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针对常规雷达检飞方法耗时耗力且难以全面掌握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雷达地形遮蔽盲区计算方法。该方法将雷达不同方位距离处的地面高程数据转换为雷达观测仰角,与雷达自由空间垂直威力图比较,确定地形遮蔽点,形成雷达方位地形遮蔽剖面,全部方位地形剖面即构成雷达地形遮蔽盲区,进而确定不同高度层的雷达探测威力范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雷达检飞,可形成更全面、准确的雷达探测威力图,为雷达部防作战提供可靠的雷达探测威力范围依据。 相似文献
3.
楠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3,(8):37-38
未来当你在按动灯的开关时,将有机会从1项由航天飞机项目衍生出的数据中受益。在1项被称为"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的项目中,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设计了1根长约60m的桅杆,装配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在太空中,桅杆一端的天线与航天飞机上的天线同时从2个不同的角度对地球进行测量,从而获得了高精度的近地表高程数据。2000年,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利用航天飞机获得的 相似文献
4.
李伦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9,18(3)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基础数据.等高线地图作为生成DEM的重要的数据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以ArcGIS Ensine为开发组件,建立了基于等高线矢量数据的三维真实感地形模型,结合实例开发分析每一个步骤的实现过程,并给出所生成的三维地形图实例.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地表复杂程度,自动进行平地、丘陵、山地等地形的分类,是地形分析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地形分类方法只能根据高程、高差和坡度等信息进行粗略分类,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分数布朗运动模型可以定量地描述地形复杂程度,但无标度区间的确定是其难点所在.为避免这些困难,借鉴纹理分割的思想,将小波变换应用于地形分类问题,该方法主要包括小波变换、特征提取和分类等步骤,在真实DEM与模拟地形数据上进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三维地形可视化中的海量数据快速高精度渲染问题,基于创建三维地形所使用的两种主要数字高程模型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和GRID,研究了模型采样点的分布特征、各自优缺点以及存储数据结构,给出了构建混合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s)模型的方法,详述了构建混合模型,计算地形复杂度的方法,混合模型的数据结构及三角网生成算法。通过实验说明了混合模型用于三维地形可视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陈楠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42(1):147-151
分析了剖面曲率精度随数字高程模型(DEM)分辨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基于互信息概念的精度指标,选择了5个代表不同地貌类型的样区,在每个样区以1∶104地形图为数据源建立了分辨率为5,15,25,…,75m的DEM.以5m分辨率DEM提取的剖面曲率为假定真值,研究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剖面曲率的精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剖面曲率中误差与精度指标存在幂函数关系;2)DEM分辨率与精度指标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并获得了由精度指标计算最适宜的DEM分辨率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在保证预定剖面曲率的精度前提下,为选定DEM的适宜分辨率,减小数据量,降低成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美国逐步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了1"(约30 m)分辨率的SRTM DE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 为了比较其与之前发布的3"(约90 m)分辨率SRTM DEM数据对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形变监测结果的差异,本文采用欧空局Envisat卫星的雷达影像,分析这两种不同分辨率的DEM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个干涉图和多个干涉图获得的平均速率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1"与3"DEM对单个干涉图形变量结果的差异与基线长度有关,以垂直基线长度为50 m的干涉图为例,其差值分布在±4 mm之间,其中89%介于±1 mm;由于多个干涉图的垂直基线随机分布,DEM对于整个轨道多干涉图获得的平均速率影响分布在±4 mm/a之间,其中90%介于±1 mm/a;差异明显的区域主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因此,本文认为1"与3" SRTM DEM对珠三角地区InSAR形变监测结果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形可视域分析的显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可视域分析结果在3D GIS中显示以方便用户使用,探讨了在规则DEM数据基础上三维地形的显示手段,分析了观察点的拾取、可视域的分析及结果显示的方法.其中观察点的获取采用Java3D拾取技术;可视域分析采用参考面法得到可视点;分析结果显示是按照地形的起伏、在地形上方以半透明的方式来显示可视区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可视域分析结果描述准确,且对原地形的显示效果和交互操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结合上海市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数据,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分别采用因果关系图与系统流图解析了由土地利用-交通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内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各因素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对系统流图进行了子模型划分与函数拟合,建立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关系的动力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1987,1994和2000年三期卫星遥感TM图像,结合Matlab软件技术,编制了相应时期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提取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城市扩展迅速,建成区在不断扩大,2000年建成区是1987年的2倍多;城市扩展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数量大,特别是耕地,而且建成区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2.
基于皂市水电站评价区2000年和2010年Landsat-TM影像遥感数据,在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获得了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评价区近10年来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林地和灌草地是评价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灌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的比例最多,分别为1.69%和1.57%;水域和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其中水域的面积增加了1 230.76 hm2,是增长面积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在组成景观生态系统的各类组分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区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在本工程评价区各拼块的优势度值中,林地是评价区内的模地,对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的生态体系部分。建库后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变化,其中水域拼块因水库蓄水使其重要性提高,其优势度由水库蓄水前的4.57%上升到7.68%。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秦岭耕地资源环境变化规律,基于动态度模型、区位指数、重心迁移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采用陕西省2005~2019年1:10 000县级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以及统计年鉴数据,探究秦岭陕西段6个市、39个县(市、区)、353个乡镇的耕地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秦岭陕西段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9年间耕地资源数量有所减少,且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0.45%、0.12%、0.20%,耕地数量变化趋于平稳,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为10.98,相比陕西省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11.34)略高,相比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9.96)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②在空间上,2005~2019年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呈现出靠近关中平原的北线与西南线以及中部较高,东部、西部较低的分布格局; 从区位指数变化来看,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西安市和渭南市耕地质量等别较高且为高等地的聚集区,处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耕地质量较差,中等地、低等地的聚集程度较高; 从重心迁移角度来看,高等地重心由周至县迁移至西安市鄠邑区,中等地重心由宁陕县迁移至镇安县,低等地重心由安康市汉滨区迁移至柞水县,然后再迁移至镇安县,坐标迁移量从大到小为低等地、中等地、高等地; ③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后解释力增强,共同影响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RS技术从1996和2005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提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信息,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区域以农林牧业生产为主,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2005年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一般,与1996年相比有变好的趋势;略微和基本变好所占比例为21.39%,基本不变的比例为78.17%,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略微变差占最小的比例,该结果对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吉林市大气环境现状,利用2014-2018年吉林市城区7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CO、SO2、NO2、O3(O3-8 h)、PM2.5和PM10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以及2018年逐时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应用统计法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及各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2014-2018年来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O3浓度有上升趋势;PM10、PM2.5和O3浓度有超标现象,说明其为吉林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同一污染物浓度在不同季节、月份和时刻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可以根据变化规律采用错峰生产的方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气象因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O3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现高度相关性,NO2浓度与风速高度负相关;气象因素对CO、NO2、O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峨眉山玄武岩砾石的寻找和研究,可以确定三峡以西物质搬运至宜昌
地区的时间,从而为长江三峡贯通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在详细研究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
相基础上,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沉积物中玄武岩质砾石的岩石学、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从而发现0.7
Ma以前云池组和善溪窑组的扇三角洲及湖相沉积物中,不存在来自三峡西侧的峨眉山玄武岩,而在0.7Ma以
后的阶地沉积及现代河床中却可以找到该玄武岩砾石。结果表明,在0.7Ma以前不存在贯通三峡的长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