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控制柴油机尾气污染物排放,研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木纤维净化碳烟颗粒物(PM)和NO_x的尾气净化器,利用高压脉冲电晕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木纤维滤芯一方面作为纳米级CeO_2催化剂的载体,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捕集PM。设计尾气净化器性能测试试验台,对净化器净化PM和NO_x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一定比例浓度的N_2、NO和O_2混合组成柴油机的模拟尾气,将PM提前加载于木纤维滤芯上,气体温度控制在100℃~230℃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木纤维可为催化剂提供良好的催化环境,催化剂对净化器净化PM和NO_x起到了催化促进作用;木纤维滤芯PM负载量的增加可提高净化器对NO_x的净化效率;净化器输入电压升高可增加其对PM和NO_x的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空气负离子主要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降低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而细颗粒物的粒径大小会对负离子的净化效果产生影响。为了研究负离子对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净化效果,以广州市某个典型居民房间为例,通过添加人工污染源并加装负离子净化器,采用相应仪器测试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并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浓度变化近似为线性,而且负离子对小粒径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更加明显,而负离子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存活时间极短,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3.
在对民用建筑通风系统常用过滤器滤料性能测试基础上,建立了常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房间室内颗粒物浓度集总参数模型,讨论了回风过滤段和新风过滤段过滤器效率的设计选型方法。以西安市某空调系统为例,为满足室内PM2.5污染控制标准,基于室外PM2.5浓度"不保证10 d"取值计算,结果表明,余压为50~80 Pa的机组回风过滤器效率选用G3、G4型过滤器,余压为30~50 Pa的机组回风过滤器效率选用初效G2、G3型过滤器,同时,室内设置等效过滤效率的空气净化器,新风选用初效G4加中效F7或F8两级过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颗粒物各粒径段浓度数据处理以及耦合通风空调系统,得到了新风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率和客室内贡献率公式.进而分析了动车组车厢内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以及新风、客室内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客室内颗粒物主要由PM1.0组成;颗粒物粒径越小,新风贡献率越大,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加大,新风贡献率逐渐减小,客室内贡献率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对解决动车组车厢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控制问题、提高车厢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10、PM2.5、PM1的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3种天气时颗粒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关性,分析了颗粒物浓度与环境温湿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测试期间,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PM 2.5)占可吸入颗粒(PM 10)浓度比例分别达65%和87%以上;无明显室内源时,I/O比值小于1且随粒径减小而减小;室内外颗粒浓度相关性与粒径大小有关系,PM1、PM2.5的浓度相关性大于PM10.研究还表明,颗粒物浓度的关联性与天气状况有关系,多云、雨天和阴天时浓度关联性有显著差别;颗粒物的浓度受到室内外温湿度的影响,且受天气状况影响而呈现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苯作为室内"三大隐形杀手"之一,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室内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安全、稳定、持续、高效的方法已经成为室内苯污染净化修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室内植物对苯污染的净化能力是室内苯污染的生态修复植物选择的基础依据。研究采用密闭熏气法对9种室内植物进行不同浓度的苯胁迫实验,通过对实验植物的苯净化率、单位面积净化量变化的综合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研究了9种室内植物对苯污染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植物种类、苯浓度及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对9种植物的苯净化率、单位面积净化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15、30、60 mg/m~3浓度苯胁迫下,白鹤芋对苯污染的净化率最高,分别为65.98%、55.16%、38.41%,银心吊兰对苯污染的净化率最低,分别为25.06%、16.57%、7.04%;金边虎尾兰对苯污染的单位面积净化量最高,分别为3.9243、5.2936和5.3596 mg/(m~2·h),银心吊兰对苯污染的单位面积净化量最低,分别为0.6225、1.1146和1.2272 mg/(m~2·h)。综合评定结果表明9种室内植物对苯污染净化能力最强的是金边虎尾兰,其次为白鹤芋,最弱的是银心吊兰。  相似文献   

7.
邯郸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邯郸市四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013~2014连续两年的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在线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该市大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大气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2013、2014年邯郸市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39μg/m3和116μg/m3,为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的近4倍和近3倍,2014年较2013年有所缓解,浓度下降比例为16.5%,超标率由2013年的74.4%降低到2014年的66.6%;邯郸市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并无明显差异;PM2.5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M10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邯郸市PM2.5和PM10在一周内的浓度差异均较小,说明邯郸市污染物排放的周变化不明显,工业等排放较为稳定的行业占其排放的主导地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邯郸市四季中静风频率最高,邯郸市的风向主要集中在从东到南到西这一方向带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对于邯郸市颗粒物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TSI 8520 DUSTTRAK Aerosol Monitor和TSI 8554 Q-TRAK IAQ Monitor即时采集部分区域环境大气中PM10、PM2.5、PM1.0质量浓度和CO2、CO体积含量,并对颗粒物粒度分布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上海市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环境气溶胶PM10中PM2.5质量百分比为87.28%~96.82%,公交车和主要道路旁的微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微细颗粒是SRAS病毒的载体,减少SRAS交叉感染首要任务是应提高公众场合针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净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微细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预测室内颗粒物浓度水平是分析室内颗粒物污染的特征规律、治理室内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作者在现有室内颗粒物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对室内PM2.5浓度水平进行了预测,通过比较分析两个模型的特征参数和统计结果,证明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预测污染物浓度水平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的原理制造了一台油烟净化器,对雾化条件和非雾化条件下的伏-安特性曲线、油烟中颗粒物的净化效率和放电电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正电晕放电,还是负电晕放电,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的放电电流都大于非雾化电晕放电电流;流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接地极雾化负电晕放电对油烟的净化;两种情况下的净化效率都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降低;雾化电晕放电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和放电电流几乎不随工作时间发生变化,而非雾化条件下二者均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TSP,PM10,PM2.5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于2013年2月采集TSP,PM10,PM2.5样品,用重量法分析其质量浓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来衡量,石家庄市冬季大气颗粒物TSP,PM10和PM2.5的日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57.9%,82.9%和81.6%;超标倍数分别为1.28,1.86和2.24倍,超标情况严重;TSP与PM10和PM10与PM2.5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 9和0.760 4,相关性较好;ρ(PM10)/ρ (TSP)平均值为0.74,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61,表明PM10和PM2.5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严重雾霾期大气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雾霾期大气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采集东北某市2013年10月20~31日发生严重雾霾期间大气PM2.5和PM10样品,分析颗粒物样品中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和Ca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各水溶性离子均表现为夜间质量浓度大于日间质量浓度,其在雾霾期PM2.5中的昼、夜质量浓度比为1.68;NO3-、SO42-、NH4+等3种离子质量浓度较高,雾霾期PM2.5中质量分数分别为11.03%、8.3%和7.39%,PM10中也有类似结果.K+和Ca2+在PM2.5和PM10中,雾霾期和非雾霾期质量分数变化不大.根据各离子比值,可以判定雾霾期固定源对颗粒物污染的贡献更大,说明雾霾期城市气象因素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影响较大.对比2009年10、11月水溶性离子数据发现移动源污染贡献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清扫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办公室进行干扫、湿扫和通风干扫等实验,分析清扫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扫、湿扫和通风干扫实验组中PM10的质量浓度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6 527.9,305.5,3 804.8μg/m3,对应的PM2.5的质量浓度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391.5,155.3,286.3μg/m3;湿扫和通风干扫可以明显降低室内空气中各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和各颗粒物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干扫后的各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湿扫和通风干扫。为了维护室内空气质量及清扫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尽可能地在通风状态下进行湿扫。  相似文献   

14.
净化空气中的氡子室内降氡技术手段之一。为了有效地检测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中扬长氡子体的效率,设计了一套远距离测量α潜能浓度的系统,并将该系统在容积为13.5m^3的标准氡室里进行了严格刻度,同时CP和瞬时氡浓度(CRn)就可以求出可比的平衡因数F,对完善该检测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21 年 1 月 1-2 日,宣城市出现特定时段细颗粒物(PM2.5)浓度突然升高、短时间内又快速下降的特殊污染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监测数据的关联变化,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污染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位于一个天气尺度的污染气团西南边界地带,随气团推移运行,该区域反复进入和偏离污染区,是 PM2.5 浓度出现快速升高和下降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区域 PM2.5 峰值出现的时间符合 2020 年 12 月以来 PM2.5 日变化的一般规律,但是 PM2.5 浓度变化幅度差异显著。因此,这是一次较为特殊的 PM2.5 污染过程。在 PM2.5 浓度峰值时段遭遇外部污染气团过境,是 PM2.5 浓度短时变化幅度大的原因,这说明了该区域细颗粒物污染成因复杂,为科学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25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是武汉市天虹智能仪表厂针对国内环境监测部门、工矿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等部门的需求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环境监测仪。该仪器由颗粒物采集和颗粒物浓度检测及分析、打印等系统组成,利用低能β射线的辐射吸收原理,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PM10)、呼吸性颗粒物(PM5和PM2.5)进行浓度监测分析。监测结果由微电脑直接处理,监测全过程由微电脑监控,与传统的采样称重法相比,减小了监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携带方便、监测数据准确。该仪器操作简便,测量数据安全,并有掉电保护、一机…  相似文献   

17.
采用Dustmate粉尘监测仪对马鞍山市远离交通影响的校园和市内交通道路旁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城市道路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道路旁空气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白天出现了一个峰值,可能是由于道路清扫所引起的。对清扫时机动车道旁和人行道上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的监测显示:道路人工清扫时引起的PM10及PM2.5质量浓度均高于国标或美国标准的许多倍,道路清扫对城市道路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轻由室内装修所造成的污染,通过生物滴滤处理装置处理室内装修烘烤后排出的挥发性有机气体(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在气体流量为600 L/h、表面液体速度为3.14~3.93 m/h,pH为6~7,进气温度为30℃条件下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当入口甲醛浓度小于30.86 mg/m3,生物滴滤塔对甲醛净化效率一直保持100%;当入口苯浓度在2.07~43.22 mg/m3,生物滴滤塔对苯的净化效率是86.2%~88.4%;当入口甲苯浓度在0.76~31.61 mg/m3,生物滴滤塔对甲苯净化效率是93.2%~94%;当入口二甲苯浓度在3~55.20 mg/m3,生物滴滤塔对二甲苯净化效率是90%~91.6%.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指标考察,室内装修烘烤污染物经生物滴滤处理后均可达到现有污染源和新污染源排放标准,生物强化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把握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阻隔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基于细颗粒物穿透机理与沉降特性,结合项目组2014年7月到2014年10月关于北京地区临街办公建筑室外及室内环境PM2.5质量浓度水平以及粒径分布特性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外窗关闭且无室内源条件下,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室外PM2.5渗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件下,缝隙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与建筑外窗缝隙结构特征、室外风速、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不到10%,且粒径<1.0μm的细颗粒物粒径分布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向较大粒径0.7~1.0μm转化趋势,反之呈向较小粒径0.3~0.5μm转化趋势;2个不同结构特性建筑外窗对粒径<0.5μm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对粒径>0.5μm,特别是0.7~1.0μm粒径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明显增加;建筑外窗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渗透系数Fin与室外风速呈正相关性、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更高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侵入室内的阻隔性能始终优于低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  相似文献   

20.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 非空调环境(0.92)> 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