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0,(3)
数字普惠金融在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贫困减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收入分配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间接减轻贫困,且经济增长效应远大于收入分配效应;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减贫效应显著且明显大于中东部地区,而中东部地区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对减缓贫困的作用备受学界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理论和实证文献。理论研究发现,服务贫困人群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减缓贫困,普惠金融通过影响消费和收入实现减贫。实证研究则证实了普惠金融发展是减缓贫困的有效途径,其主要路径有三条:缓解贫困人群的信贷约束,提高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提升经济增长水平,发挥经济增长对贫困人群的溢出效应;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促使贫困人群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已有文献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面临着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存在目标偏离等诸多问题,并从强化金融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加大政府扶持、借助技术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普惠金融减贫的微观机制、影响因素、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普惠金融是促进贫困减缓的主要机制,然而普惠金融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贫困减缓,即普惠金融与减贫效应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通常来讲,倘若要让贫困者成功脱贫并且达到致富的目的,则需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只有这些资本产生共同作用,方可促进贫困减缓,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者在脱贫路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普惠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方式,划分成为物质资本效应、人力资本效益以及社会资本效益,进而对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贫困者脱贫。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在依托"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对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解析中部六省所辖82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进分布特征,嵌入"经济金融共生"理论,构建共生指数,从省域层面刻画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状态。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出非均衡性跨越发展态势,区域之间、年际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马尔可夫链分析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保持稳定的概率至少为56.86%,同时也存在"马太效应";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生转移的概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共生状态测度表明: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处在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且逐步向正向对称共生状态收敛。为此,应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协同机制、拓展应用空间、打造良性生态四个方面着力,提升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为了有效识别保险产品对农牧区贫困户的扶贫减贫效果,基于内蒙古自治区680份农牧户问卷调查数据,在梳理保险扶贫作用机理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农牧户的主要特征,论证了农业保险、新农保、新农合等主要保险产品减轻农牧户贫困状况的效果;同时,调研数据也揭示出:目前的保险制度安排及产品特征制约了保险的扶贫减贫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保险助力农村扶贫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农村地区保险产品在扶贫上效果的多方面评价和建议,为各级政府和保险经营主体采用针对性政策参与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提供参考,对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各地区完成扶贫减贫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排斥、降低服务门槛、提供多样化服务,直接促进居民创业;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间接影响居民创业。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模型。实证表明,无论是总体估计还是分地区估计,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创业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普惠金融的"渗透度""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也均会对创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还发现,普惠金融对居民创业的间接作用机制是成立的,其可以从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强化普惠金融对居民创业的对口支持,以及加大金融资源和创业活动跨区域整合三个方面,为居民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普惠金融概念一提出就天然地形成了商业性与政策性这一对基本矛盾,并且构成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其他各种矛盾的根源。基于对普惠金融基本矛盾图谱的解读,偏重政策性普惠金融发展难以持续,偏重商业性普惠金融发展则会陷入"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死胡同,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重新定义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逻辑,提升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获得感,为普惠金融基本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技术支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通过构建"政策+普惠"模式、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重视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等促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耦合发展,使商业性与政策性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以实现普惠金融在推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数据,结合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数据与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银行业竞争之间的关系,并考察金融发展在中间起到的渠道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银行业竞争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有助于地区形成竞争性的银行市场,降低垄断水平;进一步验证其影响渠道发现,金融发展在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中,起到了重要的渠道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城市金融发展,增强银行业竞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8)
"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实现农村产业资源优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陕西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为例,通过分析陕西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发现陕西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汲取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创新普惠金融农村适用性产品等建议,为促进陕西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随着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与金融逐步深度融合,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驱动金融发展的动力。农村经济主体长期由于地理位置、金融体制、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金融机构可借助金融科技延伸金融触角,极大范围内低成本获得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形成多层次的业务闭环链条,增信小微企业普惠农村金融科技公司也能提升金融服务的全面性、可获得性,而能够使金融机构在低息差下可持续性发展,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难以获得、成本高、金融产品单一问题,助力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城镇与可持续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 以下几项要求: 建设之风,使历史环境迅速退化——都散布在小城镇。无论从自然环境、    ——遗产保护和管理者应当使 此类情况在历史文化城镇中几乎处社会环境、抑或是经济环境的维度来 当地居民和游客理解并认同遗产的处可见。如承德,外八庙周围原来只考察,历史遗产的保护都与其所关联 历史意义; 有几个不甚起眼的小村落,环境十分的小城镇的发展密不可分。     ——旅游运营机构促进旅游业 …  相似文献   

12.
Organisations that seek accredited certification to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standard ISO 9001: 2000, or transfer to the new edition of the standard from the 1994 version, can exclude any part of sub-clause 7, provided such exclusions can be justified. Exclusions can be easily justified in some cases, but others, such as sub-clause 7.3,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re sometimes more difficult to justify. This paper gives an interpretation of sub-clause 7.3, and discusses exclusions i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 field marketing company, and nursing homes)  相似文献   

13.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5.
陶桂全 《山西建筑》2010,36(5):37-38
通过胡庄镇全镇村庄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机遇作了一些探讨,并根据已经完成的试点村庄规划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高志 《山西建筑》2002,28(8):11-12
通过方案设计实践,对建筑设计构思、环境设计要点、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案设计要素作了阐述,并探讨了中学科教体文建筑组群空间组织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1彩板门窗的发展彩板门窗又称彩色涂层钢板门窗 ,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先由山东、北京2个大型门窗厂从意大利赛柯公司 (SECCO )引进彩板门窗生产线全套设备生产。90年代初深圳方大公司、北京依美思建材有限公司等先后引进彩板门窗和彩板幕墙型材生产线 ,到目前为止全国引进线共20条 ,加上已消化、吸收和国内生产的彩板门窗生产线共有70多条 ,门窗组装厂约400家。另外 ,目前我国已有能力生产32道次液压全自动型材轧机 ,这些都为我国大力发展彩板门窗、彩板幕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彩色涂层钢板彩色涂层钢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