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边权攻击和位置语义攻击根据移动用户活动的周边环境推断用户的位置,泄露用户的位置隐私。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防边权攻击的位置语义安全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将道路的敏感度和关联度结合,构建道路隐私度,描述道路在语义位置的敏感性,及道路与匿名集中其他道路上用户数量分布的均衡性;基于中心服务器结构,根据用户的位置隐私要求,采用宽度优先搜索方式,筛选道路隐私度最小的道路加入匿名集,以生成具备语义安全和防边权推断攻击的匿名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筛选的匿名集的匿名成功率达到87%,抗边权攻击和语义攻击的能力要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连续查询位置服务中构造匿名区域未考虑语义位置信息导致敏感隐私泄露问题,通过设计[(K,θ)]-隐私模型,提出一种路网环境下面向连续查询的敏感语义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Voronoi图将城市路网预先划分为独立的Voronoi单元,依据用户的移动路径和移动速度,选择具有相似特性的其他[K-1]个用户,构建匿名用户集;利用匿名用户集用户设定的敏感语义位置类型和语义安全阈值,以及用户所处语义位置的Voronoi单元,构建满足[(K,θ)]-隐私模型的语义安全匿名区域,可以同时防止连续查询追踪攻击和语义推断攻击。实验结果表明,与SCPA算法相比,该方案在隐私保护程度上提升约15%,系统开销上降低约20%。  相似文献   

3.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用户的位置数据面临着巨大的隐私风险。因此,针对现有位置隐私方法中存在攻击者通过分析用户移动模式降低用户位置匿名度的问题,提出基于转移概率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通过马尔可夫链对用户的移动模式建模得到用户的转移概率,根据转移概率构建最优保护位置集,用策略图形式化保护位置集,通过拉普拉斯机制发布最优位置。通过实验分析,所提算法在保证用户位置隐私和发布效用的同时,拥有较低的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查询概率的哑元位置隐私保护机制存在匿名度低、隐匿区域小和位置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K-匿名哑元位置选取(K-DLS)算法用于位置隐私保护。通过综合考虑匿名集的位置离散度和零查询用户,增强哑元匿名集的隐私性。利用熵度量选择哑元位置,使得哑元匿名集的熵值最优,并根据位置偏移距离优化匿名结果,增加匿名集的位置离散度。仿真结果表明,K-DLS算法的哑元匿名集离散度优于DLS、DLP、Enhanced_DLP等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位置的隐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戴佳筑  华亮 《计算机科学》2016,43(3):137-144
用户的位置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用户精确的位置信息可能会暴露其爱好、行为等敏感信息,因此,位置信息的匿名显得非常重要。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大多是在欧氏空间下基于k-匿名算法生成位置匿名区域。欧氏空间下的k-匿名算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位置信息的匿名保护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户的位置受路网环境影响较大,同时,欧氏空间下的k-匿名算法在生成匿名区域后对该区域是否还处于敏感范围内未做考虑。因此提出了一种路网环境下敏感位置匿名区域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空间划分,首先按照路网L-差异性要求对路网交叉点生成维诺图单元;接着考虑用户所处位置的敏感度,对用户位置生成匿名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与一般的k-匿名算法生成的匿名区域相比,提出的算法能较好地解决一般k-匿名算法生成的匿名区域仍然处于敏感范围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6.
霍峥  王卫红  曹玉辉 《计算机应用》2017,37(9):2567-2571
针对路网环境中移动对象轨迹隐私泄露以及语义位置同质性攻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路网环境中感知隐私的轨迹数据采集(PTDC)算法。首先,通过兴趣位置(POI)访问人次的信息墒计算路网中POI的敏感性;其次,根据顶点间敏感性和距离的混合差距,定义了θ-边权,并建立路网空间的图模型、定义了k-θ-D匿名模型以抵御语义位置同质性攻击;最后,以无向图的广度优先遍历为基础,设计了满足POI语义差异性的匿名算法,将用户的敏感采样位置用匿名区域取代,并衡量了PTDC算法处理后数据的可用性。通过实验对PTDC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和自由空间中的基于语义位置的隐私保护算法——YCWA进行了比对。理论上讲,YCWA算法的隐私保护度低于PTDC算法。实验表明,PTDC算法的信息丢失率平均在15%左右,空间范围查询误差平均在12%左右,略逊于YCWA算法;然而,PTDC算法的运行时间在5 s以内,远远优于YCWA算法,可满足实时在线数据采集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周佳琪  李燕君 《软件学报》2019,30(S1):18-26
基于假位置的一类隐私保护方案在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同时能够使用户获得准确查询信息,并无需依赖第三方和共享密钥.然而,当攻击者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例如道路时空可达信息、位置特征和用户的历史请求统计特性等,会导致假位置被识别的概率升高,降低隐私保护程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时空关联和位置语义的个性化假位置生成算法.首先根据与前一次请求位置连续可达的条件产生假位置,然后通过建立语义树筛选出与真实位置语义相近的假位置,最后进一步筛选出与用户历史请求统计特性最接近的假位置.基于真实数据集将该算法与现有的算法进行比较,表明该算法在攻击者掌握相关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降低位置隐私泄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刘唐  汪小芬  丁雪峰 《计算机科学》2013,40(7):126-128,166
位置隐私泄露已经成为限制LBS应用普及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大都没有考虑移动用户所处的环境背景——道路网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路网环境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3个部分:(1)利用Voronoi图原理构造路网V图,以满足用户路段多样性要求;(2)提出一种新的隐私模型——Vk-隐私模型,其兼顾匿名集内所有用户的隐私需求,并有效保证服务质量;(3)基于Vk-隐私模型提出一种新的位置匿名算法,它对同一V区内的多个用户进行共同匿名处理,以提高匿名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充分考虑了道路网络的结构特点,兼顾了用户的隐私需求与服务质量。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方法的抗推断攻击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位置大数据中一种基于Bloom Filter的匿名保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  张琳 《计算机科学》2017,44(6):144-149
位置大数据服务应用中存在大量的用户敏感信息,针对服务中海量数据分析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loom Filter多哈希散列编码的位置匿名保护方法。采用启发式的隐私度量技术划分匿名区来隐藏真实的位置数据,保持欧氏距离上搜索目标的邻近关系以优化空间匿名框的面积,并在划分策略中引入查询服务相似性因子以减少空间碎片的产生。在移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构建可信的第三方位置匿名服务器,能有效地模糊目标节点,从而抵御恶意的隐私攻击。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能有效优化匿名空间区域,提高隐私保护程度,并在海量数据集的构建过程中具有较优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较少考虑到查询概率、map数据、信息点(POI)语义等边信息,攻击者可以将边信息与位置数据相结合推断出用户的隐私信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ARB来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该方法首先把空间划分为网格,根据历史查询数据计算出处于不同网格区域的用户提交查询的概率;然后结合相应单元格的查询概率来生成用户匿名区域,从而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信息;最后采用位置信息熵作为隐私保护性能的度量指标。在真实数据集上与已有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来验证隐私保护方法的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具体有较好的隐私保护效果和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司超  徐红云 《计算机工程》2012,38(12):276-278
Casper模型只适用于用户移动速度较慢的情况,当用户高速运动时,匿名区域构造成功率下降,LBS服务质量降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V-grid模型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引入用户移动速度,在构造匿名区域前更新用户位置,以满足不同移动速度用户的隐私需求。实验结果表明,V-grid模型适用于户运动速度不同的情况,比Casper模型的匿名区域构造成功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机制通过检索历史请求记录来构造匿名位置集,而检索需要花销大量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运用Geohash编码快速检索的优越性,提出了基于区间区域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将用户的真实位置泛化到区间区域中,根据Geohash编码原理来检索相同编码的位置作为候选位置集,再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k]-匿名隐私保护服务。仿真实验表明,在相同大小的检索范围内,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地进行匿名处理,还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位置服务。  相似文献   

13.
传统位置隐私脱敏技术容易遭受背景知识攻击和单点攻击,造成用户位置隐私泄露,危及其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假位置选择的位置隐私脱敏算法DLPD(dummy location privacy desensitization)。首先,通过衡量位置敏感程度、实行偏移优化、过滤位置查询概率来构造假位置候选集;其次,改善位置分布筛选假位置;最终,构造安全匿名集实现位置隐私脱敏。实验证明,该算法增强了隐私保护强度,提高了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同时,降低了开销,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薛佳楣  李美珊  玄子玉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8):2446-2448,2454
针对利用虚假噪声应对统计攻击时可被攻击者识别的问题,对差分隐私保护模型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聚类,通过真实用户位置偏移实现地理位置不可区分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当前区域内匿名用户按照粒子群聚类的方式各自偏移,满足广义差分隐私模型的基本要求,实现地理位置不可区分。最后,通过模拟实验与同类满足广义差分隐私模型的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所提出的算法的执行效率和隐私安全。由此,可认为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更易部署在当前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超  张磊  张春玲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0):3083-3085,3090
针对现有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方法缺乏对邻近匿名用户的保护,因而攻击者可利用尚未被保护的匿名用户通过分析剔除的方式识别用户的真实位置,进而造成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问题,基于邻近敏感区域随机选择计算提出了一种邻近位置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随机变换,实现对用户当前位置及其邻近位置的隐私保护,以此防止攻击者通过剔除的方式识别和获得用户隐私。通过模拟实验比较,可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隐私保护能力和算法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越来越受欢迎,这种服务正在引起严重的隐私问题,因为许多用户不愿看到他们的位置信息泄露给服务提供商。近年来研究人员将广义的差分隐私概念引入了位置信息保护中,提供了一个具有严格数学证明的专用隐私保护框架。直观地说,差分隐私意味着通过扰动,使给定距离内的任何两个可能的发布位置的生成概率相似,因此攻击者无法了解用户的真实位置。然而,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用户总是希望所访问服务的质量损失是最小的。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种后置映射的方法来实现。后置映射机制可以在满足相同的隐私级别同时改善其平均服务质量,并结合真实数据,对机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机制的服务质量损失低于平面拉普拉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