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碳化物聚集形成的磁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瑛  付立群  杨克杰 《无损检测》2008,30(11):835-837
通过对减震环零件磁痕显示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碳化物聚集产生磁痕的原因及特点。大量的对比试验证明,碳化物聚集形成的磁痕显示为非相关磁痕,存在此类显示的零件,其强度和使用性能不受影响,对零件不会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马丽  邱斌  赵鹏 《无损检测》2021,(4):68-70
某阀套(材料Cr12MoV)的磁粉检测过程中,内壁出现线性磁痕显示.经过荧光渗透检测复验与磁粉检测复验,结合金相检验结果,对形成内壁线性磁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中存在的碳化物带状偏析条带是磁粉检测时出现线性磁痕显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在磁粉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线性磁痕显示,结合金相试验对磁痕显示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磁痕的形成原因。试验发现,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细针状δ-铁素体是造成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零件在进行磁粉探伤工序时出现线性显示的原因。结论为航空制造过程中马氏体不锈钢的磁粉检测的磁痕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磁粉探伤对42CrMo钢曲轴锻件的连杆颈部位进行检测,发现明显的类似发纹的磁痕显示。通过OM、SEM形貌观察和EDS成分分析发现,连杆颈表层部位基体的显微组织不均匀,出现明显的成分偏析带,宽度约20~50 μm,C、Mn、S、Al、Cr元素含量相对基体较高,并含有少量的MnS夹杂。42CrMo钢棒状原料的中心偏析在模锻时沿着金属流动方向发生转动,偏析流线“遗传”至终态连杆颈表层而造成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的不均匀,进而导致磁导率的差异而出现磁痕显示。锻后的调质处理和表面感应淬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但不能消除这种宏观成分偏析。  相似文献   

5.
旋翼轴机加工后进行磁粉检测,发现沿轴向存在多条磁痕显示.采用磁粉检测、低倍组织检查、金相组织观察及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磁痕显示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磁痕显示部位对应的亮条区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Cr、Mo、Mn、Ni含量均高于正常区,因此旋翼轴的磁痕显示为沿轴向分布的奥氏体,其产生原因为成分偏析导致的马氏体转变点Ms降低.  相似文献   

6.
飞机机尾罩与机体连接用ZG0Cr14Ni5Mo2Cu不锈钢锥裙锁铸钢件,在磁粉检测时,其表面有多条疑似裂纹状线性磁痕显示,后采用荧光渗透检测方法进行辅助检测,原磁痕显示处未见异常荧光显示。采用表面形态?组织特点?成分分布?磁性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开展表面形态电镜观察、显示区剖面金相检查、组织微区成分能谱分析、材料硬度测试、XRD相分析以及模拟热处理等试验。结果表明:锥裙锁磁痕显示区未见表面缺陷,铸钢的枝晶间存在较粗大条状分布的残余奥氏体组织,这种组织差异破坏了材料磁性的连续性,导致其表面出现磁痕显示;锥裙锁宏微观组织不均匀,存在奥氏体富集区,其产生与C、S、P类元素偏析有关,研究为该材料零件在磁粉检测时的磁痕判定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并结合显微观察、金相分析以及机械性能检测等方法,对塞焊叶轮异常磁痕的性质、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制定了判定磁痕显示性质的工艺流程,可提高塞焊叶轮焊缝的磁粉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1Cr18Ni9Ti不锈钢的特性、锻造工艺特点和热处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某螺栓锻件磁粉检测时发现磁痕显示,通过金相观察、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试验后确认,该磁痕为原材料微观偏析组织导致材料磁导率出现差异而形成的非相关显示。  相似文献   

10.
采用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LKDM-2000型摩擦磨损仪,S-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对经C、N离子注入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及耐磨性、耐蚀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经离子注入后,注入层硬度提高,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提高,抗腐蚀性增强;注入N+的剂量为2.44×1017ions/cm2时,注入层的硬度最高,耐磨、耐蚀性最好,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搅拌摩擦焊摩擦头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结和  王希靖 《电焊机》2007,37(7):64-66
搅拌摩擦头技术是搅拌摩擦焊工艺的关键技术.在探讨不锈钢搅拌摩擦焊工艺的基础上,对不锈铜搅拌摩擦焊过程中硬质合金搅拌摩擦头的磨损机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初步将搅拌摩擦头的磨损归结为粘结磨损、氧化磨损、扩散磨损、脆性剥落和脆断.  相似文献   

12.
3Cr13不锈钢模具在淬回火后发生了断裂失效。采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对3Cr13不锈钢模具的材料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断口形貌等项目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存在较多非金属夹杂物和严重的网状碳化物,组织不均匀使得淬火组织应力过大,从而导致了模具的开裂。  相似文献   

13.
电厂0Cr18Ni9不锈钢油管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宋西平 《金属热处理》2007,32(12):103-10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某电厂OCr18Ni9不锈钢油管断裂表面的金相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和检测,并同正常OCr18Ni9不锈钢油管的金相组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断裂油管的显微组织为等轴状奥氏体,晶粒大小在10~40μm之间变化,这同正常油管的显微组织基本相同.断口分析表明,在断口表面存在大量的疲劳条纹,显示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表明疲劳断裂是其主要失效方式,而油管的高频振动是造成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O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氮氧共渗循环离子渗氮试验,并和常规离子渗氮进行对比.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RD及磨损仪对渗氮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氧共渗循环离子渗氮比常规离子渗氮的渗氮速度快,渗层比常规离子渗氮厚;表面硬度为920 HV0.05(比常规离子渗氮高20 HV0.05),硬度梯度平缓;渗层中的ε相减少,γ'相增多;且渗层中的微量Fe3O4降低了表面摩擦系数,使工件经氮氧共渗循环离子渗氮后获得更高耐磨性.  相似文献   

15.
ZG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渗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ZG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渗硼处理,渗硼剂采用含双活化剂(氟硼酸钾和氯化铵)的粉末渗硼剂:碳化硼+碳粉+碳化硅+氟硼酸钾+氯化铵,渗硼温度为950 ℃,渗硼时间为7 h.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渗层组织致密,齿型平坦,并测得渗层的厚度为38~42 μm;经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渗层主要由FeB相组成,在过渡区有明显的增铬现象,说明硼化物层有一定的排铬作用.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得渗后形成的硼化物层的硬度可达2000 HV0.1.沿硼化物-过渡区-基体方向,硬度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渗层的脆性较小,脆性级别为2级.ZG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含双催渗剂的渗硼剂渗硼,组织均匀且与基体结合紧密,硬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某材质为0Cr18Ni9不锈钢法兰在巡检时发现有气体泄露现象,着色探伤发现在焊接附近存在较多周向裂纹.通过宏观与微观形貌、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法兰裂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法兰开裂为沿晶型应力腐蚀开裂,与焊接敏化效应无明显直接相关性.裂纹形成主要原因为法兰选材以及热加工工艺不合理导致材料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17.
采用Ag-Cu-Ti钎料,控制钎焊温度为910℃,保温时间为20 min,可以实现Mo-Cu合金与1Cr1 8Ni9Ti不锈钢的真空钎焊,接头抗剪强度为75 MPa.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显微硬度计对Mo-Cu/1 Cr18 Ni9Ti接头组织特征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钎焊接头靠近1Cr18Ni9Ti钢一侧,主要形成Ag-Cu共晶组织和少量的TiC相;靠近Mo-Cu合金一侧,Ag,Cu元素在合金与钎缝间相向扩散,共晶组织消失,以富铜相为主.钎缝的显微硬度明显低于Mo-Cu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母材,无脆性化合物生成,剪切断口呈现剪切韧窝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ed 1Cr18Ni9Ti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containing 1.63 wt.%B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EPMA), optical microscopy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and Vickers microhardness measurement.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property of high boron stainless steel after solution treatment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50℃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ompositions of borides are Fe, Cr and B, and with small amount of Ni, Mn and C elements. Silicon is insoluble in the borides. The hardness of borides is over 1,500 HV. It has been found that borides do not decompose during solution treatment, but part of borides dissolves into the matrix.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solubility of boron element in the austenitic matrix favours the hardness enhancement by 8.54%. High boron stainless steel has excellent wear resistance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 Lifetime of transfer pipe made of high boron-containing stainless steel is 1.5-1.8 times longer than that of boron-free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相似文献   

19.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管在出厂前可能存在的横、纵裂纹对在役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存在的巨大威胁,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磁场环境下的磁法检测技术。通过对试验样管的内外壁制作人工刻槽,并且根据钢管的特殊形态,建立合适、稳定的阵列式检测装置的方式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磁传感器采集到的磁场强度进行差分处理分析,并实现了二维成像。试验结果表明,磁法检测对该不锈钢管的外表面刻槽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对该壁厚样管的内部刻槽也能很好地检出。同时,该成像方法能够直观地表示出缺陷的具体位置,为缺陷的判定带来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