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媒体报道,Konarka技术公司不久前宣布,Konarka的光电塑料光能量转换达到8.3%,经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认证,其有机基质光伏(OPV)太阳能电池达到了创纪录的8.3%光电转换效率。这是NREL所记录的最高性能的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Konarka公司的电力塑料是一种将光转换成电能、受专利保护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这  相似文献   

2.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全球光伏领域争相研发的焦点之一。介绍并探讨了目前最受瞩目的四大类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进而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对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市场硅原材料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薄膜太阳电池已成为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就其长期的发展潜力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能够直接沉积在大面积基板上,例如玻璃面板或金属基板等。薄膜太阳能电池本身具备低成本的潜力,因为它的制造仅仅需要少量的高成本活性材料,并且适合完全集成加工,同时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产业》2012,(6):86-87
据报道,5月9日,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在衡阳正式下线。该生产线全套引进瑞士欧瑞康最新的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光电转化率达到10%以上,是截至目前我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一条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相似文献   

5.
荣翔  邓林龙  张美林 《材料导报》2018,32(Z2):13-16
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具有价格低、弱光性好、大面积自动化生产、柔性便携等优点,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意义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光伏市场上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三大类。本文介绍了三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它们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学术界和产业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化现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电池及相关材料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工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光明工程”的背景下,近两年中国光伏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累计装机容量达25MW,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不到世界的1%。在技术方面,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在10%~13%左右,国外同类产品效率约12%~14%。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对薄膜光伏电池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批准立项引进了几条太阳电池生产线。973计划设立了(2000~2005年)“低价、长寿命新型薄膜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课题,主要开展非晶硅电池和TiO2染料敏化…  相似文献   

7.
<正>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发电给当今世界带来一系列环境和气候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提出要整体削减化石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并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未来光伏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光伏发电的核心元件—太阳能电池,备受关注。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其中,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最成熟,目前已经成功商业化。但是,单晶硅制备过程复杂且能耗高,导致光伏发电成本较高。近年来,基于有机聚合物和钙钛矿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8.
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三代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中主要朝高效方向发展,认为廉价、高效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太阳能电池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最近,光伏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跌宕。原本一路“绿灯”畅行无阻,却由于金融危机的阻隔,产业进行着大洗粹。此时,薄膜太阳能电池厂商却依仗自身优势,纷纷破土动工,试图建立新的市场格局。2009年光伏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公司已经使用晶片级技术大批量生产光伏太阳能电池、薄膜等。新兴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使用芯片行业的技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和功率,导致发电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1.
赵雨  李惠  关雷雷  吴嘉达  许宁 《材料导报》2015,29(11):17-21, 29
简要回顾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解释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质上是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微观发电机理,结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级图分析讨论了钙钛矿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能级匹配。分析总结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技术参数,包括光生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能量转换效率以及光伏性能的稳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密度和开路电压均已超过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很接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希望实现产业化而成为下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指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市场应用在制造技术上的瓶颈即空穴传输层的造价昂贵,并综述了解决该瓶颈的最新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材料进展》2014,(7):441-441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在普通钠钙玻璃上制备的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经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其转化效率达到11.3%。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也称为纳米偶极子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与传统PN结型不同的是,这种光伏器件是由具有铁电特性的纳米颗粒矩阵的极化电场来产生内建电场;而填充在纳米偶极子颗粒之间的半导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材料     
《新材料产业》2008,(7):80-83
大股东垫资 江苏阳光多晶硅项目提速;拓日新能30亿投建光伏产业园;1000t单晶硅项目在万州开工建设;赛维LDK问鼎全球硅片龙头;茂迪公司在昆山高新区布局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金太阳:Si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转化效率将达7%;  相似文献   

14.
《新材料产业》2009,(5):82-82
4月15日,总部设在上海的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晓林发布了6项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发电的全球前沿技术和成果。业内专家分析,这些技术将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在3年时间内接近火电成本,从而打破其高成本瓶颈,可望使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商业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Si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结构,重点介绍了几种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详细阐述了近年发展的用于制备低成本、高效率Si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与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其中高温沉积法、低温沉积法、层转移法尤为重要,展望了Si薄膜太阳能电池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研方向.三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之一,更多叠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与量子点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将长期作为实验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6.
CdTe多晶薄膜具有接近理想光谱响应状态的禁带宽度(1.45eV)和高达10-5cm-1的光吸收系数,是较具前途的光伏材料,而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低的制造成本和高的转换效率,使其成为最具发展前途的薄膜太阳能电池。CdS和CdTe膜层的质量对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如何完善CdS和CdTe的制备技术,获得高质量的膜层,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综述了影响CdS和CdTe质量的关键制备因素,提出了一些新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7.
1薄膜光伏发展趋势 根据预测,光伏电池到2015年将以每年超过55%的速度增长.其中,晶体硅的增速将超过50%,而薄膜电池将以每年75%的速度增长. 薄膜太阳能模块使用很薄的硅涂层也可使用其他非硅的替代材料.薄膜制造涉及将极薄的光敏材料层沉积在玻璃、金属或塑料上.而现在大多数使用的常用材料为无定形硅,最新的技术使用非硅基材料,如碲化镉.  相似文献   

18.
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中,光伏发电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新型太阳能电池在成本方面比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因此新型太阳能电池成为新的主要研发方向。本文主要介绍硅基薄膜电池、碲化镉太阳电池、聚合物太阳电池、量子点太阳电池等新型太阳电池的特点及其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硝磷酸腐蚀的CdTe太阳电池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Te薄膜的腐蚀是制作CdS/CdTe光伏电池的重要技术之一,本实验采用硝磷酸溶液(硝酸1%+磷酸70%+去离子水29%)腐蚀CdTe薄膜,通过XRD测试发现在CdTe膜上生成了碲层.随后,在腐蚀后的CdTe薄膜上分别沉积了几种结构的背接触层,并制备出相应结构的CdTe太阳能光伏电池.通过电池的光、暗I-V和C-V特性测试,以ZnTe/ZnTe:Cu/Ni为背接触的小面积太阳电池,其性能优于其它背接触的电池.实验结果表明器件性能与碲的生成和铜的扩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低温与特气》2013,(2):9-9
薄膜光伏项目开发商龙头企业First Solar收购了美国单晶硅新兴企业TetraSun,震撼了太阳能行业。 First Solar已退出具有竞争力的CIGS薄膜技术的研发,并重新投入发展碲化镉技术,计划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试探性”TetraSun铜基单晶硅电池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