和识别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和距离分簇(energy and distance clustering,EDC)的主动式RFID防碰撞机制。利用阅读器接收的主动式标签的传输功率大小,将标签依照其与阅读器的距离分为几个簇群,融合现有的主动式防碰撞算法逐一识别每个簇群内的标签。结合EDC机制和纯ALOHA、时隙ALOHA和非坚持CSMA这3种防碰撞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的防碰撞算法在吞吐量和平均传输时延方面都明显优于原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主动式RFID系统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