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巧静 《河南化工》2022,(10):24-26
使用三聚硫氰酸三钠盐(TMT)作吸附剂,对Cd2+、Hg2+水溶液(浓度100 mg/L)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溶液p H值、温度、TMT用量以及吸附时间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得到了吸附Cd2+、Hg2+的最佳吸附条件,并采用能谱仪对其沉淀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的使用量为60 mg,p H值为7,吸附时间为5 h时,吸附效果最佳。当吸附温度为30℃时,Cd2+的去除率达到98.88%。吸附温度为20℃时,Hg2+的去除率达到97.44%。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燃煤热烟气为热源和介质条件下,以准东褐煤为原料,通过一维沉降炉进行炭化活化(一步法)制备粉状活性焦,考察了活性焦对Hg0的吸附能力,探索了SO2、H2O、O2、CO2、H2O+O2、SO2+O2及H2O+SO2+O2气氛对活性焦吸附Hg0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一步法获得的活性焦对Hg0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N2气氛作对比,H2O、H2O+O2、CO2和SO2气氛下抑制活性焦对Hg0的吸附;O2、SO2+O2和H2O+SO2+O2促进活性焦对Hg0的吸附。通过Hg 4f的XPS分析证明了不同气氛组成对活性焦吸附Hg0的抑制和促进机理。H2O覆盖在活性焦活性位上和堵塞孔隙而抑制活性焦对Hg0的吸附;SO2与Hg0在活性焦上发生竞争吸附而抑制对Hg0的吸附;CO2 吸附在活性焦微孔上而抑制对Hg0的吸附;O2气氛下主要形成了HgO, SO2+O2气氛下Hg0被氧化成HgSO3,进一步氧化成HgSO4; H2O+SO2+O2气氛下,Hg0被氧化成HgO和HgSO4。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物模板法制备CeO2多孔材料,利用XRD、SEM及BET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织构特性进行表征,实验研究了pH、Cu2+的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材料为立方相CeO2,且结晶良好;其对Cu2+吸附性能随吸附液pH的变化显著,pH=10.0时去除率可达到95.83%;随着初始Cu2+的浓度增大,Cu2+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Cu2+浓度为30 mg/L;吸附剂用量为1.5 g/L可达到最高吸附值,累计吸附量约为0.50 mg/g;且80 min即可达到吸附脱附平衡。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对废水中的Hg2+进行吸附,采用电化学法合成Cu-BDC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并进行-SH修饰,制备SH-Cu-BDC材料,用于对含Hg2+废水的吸附研究。通过EDS与IR红外对修饰前后样品的表征分析可知,-SH基团成功修饰到Cu-BDC材料上;N2吸附实验表明,修饰后的SH-Cu-BDC材料出现微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增大;SEM分析表明,电化学合成Cu-BDC材料具有独特花状结构,修饰后SH-Cu-BDC材料表面均匀分布着触角状物质;10 mg SH-Cu-BDC对20 ml浓度为300 mg·L-1的Hg2+溶液进行吸附,当pH=5,60 min时吸附饱和,最大吸附量为585 mg·g-1;SH-Cu-BDC材料对Hg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该吸附过程是以表面吸附为主的扩散过程,且符合单分子层吸附规律;吸附再生实验表明,SH-Cu-BDC作为吸附剂可重复使用,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和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铈-二氧化硅(CeO2-SiO2)介孔材料吸附剂,主要考察了其对水中铜离子(Cu2+)的吸附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BET)等手段对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分析了溶液pH、溶液初始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对介孔材料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去除效果较沉淀浸渍法要好;当溶液pH=7.0时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2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溶液初始Cu2+浓度增大Cu2+去除率降低,Cu2+累计吸附量增大;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Cu2+去除率增大,当CeO2-SiO2吸附剂用量为0.15 g/L时对Cu2+的去除率趋于稳定;CeO2-SiO2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u2+、Fe2+、Mn2+,该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固定床吸附实验,在130℃温度下模拟研究燃煤烟气组分在椰壳活性炭(CS-AC)表面吸附气态元素汞(Hg0)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揭示模拟烟气组分、Hg0以及活性炭表面三者间的均相、异相氧化反应特性。实验研究了CS-AC在N2和模拟烟气气氛下对Hg0的吸附,模拟烟气组分与Hg0间的均相氧化反应,以及吸附模拟烟气组分后CS-AC在N2气氛下对Hg0的吸附。研究表明在N2气氛下CS-AC对Hg0不具备物理吸附的能力,而在模拟烟气组分下CS-AC对Hg0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初始吸附效率达80%。仅在模拟烟气均相反应作用下,大约只有14%的Hg0被氧化为Hg2+。经过预先跟常规模拟烟气吸附反应,CS-AC表面具备一定氧化性化学元素基团(如NOx)后,能够在N2气氛下对Hg0进行化学吸附,初始吸附效率达67%左右。可以认为模拟烟气和Hg0两者间的均相作用不是促进CS-AC在模拟烟气组分下对Hg0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的主因。活性炭吸附Hg0的过程中,活性炭表面在烟气组分氧化Hg0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在N2气氛下,还是在模拟烟气下,CS-AC吸附Hg0是气氛中氧化性组分、Hg0和活性炭表面三者间的异相化学氧化吸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交联淀粉和MgSO4·7H2O为原料,NaOH为碱化剂,制备了交联淀粉负载氢氧化镁复合材料IStMg(OH)2,采用FTIR、SEM、EDS、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对模拟废水中Cu2+的吸附去除,考察了IStMg(OH)2投加量、pH、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ISt-Mg(OH)2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质量浓度为20mg/L,pH=5.32,ISt-Mg(OH)2投加量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5 ℃时,Cu2+的去除率可达91.7%。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ISt-Mg(OH)2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umir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在25 ℃时,拟合饱和吸附量为82.78 mg/g。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  相似文献   

8.
以钾长石为原料,在其表面负载二氧化锰以合成二氧化锰/钾长石复合吸附材料(MnO2/Kfs)。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Ni 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中吸附等温特性、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MnO2/Kfs添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均有利于MnO2/Kfs对Ni 2+的吸附;在2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Ni 2+溶液中,MnO2/Kfs添加量为0.20 g、初始pH为6、298 K下吸附10 h时,MnO2/Kfs对Ni 2+的吸附率达到90.68%。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表明MnO2/Kfs对Ni 2+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温度为298、308、318 K时,其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217、22.114、27.218 mg/g。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MnO2/Kfs重复使用4次对Ni 2+仍有较高的吸附率,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TiO2改性石墨烯复合材料(RGO/TiO2),考察了其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将其组装成电极,对比未改性石墨烯(RGO)电极和RGO/TiO2电极的电吸附NH4+性能。重点考察外加电压、循环流速、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RGO/TiO2电极电吸附NH4+的影响,并对其电吸附NH4+特性和对模拟实际含NH4+废水深度脱NH4+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GO/TiO2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孔洞结构,比表面积为382.08 m2·g-1,比电容量在扫速为0.01 V·s-1时达到325.80 F·g-1,优于RGO材料。RGO/TiO2电极的初次电吸附量较RGO电极提升了28.3%,循环再生吸附10次后,RGO/TiO2电极的NH4+吸附量仅降低了5.87%,循环再生吸附性能优于RGO电极。外加电压2.0 V、循环流速35 ml·min-1和NH4+初始浓度1.0 mmol·L-1为RGO/TiO2电极的最佳NH4+电吸附条件。RGO和RGO/TiO2电极电吸附NH4+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电吸附NH4+为非均匀表面的多层吸附行为,以物理吸附为主。RGO/TiO2电极4级串联时对模拟实际含NH4+炼油净化水的去除率达到86.84%。  相似文献   

10.
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其制备炭吸附Cd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型真菌层迭灵芝(Ganoderma lobatum)子实体及制备炭作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Cd2+,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初始Cd2+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制备炭吸附Cd2+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2 g,pH值为7,吸附时间为480 min,在此条件下Cd2+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4.50%和92.75%。子实体对Cd2+的吸附速率显著高于制备炭,但子实体和制备炭吸附Cd2+的吸附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研究子实体和制备炭吸附Cd2+的过程,子实体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制备炭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子实体和制备炭对Cd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李巧云  贺艳 《无机盐工业》2022,54(12):113-118
以粉煤灰为原料,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碱激发剂,将二者按照优化配比(氧化钾与氧化铝物质的量比为1.5、水与氧化钠物质的量比为18)混合均匀后,采用悬浮固化法制备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微球,将微球用于吸附含铜废水中的铜(Ⅱ)。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BT-99型水质分析仪对微球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吸附时间、微球用量、吸附温度、铜(Ⅱ)溶液pH、铜(Ⅱ)溶液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微球吸附铜(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微球较粉煤灰原料具有更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具有更好的对铜(Ⅱ)的吸附效果,在最优条件下[微球用量为0.20 g、溶液pH为5、铜(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溶液体积为100 mL、吸附温度为40 ℃、吸附时间为24 h]微球对铜(Ⅱ)的吸附量为45.62 mg/g、去除率达到91.46%,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姚婷  段钰锋  朱纯  周强  佘敏  陈亚南 《化工学报》2016,67(4):1467-1474
采用10 g·L-1 NH4Br溶液对原始稻壳焦进行浸渍改性制备了脱汞吸附剂。利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稻壳焦吸附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对吸附剂床层出口元素汞(Hg0)和二价汞(Hg2+)进行同步检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N2气氛和N2+6.4 %(体积)O2气氛中改性稻壳焦的汞氧化吸附特性。50℃下N2气氛、N2+6.4%(体积)O2气氛以及150℃下N2气氛中固定床出口均未明显检测到Hg2+,50℃和150℃时脱汞率均可达90%。温度为150℃时,在N2+6.4%(体积)O2气氛中吸附剂的总汞(HgT)脱除效率为98.2%,其中82.2%的Hg0被吸附脱除,其余则被O2非均相氧化为Hg2+而氧化脱除。通过对程序升温管式炉出口HgT进行检测研究了吸附剂表面吸附态汞的脱附特性。汞脱附峰值温度300℃表明吸附态汞可能以Hg-Br化合物的形式赋存于改性稻壳焦表面,220~350℃的脱附温度说明吸附态汞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00.14%~118.62%的汞平衡率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王晨平  段钰锋  佘敏  朱纯  杨志忠 《化工学报》2017,68(12):4764-4773
利用SO2气体对石化工业副产物石油焦进行活化改性以制成富硫高活性脱汞吸附剂(SAPC)。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进行SAPC吸附脱除汞的实验研究,考察吸附温度、入口Hg0浓度、烟气成分以及热再生等因素对脱汞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SAPC的汞吸附机理。结果表明,SO2活化改性石油焦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得到极大改善,羰基、酯基以及非氧化态硫是Hg0的主要活性吸附位。吸附温度的升高会抑制对Hg0的吸附脱除,烟气中较高的Hg0浓度会降低汞脱除效率,但对其汞吸附速率有促进作用。SO2对SAPC的脱汞性能影响较小,O2易将Hg0氧化成为更容易与含氧、含硫官能团结合的氧化态汞,从而促进对Hg0的脱除。热再生时吸附态汞化合物受热分解的过程伴随着吸附剂表面化学活性位的损失,导致再生后汞吸附性能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4.
针对锰基锂离子筛容量发挥不充分、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以电解二氧化锰、氯化锂及无水氯化铝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铝原子掺杂锰基离子筛前驱体,经酸洗脱附锂离子后得到锰基锂离子筛H1.6(Mn1-x Al x1.6O4。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铝原子掺杂后,样品呈均匀光滑的纳米片多面体形貌,进一步的吸脱附等温线分析显示,样品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锂离子吸脱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Li1.6(Mn0.7Al0.31.6O4具有最佳的吸附提锂性能,锂离子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吸附容量为32.32 mg/L,5次循环提锂后,锂离子吸附容量可保持为初始吸附容量的95%。这些结果表明,结晶性好、比表面积大的纳米多面体锰基锂离子筛,吸附容量大、结构稳定性好,可为当前盐湖卤水中锂资源的开发和工艺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吉睿  吴昊  周长松  杨宏旻 《化工进展》2020,39(9):3502-3510
采用硝酸铁与硫脲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制备FeS2,利用物理浸渍法将FeS2负载至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样品的结构特性进行探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研究模拟烟气氛围下吸附剂对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特性。实验考察了不同FeS2负载量、烟气初始汞浓度、床层温度以及O2、NO和SO2对吸附剂脱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FeS2分散性较好,呈球状晶体,表面均匀覆盖着MWCNTs,成团簇状。当负载量为10%、反应温度为70℃时,FeS2/MWCNTs的吸附效果最好,最高脱除效率能达到100%,60min后脱除效率仍有80.3%。TPD脱附曲线和XPS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烟气中的Hg0被氧化成Hg2+以HgS的形式附着在吸附剂表面,证实吸附剂以化学吸附为主。此外,汞脱除效率随初始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汞吸附容量却随之增加,60min最高能达到5.1μg/g。酸性气体NO和SO2的存在,占据了吸附剂表面的活性点位,不利于Hg0的吸附,但低浓度NO对吸附剂的整体效果影响不大,抗NO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锂、无水氯化铝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反应合成条件,采用“一步法”制备LiCl·2Al(OH)3·nH2O型铝基锂吸附剂。分别探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初始pH、溶液初始Li+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吸附前后的无机铝吸附材料做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剂的离子选择吸附性及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在45 ℃下pH=7的锂溶液中吸附2 h,吸附容量高达到8.66 mg/g。XRD、FT-IR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吸附材料有良好的稳定性。且该吸附剂对Li+分配系数(K=10.06)远高于其他金属阳离子,吸附材料经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容量仍能保持原来的91.5%。在西藏龙木错盐湖卤水中,对锂的吸附量达到5.24 mg/g。吸附平衡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铝基锂吸附剂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是发生在吸附剂表面的单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是典型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燃煤飞灰中的未燃碳(unburned carbon,UBC)和金属氧化物因对汞有一定的吸附和氧化作用而被认为是燃煤电厂廉价的潜在脱汞吸附剂,但效率有待提高。文章选取两种UBC含量不同的飞灰,采用质量分数1%的NH4Br溶液对其浸渍改性,利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探究了烟气组分(O2、SO2和NO)以及飞灰中无机金属氧化物对汞吸附和氧化的影响,以期获得高效脱汞吸附剂吸附机理。结果表明,O2对于溴素改性飞灰氧化汞有较小的促进效果,SO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O促进Hg0的氧化效果明显;溴素改性飞灰中的Fe2O3和TiO2对Hg0的氧化起着主要作用,原因在于溴素改性增加了金属氧化物Fe2O3和TiO2中的晶格氧含量,促进了Hg0的催化氧化,主要遵循Mars-Maessen机理。另外,UBC含量对飞灰脱除Hg0的影响很大,溴素嵌入飞灰表面的UBC时,会使其邻域的活性加强,从而增强碳质表面对Hg0的吸附能力,促进了后续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