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大田县坑口水电站的拦河坝,是目前我国建成的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也是一座运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进行工业性试验的大坝.现将该坝设计中的坝体结构设计、温度控制、防渗设计、基础处理等几个技术问题简单介绍如下。一、工程概况  相似文献   

2.
一、工程和施工简介福建省大田县坑口水电站的拦河坝,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国家工业性试验项目。坑口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6.8米,坝顶长122.5米,坝体混凝土方量为60600米~3,其中碾压混凝土方量为42000米~3。1985年11月19日开盘碾压,1986年6月基本建成,同年8月水库开始初期蓄水。主体工程碾压混凝土的施工仅六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家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坝断面设计、坝体防渗、温度控制、配合比、施工技术、施工速度、质量控制、运行等方面的问题。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优点是把混凝土坝的安全度和土石坝的经济及快速施工结合起来,因而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修建碾压混凝土坝的国家有12个,已建和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有50余座。其中修建碾压混凝土坝较多的国家是:日本12座、美国12座、中国5座、南非5座。在碾压混凝土坝中,除多为重力坝外,近年来还修建重力拱坝2座。已建成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是100m 高的日本玉川重力坝,在建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日本115m 高的境川坝。此外,坝高155m 的日本宫濑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已在进行坝体施工前的准备工程。南非还拟建坝高为162m 的莫海尔和180m 高的马赛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福建省起步于70年代后期,经历了室内试验、室外现场试验和工程整体实践三个阶段。在工程实践方面,我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坑口坝于1986午6月建成,随后于1989年建成我国第二座碾压混凝土坝——龙门滩坝。福建省的第三座碾压混凝土坝,水东水电站拦河坝已于1991年4月开工兴建,已于1992年11月开始碾压。第四座碾压混凝土坝——山仔坝也已于1992年7月开工兴建。此外还有周宁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已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几项工程的特征值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中国碾压混凝土坝技术的进展与运行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崇刚 《水力发电》1999,(10):41-44
中国碾压混凝土坝建设始于80年代中期,1986年从第1座坑口碾压土坝完成后,10多年来已竣工28座,在建的有15座,合计43座,居世界之首,还有21座正在设计中,在设计、科研、施工实践中,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有所发展,有所进步。通过运行证实,这些成熟的经验将对下一世纪继续发展碾压混凝土坝有指导和推动作用。即将开工兴建的友滩水电站一期工程大坝高192m,将是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相似文献   

6.
介绍广西第一座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荣地碾压混凝土坝的设计、施工、运行等情况,总结经验。对坝体断面优化、防渗结构、模板工程等创新性设计,大高差条件下混凝土的运输等施工措施及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坑口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是,粉煤灰掺量高、坝体不分纵横缝、低温连续填筑、全仓面碾压、沥青砂浆防渗。这些特点的核心,是要保证高速度建成一座整体碾压混凝土坝,建成后不出现裂缝,能安全运行。为此,掌握该坝的温度态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碾压混凝土坝发展迅速,从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坑坑口完成后,十余年来已竣工26座,在建的有16座,设计中有20座,在设计,科研,施工上都有不少新的技术进展,通过运行证实这些成熟的经验对下一世纪继续发展碾压混凝土坝建设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小毛 《人民长江》2020,51(1):149-154
碾压混凝土拱坝具有施工快、材料省、开挖小等优点,是适合高山峡谷地区的优秀坝型。但由于采用薄层碾压施工,层间强度低于本体、层面渗流问题突出,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的特性;且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在一个枯水期难以浇筑完成,汛期需要临时成拱挡水度汛;碾压层面渗流问题较突出,坝体排水要求高。上述这些设计、施工难点成为制约该坝型进一步发展、推广的关键因素,需要有所突破。针对高薄碾压混凝土拱坝上述技术特点,依托三里坪、云龙河两座高薄碾压混凝土拱坝,研究提出了“强拱弱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下诱上横”组合式分缝、坝体立体网格排水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上述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推动了碾压混凝土坝的技术进步,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我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坑口坝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设计、施工数据和资料,自1984年8月以来,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对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及碾压混凝土材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试验研究.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邵武粉煤灰的物理力学性能:粗制人工砂在碾压混凝土中的应用;粉煤灰掺量和碾压  相似文献   

11.
我省继坑口碾压混凝土试验坝建成之后,第二座龙门滩碾压混凝土坝即将竣工,第三座上坂碾压混凝土坝已经开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节省水泥,降低造价,快速施工的明显效益。但其防渗措施的研究却是急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许多室内试验表明,碾压混凝土试件具有良好的抗渗性,抗渗标号通常大于S4。然而,大体积的现场碾压施工,混凝土骨料分离,层间结合薄弱等问题,往往难以避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务川县沙坝水电站枢纽工程是乌江一级支流洪渡河干流梯级开发的第5级,装机容量30MW。该工程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87m,是目前国内在建的又一座碾压混凝土高拱坝。针对该碾压混凝土拱坝的结构布置特点,在设计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选坝型、优化坝体结构、简化施工,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碗窑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浙江首座碾压混凝土坝,本文对坝体设计及施工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资料     
福建坑口水电站的拦河重力坝是我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坝高56.8m,坝顶长122.5m,其中溢流段长37m。坝顶宽6.0m,上游面铅直,下游面坡度0.75。溢流面采用200号常态混凝土,最小厚度1.2m;坝基和两岸山坡铺筑150号常态混凝土,最小厚度为1.0m;坝体内部采用100号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大坝混凝土总量为6.0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为4.2万m~3,后者占总量的70%。 坑口碾压混凝土坝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它采用整体式,不分缝,薄层、短间隔、尽可能连续浇筑施工。初步估算,其抗滑安全度较之设缝可提高约60%。第二,它不像某些坝,如柳溪坝,采用低胶低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20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混凝土配合比、大坝填筑的人仓方法、摊铺与碾压、模板工艺、坝体分缝以及坝体防渗、温控防裂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推动了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建、在建碾压混凝土大坝84座,多项指标为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利学会 (1)施工、水工两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1月在大田县召开坑口碾压混凝土坝现场学术讨论会.该坝是我国第一座应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工业性试验项目,掺用邵武优质粉煤灰达50%以上,并采用人工砂料。(2)工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建成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坑口坝以来,由于碾压混凝土坝建设速度快、造价低、质量可靠等特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共建成碾压混凝土坝92座、在建34座。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碾压混凝土坝发展和有关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对贫胶粗粒料(准碾压混凝土材料)筑坝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白莲崖水库大坝是一座碾压混凝土抛物线双曲变厚拱坝。碾压混凝土拱坝的优点在于施工速度快,与常态混凝土拱坝不同的是,不必等坝体冷却到稳定温度后才进行接缝灌浆,而是在坝体浇筑结柬甚至是汛前坝体混凝土仍在施工时便可进行。若横缝和诱导缝张开可进行灌浆,使各坝块形成整体便于下闸蓄水,随着坝体温度下降,坝体收缩可能导致横缝和诱导缝再度拉开,此时可进行二次灌浆甚至是三次灌浆,这就是重复灌浆系统。文章介绍了设计过程中结合本工程特点,研究确定白莲崖碾压混凝土拱坝接缝重复灌浆系统布置情况。  相似文献   

19.
能源部、水利部于10月14日~16日在成都对《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审查会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两部及有关设计、科研、施工、高等院校共4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审查通过了《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送审稿)。碾压混凝土筑坝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筑坝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我国从1978年开始此项试验研究工作,1984年起陆续在铜街子、沙溪口等工程筑坝技术中应用,目前已建、正建及计划兴建的工程约有20座。为了提高我国碾压混凝土坝的设计水平,保证碾压混凝土坝的设计质量,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1987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建成碾压混凝土坝6座,碾压混凝土围堰5座,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10座,目前,在建坝高在百米以上的有3座。这项技术所以应用较好,主要是科技攻关紧密与工程实际结合,解决了许多急需的重大技术问题。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主要特点有:(1)尽量使坝体结构简化,不设或少设分缝;(2)防渗措施主要采用在碾压混凝土坝上游面加一层常态混凝土防渗层,同时研究采用新的防渗措施;(3)混凝土配比选用高掺粉煤灰和低水泥用量;(4)注重层面处理;(5)重视温控、防渗及防裂措施;(6)采用合理的施工设备;(7)严格控制质量;(8)工期短造价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