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北盆地火成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品质一直以来不能满足勘探的需要。近年来江苏油田加强了在火成岩发育区的方法设计、野外试验以及处理技术研究。在观测系统设计上,通过对火成岩发育范围的识别,根据模型正演及采集参数分析,针对火成岩的分布范围合理设计采集方案。在野外采集中,通过详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采集试验及严格施工,确保采集质量。在高精度三维实施区块中,火成岩发育区的地震资料品质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主要舍油气凹陷已进入勘探的高成熟阶段,再发现大的构造油气藏的机率已日益变小,隐蔽圈闭的勘探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总结前人研宄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重点强调层序地层学与高精度地震探测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以高邮凹陷为例,在明确构造、沉积背景下,以层序地层学分析为基础,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试、采油资料为依据,综合应用高精度地震技术,通过沉积微相分析、属性分析、正反演和全三维可视化等工作,确定具体勘探目标.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探讨——以高邮凹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北盆地主要舍油气凹陷已进入勘探的高成熟阶段,再发现大的构造油气藏的机率已日益变小,隐蔽圈闭的勘探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总结前人研宄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重点强调层序地层学与高精度地震探测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以高邮凹陷为例,在明确构造、沉积背景下,以层序地层学分析为基础,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试、采油资料为依据,综合应用高精度地震技术,通过沉积微相分析、属性分析、正反演和全三维可视化等工作,确定具体勘探目标.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HM探区为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形,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地震勘探资料空白带多。为此,对该区典型双复杂条件下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地面集镇和养殖场等复杂地面障碍区,采用高精度三维多震源激发技术和炮道密度控制设计技术,获取了完整的地震资料;对于火成岩区及软泥、淤泥区等复杂近地表障碍区,采用基于平面波前法原理的大基距组合激发技术和基于高密度微测井的优选激发岩性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深层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确定苏北盆地深凹带的凹中隆、近凹内斜坡深层和部分低凸起为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带,应用宽方位角采集技术获取该区的地震资料,采取的主要资料处理方法有振幅补偿、异常值及噪音压制、叠后去噪等,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为生油岩及储层特征研究、全三维解释方法、断层解释方法、相似图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上述方法技术,完成了苏北盆地FM和HZB两个三维区块的深层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研究工作,资料品质得到大幅提高,钻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宽方位角细分面元采集方法在苏北盆地勘探中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但由于受探区地表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的制约,以及在资料处理时难以同时兼顾同一CMP面元线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直接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此,从复杂地表、地质条件和地震资料处理角度出发,对细分面元采集方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不利因素影响的相应方法,在苏北GY凹陷ZZ地区三维区块的应用中,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满足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精细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海量地震数据高精度构造成图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勘探时间长、地震资料多,要使用全盆地的二、三维地震解释层位进行一次性成图,数据量巨大,技术难点多,成图精度难以保证。采用二、三维分别批量输出地震层位、断层解释数据,二、三维分别网格化,然后进行网格合并再统一网格化的方法实现了全盆地海量数据快速、高效输出、高精度的成图。此技术为盆地级二、三维地震资料海量数据一次性地高精度成图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三维地震采集评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东营凹陷内已采集的67块三维地震资料的简要分析,回顾了其三维地震勘探的历程,对三维地震采集进行了后评估,论述了采集技术的发展与勘探需求的关系;并对凹陷内两块高精度三维二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第二次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点对渤海湾盆地中石油探区地震勘探史、地震勘探程度进行分析,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进行评价;结合渤海湾探区今后重点勘探目标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地质特点,分析了油气勘探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需求;在以上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渤海湾盆地今后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在竹墩复杂断阶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的加大,对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地震勘探信噪比和分辨率必须从激发、接收、观测系统3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竹墩高精度三维勘探开展研究工作,总结、寻求到了适合苏北地区复杂断阶带的地震采集方法,达到了落实小断层发育及分布情况,理顺各断层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马店地区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的特点,在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运用基于正演模型的参数论证、采用小面元宽方位观测,通过精细表层结构调查、逐点设计井深与优选激发岩性等采集技术,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单炮品质;在处理上采用静校正、叠前去噪、精细速度建模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复杂断裂带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解释方面采用了三维可视化和相干数据体联合手段,通过精细成图,搞清了马店地区复杂断块圈闭,通过钻探发现了新的含油断块。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泌阳凹陷王集-新庄地区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浅、断块发育的特点,在勘探中运用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工作模式:在采集方面通过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小面元观测系统论证、高密度物理点激发、逐点设计井深,取全取准了地下信息;在处理上采用基于精细切除、浅层静校和叠前去噪的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解释方面采用了三维可视化和相干数据体联合手段,通过精细成图,搞清了泌阳凹陷王集-新庄地区复杂断块圈闭,通过钻探发现了新的含油断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以高空间采样率为显著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探索高密度高分辨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海上的应用,在渤海PL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中首次在国内应用了横向鸟技术,缩小了资料的面元尺寸,同时优化了震源、电缆等施工参数。同时,通过针对性的高分辨处理,成果资料在横向和纵向分辨率上都有很大提高,反映的地质信息更为丰富,有助于提高对断裂系统的认识能力,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具有陆地勘探和海上勘探两重性,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和相位上存在较大差异。以LK工区为例,分析了滩浅海地区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难点,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在勘探采集阶段,通过声纳二次定位、点震源激发、合理变观等措施保证了原始资料采集的质量;在资料处理阶段,应用SLS初至波二次定位和子波匹配等技术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胜利探区地震采集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胜利油田自1958年开始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以来,采集技术从二维、常规三维发展到目前的高精度三维。按照勘探目标、地震仪器和采集方法等,二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单次覆盖采集阶段(1958-1972年)、多次覆盖采集阶段(1973-1984年)和高分辨率采集阶段(1985年以后);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探索阶段(1966-1984年)、发展阶段(1985-1992年)、大规模应用阶段(1993-1999年)和高分辨率(二次)采集阶段(2000年以后)。地震采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油田储量的快速增长,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也由简单构造、复杂断块构造向复杂隐蔽性油气藏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滩浅海地震勘探具有特殊性,复杂的地表条件、波浪干扰、潮汐影响等因素使地震施工异常困难,水流引起检波点偏移等问题,导致地震资料品质极差。在尼日利亚OML114区块地震施工过程中,通过滤波分析实时监控指导采集施工,采用合适的检波器组合应对波浪干扰;通过收集分析潮汐规律,制定科学高效的施工对策;采用二次定位和二次测量技术,解决检波点偏移引起的反射波连续性差、信噪比低的问题;通过加密炮点解决覆盖次数不均匀的问题。实施相应措施后获得了较为优质的地震资料,同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辽河滩海西部三维地震资料大规模连片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河滩海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年度不同、资料品质差异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深刻认识原始资料基础上,在辽河滩海西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运用了海底涌浪噪音衰减、聚束滤波多次波去除、自适应多次波衰减、连片拼接、高精度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成功解决了以往小面积采集处理造成的边界效应问题,提高了成像精度,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