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在微波辅助下合成了以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或甘油为核,以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元的一系列超支化聚酯.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所得聚合物结构,通过测定不同时间聚合体系的酸值,得到不同时间的羧基转化率,并以此研究超支化聚酯的微波合成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三羟甲基丙烷作为中心核,二羟甲基丙酸作为合成单体,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第三代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苯甲酸对其进行了封端改性。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SEC/TALL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将改性前后的第三代HBP作为共混组分加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中,研究了其对PET流变性、吸湿性、染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的流变改性功能优于改性前的超支化聚酯,吸湿和染色改性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ε-己内酯和6-氨基己酸熔融聚合生成聚酯酰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和抗张测试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吸奎竺水解行为。结果表明:ε-己内酯和6-氨基己酸可以定量反应生成聚酯酰胺;随着聚酯酰胺中酰胺键成分的提高,共聚物的热性能和机械强度提高,同时吸水率增加、水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合成端羧基超支化聚酯的工艺参数,以柠檬酸为单体,SOCl2为酰氯化试剂,THF为溶剂,采用微波合成仪,缩聚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通过考察催化剂用量和聚合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工艺参数.经红外、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凝胶色谱仪对产物进行了初步表征及简单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以柠檬酸为单体,微波法缩聚可以制得超支化聚酯.SOCl2用量为2.5 g,聚合时间为30 min时,酯化率为93%,产物分子量为2 385 g/mol. 相似文献
5.
将超支化聚酯应用于聚丙烯纤维的共混改性,研究了超支化聚酯对聚丙烯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超支化聚酯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随超支化聚酯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流变性能得到改善。当超支化聚酯为6%时,体系黏流活化能为45.34 kJ/mol。 相似文献
6.
“准一步法”合成超支化聚酯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丙三醇为原料合成一种端基带有1个羧基、2个羟基的AB2型单体,再以季戊四醇为"核分子",当季戊四醇与顺丁烯二酸酐和丙三醇的混合单体物质的量比为1∶100和1∶150时,得到室温下具有良好水溶性的超支化聚酯.红外光谱证明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产物分子的黏度与浓度的关系服从Einstein黏度方程,具有紧凑的球形分子结构,显示出低黏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超支化聚合物对聚丙烯流变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聚丙烯(PP)中引入超支化聚合物形成共混体系,对超支化聚合物与聚丙烯共混后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随着超支化聚合物含量增大,表观黏下降,非牛顿流动指数降低,加工温度下降.超支化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时,拉伸强度上升约10%. 相似文献
9.
脂肪族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戊二醇为核,2,2-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通过准一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不同代数的脂肪族超支化聚酯.采用FT-IR、1H NMR、GPC及TGA方法对所合成的超支化聚酯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对第三代超支化聚酯而言,GPC分析测得重均分子量为2 615 g/mol,质均分子量为1 536 g/mol,分子量分布为1.41;1H NMR分析测得其支化度为0.49,热重分析表明温度高达300 ℃该聚酯才失重5wt%.此外还讨论了第三代脂肪族超支化聚酯熔融缩聚过程羧基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反应生成的水不能完全除去,羧基的最终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以NaOH为缚酸剂,水为溶剂,在OP-10存在下,通过三聚氯氰与哌嗪缩聚合成了哌嗪基超支化三嗪成炭剂,并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结果表明,其较佳合成条件:n(三聚氯氰)∶n(哌嗪)∶n(NaOH)=1.0∶1.5∶3.0,w(三聚氯氰)∶w(水)∶w(OP-10)=1.0∶2.7∶0.09,10~15℃缩合2.5 h, 50~55℃缩合2.5 h, 90~95℃缩聚6 h。在以上条件下,产品的产率、氯含量和水溶性分别为97.3%、0.55%和0.21 g·(100 mL)-1水,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良好。该合成方法不采用低沸点溶剂,不仅减少了污染、安全性更好,而且合成工艺和设备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支化技术对季铵盐(QAS)进行了改性.通过紫外光谱(UV)、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A)等手段,分析了超支化季铵盐的结构与性能.将其应用到蒙脱土的有机化改性中,并和普通季铵盐改性的有机蒙脱土进行对比分析.X-线衍射(XRD)和TGA结果表明,超支化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层间距以及热稳定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苯二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多官能团化合物N,N,N’,N’-四丙酸甲酯-1,4-苯二胺. 以该化合物和乙二胺为单体,通过熔融聚合-溶液聚合联用的方法,制备了耐热性好、水溶性高的芳香族超支化聚酰胺胺材料.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以布洛芬为客体小分子,研究了芳香族超支化聚酰胺胺化合物对其在水中的增溶效果. 结果表明,布洛芬的溶解度随超支化聚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加,2 mg/mL聚合物可提升布洛芬溶解度20倍. 相似文献
13.
尼龙6/66共聚物颗粒溶解于甲酸中,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级尼龙6/66纤维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纺丝液的性能,纤维的微观结构、热学性能以及纤维毡的力学性能和在水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小,粘度增加,电导率减小,纤维直径按二次函数式增加;静电纺尼龙6/66纤维的结晶度低,不耐高温,在水中的形态稳定性较差;尼龙6/66纤维毡的面密度对其力学性能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苯酐与TMP合成聚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用苯酐与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采秀熔融法工业生产聚酯多元醇的方法,重点讨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酸醇比,酯化反应温度,抽空时的真空度和酯化时间对聚酯树脂合成的影响;并讨论该树脂用于涂料时溶剂的选择和具体配方,以及聚酯树脂用于聚氨酯双组分涂料的配比。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谱(IR)的研究表明,聚对苯二甲陵乙二醇酯/聚四溴双酚A苯基亚磷酸酯(PET/PTBPi)有一定的溶混性。PTBPi对聚酯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作用和良好的阻燃效果(限氧指数值LOI=27.1,添加量为10%,wt)。普通聚酯和阻燃聚酯的热氧化隆解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规律。不同阻燃元素之间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侧链带有碳碳双键的衣康酸(IA)、衣康酸磺酸钠(IsNa)、十一烯酸(UA)及1,4⁃丁二醇(BDO)为原料,通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备了结构可控衣康酸类水性聚(衣康酸类丁二醇⁃co⁃十一烯酸丁二醇)酯 (PBIINa⁃UA),该水性聚酯可通过紫外光引发的巯基⁃烯点击反应固化成膜。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界面张力仪、电子万能拉力机等对固化膜的结构、界面张力、拉伸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性聚酯具有一定的自乳化性能,且基于巯基⁃烯点击反应固化所得漆膜相比于传统的热固化漆膜氧阻聚低。当PBIINa⁃UA中磺酸基团与双键物质的量比为1∶1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5%时,得到的漆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低压片状模塑料用结晶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贮存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该聚酯的结晶程度高,同片状模塑料专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相容性好,适合作低压片状模塑料用增稠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相萃取法,通过四氢呋喃从水相中萃取出硅酸,经有机醇共沸蒸馏,制备了表面酯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醇分散液,其外观透明、均匀稳定,二氧化硅含量可高达35%,达到纳米级分散。研究了在少量纳米二氧化硅作用下,纳米复合聚酯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纳米SiO2能提高涂膜的硬度、耐磨性和紫外吸收性能,不影响透明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