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VLSI电路短路和开路故障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VLSI电路的短路和开路缺陷及其故障建模的研究进展。本文将VLSI电路短路缺陷分为逻辑门内部的短路和逻辑门之间的互连短路两大类,重点介绍了栅氧短路和桥接故障模型。相应地,文中将VLSI电路的开路缺陷分为逻辑门内部的开路和逻辑门之间的互连开路两大类,重点介绍了逻辑门内部的网络断开、浮栅和互连开路的故障模型。文中还讨论了故障模型与测试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已有的短路和开路故障模型还不够完善,特别需要研究故障机制对电路中其它节点动态行为的依赖性和对噪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布线资源图的FPGA互连测试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莉  梁绍池  王伶俐 《计算机工程》2009,35(14):258-260
分析基于静态随机访问内存的FPGA开关盒互连资源,提出一种自动生成且与应用无关的测试配置集算法,通过建立布线资源图,根据线网的走向动态设定各边的权重,利用改进的Kruskal算法,自动产生测试配置集。对于FPGA不同的互连结构,该算法对互连资源中的开路和短路故障的覆盖率能够达到100%,且具有测试配置个数少、运行速度快以及与具体硬件结构无关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芯片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短路和断路等制造缺陷的问题,实现了基于扫描链测试的双核SoC芯片可测性设计电路。根据双核SoC中DSP硬核、CPU软核特点采用不同的扫描链设计方案:利用DSP硬核中已有扫描链结构,将DSP测试端口复用到芯片顶层端口,在CPU软核和其它硬件逻辑中插入新的扫描链电路。扫描链测试支持固定型故障测试和时延相关故障测试。针对时延故障测试,设计了片上时钟控制电路,利用PLL输出高速时钟脉冲进行实速测试。采用自动测试向量生成工具产生测试向量,结果表明,芯片固定型故障的测试覆盖率可以达到97.6%,时延故障测试覆盖率可以达到84.9%,满足芯片测试覆盖率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FPGA结构中出现特殊互连资源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深度优先搜索的测试算法。该算法将所有可编程互连开关等价对待,互连资源以图的形式表示,给每条边设定权重并选择最小权重边连入测试线网,对互连资源进行遍历搜索,以测试互连资源开路和短路故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覆盖FPGA结构中出现的特殊互连资源,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FPGA互连开关的常开、常闭、线段的开路、常0、常1故障,以及连接于同一开关矩阵的互连线段桥接故障的测试诊断问题,提出一种自动生成与应用无关的测试配置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通过对布线资源图中节点分方向遍历、生成全局和局部测试配置,用JTAG施加测试激励和回读结果。实验结果证明只需要较少配置时间就能够使互连故障覆盖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王美娟  吴宁 《计算机工程》2009,35(12):279-282
针对现有测试向量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可施加到电路板扫描链上的测试向量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被测电路的网络表文件和边界扫描描述语言文件,获取器件互连关系、边界扫描信息及扫描链路结构,结合测试算法生成板级测试向量,根据扫描链数目及连接关系将其扩展并生成可施加到扫描链上的链路级测试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被测电路中多条扫描链的固定0、固定1、短路和开路故障,为测试系统提供了实用高效的测试向量。  相似文献   

7.
减少多种子内建自测试方法硬件开销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一个基于重复播种的新颖的BIST方案,该方案使用侦测随机向量难测故障的测试向量作为种子,并利用种子产生过程中剩余的随意位进行存储压缩;通过最小化种子的测试序列以减少测试施加时间.实验表明,该方案需要外加硬件少,测试施加时间较短,故障覆盖率高,近似等于所依赖的ATPG工具的故障覆盖率.在扼要回顾常见的确定性BIST方案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文中的压缩存储硬件的方法、合成方法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硅通孔TSV发生开路故障和泄漏故障会降低三维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和良率,因此对绑定前的TSV测试尤为重要。现有CAF-WAS测试方法对泄漏故障的测试优于其他方法(环形振荡器等),缺点是该方法不能测试开路故障。伪泄漏路径思想的提出,解决了现有CAF-WAS方法不能对开路故障进行测试的问题。另外,重新设计了等待时间产生电路,降低了测试时间开销。HSPICE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准确预测开路和泄漏故障的范围,测试时间开销仅为现有同类方法的25%。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测试向量的不足,该文介绍了边界扫描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且分析了测试算法,重点论述了在互连测试中向边界扫描单元预装测试向量和提取响应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可施加于电路板扫描链上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清晰,能够检测被测电路板中多条扫描链的固定0、固定1、短路和开路故障。  相似文献   

10.
利用边界扫描技术,对边界扫描器件到悬空插头间的开路故障测试比较困难;通过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将边界扫描技术与在线测试技术相结合,用边界扫描器件发送信号,感应电容接收信号的方法,测试电容值大小,来判断节点是否开路,实现开路故障的测试;通过实际模拟验证,得到开路故障节点电容值明显小于正常状态的电容值,判断出了开路的故障节点;因此,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对存在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总结,期望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最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测试就是验证对程序的修改是否迭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检查修改是否损害了程序原有的正常功能。随着程序新版本的不断推出,测试用例集不断扩大,回归测试成本越来越高。测试用例最小化就是从已有的用例集中,找到一个测试运行代价最小的用例子集用于回归测试,并保持原来的测试覆盖率。本文主要研究用遗传算法解决测试用例最小化问题:基于测试历史数据,设计基因编码并构建初始种群;利用测试覆盖率和测试运行代价设计适应度函数;通过遗传算子完成进化过程并找到最优或近似最优解。最后本文给出了对算法进行实例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用例最小化技术能有效缩减回归测试用例集,大幅度降低回归测试费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测试集简化的测试覆盖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霞  高建华 《计算机科学》2009,36(1):244-246
在回归测试过程中,测试集的规模不断的变大增加了测试的成本.结合某种测试准则利用测试简化法对测试集中冗余的测试用例进行删除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用此方法得到的简化测试集,其错误检测能力往往被减弱.因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测试覆盖准则,即二级变量串联覆盖准则和二级变量并联覆盖准则.这两种准则主要考虑了变量间的串、并联关系对程序的影响.用此准则与其它测试覆盖准则相组合,利用HGS测试集简化法对测试集进行选择,既简单高效又保证了最小化测试集的错误检测能力.针对文献[3]中的具体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测试覆盖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现有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技术在测试样本生成阶段通常对初始样本进行随机变异,导致生成样本质量不高,从而测试覆盖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技术,将模糊测试过程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在该模型中,测试样本被看作环境状态,不同的变异方法被看作可供选择的动作空间,神经元覆盖率被看作奖励反馈,使用强化学习算法来学习最优的变异策略,指导生成最优测试样本,使其能够获得最高的神经元覆盖率;通过与现有的主流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技术,可以提升在不同粒度下的神经元覆盖。  相似文献   

14.
As technology improves and transistor feature sizes continue to shrink, the effects of on-chip interconnect wire latencies on processor clock speeds will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addition, as we reach the limits of 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 that can be extracted from application programs, there will be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read-level parallelism. To continue to improve 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s will need to focus on architectures that can efficiently support thread-level parallelism while minimizing the length of on-chip interconnect wires. The SCMP (Single-Chip Message-Passing)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 is one such architecture. The SCMP system includes up to 64 processors on a single chip, connected in a 2-D mesh with nearest neighbor connections. Memory is included on-chip with the processors and the architecture includes hardware support for communication and the execution of parallel threads. Since there are no global signals or shared resources between the processors, the length of the interconnect wires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size of the individual processors, not the size of the entire chip. Avoiding long interconnect wires will allow the use of very high clock frequencies, which, when coupled with the use of multiple processors, will offer tremendous computational power.  相似文献   

15.
边界扫描在PCB缺陷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其进行测试也越来越困难,边界扫描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测试的不足。通过分析边界扫描技术在PCB缺陷测试中的应用原理,提出了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低廉高效的边界扫描测试方法-PPT,实现对系统级、PCB级和芯片级集成电路进行边界扫描测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回归测试是一个成本很高的测试过程。为了减少回归测试的成本,可以使用测试用例排序技术。测试用例排序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重新安排测试用例集中测试用例的执行次序,使得具有高优先级的测试用例比低优先级的测试用例在测试过程中更早执行。本文描述了测试用例排序问题;给出了两个一般测试用例排序算法,即总计排序算法和 附加排序算法;根据不同的覆盖准则(如语句、分支和定义-使用等),可以从这两个一般算法得到对应的排序算法;最后,讨论了测试用例排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对等待时间的代价敏感决策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引入相对等待时间代价,将它与测试代价一起称为有形代价,利用单位有形代价中无形代价(即误分类代价)降低最多的原则选择分裂属性;然后结合序列测试策略和批量测试策略建立相对等待时间代价敏感决策树。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无论在误分类代价的减少量上还是所需有形代价的数量上都优于存在的算法,并且实验地分析了建立代价敏感决策树考虑相对等待时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通信多端口有限状态机的协议互操作性测试生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之梁  吴建平  尹霞 《计算机学报》2006,29(11):1909-1919
协议测试是一种保证网络通信协议实现质量的重要技术,互操作性测试是一类常用的协议测试技术.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多端口有限状态机模型的协议互操作忡测试生成方法.首先采用已有的基于可达性分析的方法生成集中式测试序列;然后采用单一错误模型对其进行系统的错误覆盖分析,为达到更高的错误覆盖度,进一步提出一种增强的测试生成算法;最后讨论了互操作性测试巾的控制观察问题,选择适当的分布式测试架构,并进而生成分布式同步测试序列.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集的错误覆盖,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测试数据自动化生成技术尝试寻找一个相对小的数据集来满足测试充分性标准,以降低软件测试的成本,提高测试效率.当测试项的数据集大小超过其上限时,算法会使用淘汰算法把差异性较小的测试数据从集合中淘汰掉,把差异性较大的测试数据留下来,以维持种群的多样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维持种群多样性的演化算法来求解测试数据集,算法利用启发信息迭代地选择一个条件?判定语句作为子目标,通过演化算法生成数据以覆盖目标.在此算法框架内,利用一种新的计算评估值的方法计算数据与测试项的距离信息;以及利用归一的曼哈顿距离计算测试数据差异性,通过淘汰策略把差异性较小的测试数据淘汰掉.在实验中,对14个计算机科学基础算法的基准函数进行了测试,并与现有文献中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有效提高了条件?判定覆盖率,并且减少了测试数据的生成数量,提高了测试性能.  相似文献   

20.
Software testing is particularly expensive for developers of high-assurance software, such as software that is produced for commercial airborne systems. One reason for this expense is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s requirement that test suites be modified condition/decision coverage (MC/DC) adequate. Despite its cos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MC/DC is an effective verification technique and can help to uncover safety faults. As the software is modified and new test cases are added to the test suite, the test suite grows and the cost of regression testing increases. To address the test-suite size problem,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test-suite reduction algorithms, which identify a reduced test suite that provides the same coverage of the software according to some criterion as the original test suite, and test-suite prioritization algorithms, which identify an ordering of the test cases in the test suite according to some criteria or goals. Existing test-suite reduction and prioritization techniques, however, may not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or prioritizing MC/DC-adequate test suites because they do not consider the complexity of the criterion.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algorithms for test-suite reduction and prioritization that can be tailored effectively for use with MC/DC.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se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