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材料正成为智能产品设计的新关注点,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析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产品设计特点,总结人本智能产品设计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能够对智能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以阐述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产品设计的特点。从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两个层面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梳理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产品设计的发展脉络。结论智能产品设计正逐渐从技术驱动转向以人为本,逐步整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然而,目前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仍相对较少,智能产品的设计实践迫切需要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的设计教育、设计方法与工具,以弥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人工智能对齐的视角,探讨在人智共创中生成式AI模型如何对齐设计师的意图。方法 通过要素分析,以人工智能对齐问题中的可解释性与可控性为研究视角,探讨生成式AI技术作为辅助设计工具如何对齐设计求解过程中“探索-创新-评估”三个设计阶段的具体意图与需求,并分析对齐阶段中需要解决的对齐问题。结果 根据对齐阶段的任务构建基于人智设计概念表征交互式对齐方法、表征拓展方法与表征评估方法。结论 在三个对齐阶段中分别构建意图对齐、设计空间拓展和设计规则匹配这三种方法,帮助设计师构建可控、可解释的人智共创方法,从而构建可控、可信的人智共创。  相似文献   

3.
高鸣宇  章彰  安大地 《包装工程》2022,(S1):195-201
目的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针对城市家具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元化需求、社区活力衰退等问题,在微更新和共创设计理念下探索城市家具的设计方向,助力激活社区活力。方法 阐释微更新、共创设计和城市家具的关系,结合文献研究提炼微更新理念下的城市家具共创设计策略,并运用共创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实践及印证。结果 依托微更新理念下的模块可组合、生态可持续等设计策略并结合社区“一老一少”空间活动需求共创设计了老小孩补给站,结合补给站设计分析印证了从城市家具切入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可行性。结论 微更新和共创理念为城市家具提供了设计新方向,“老小孩补给站”城市家具设计满足了居民多元活动需求,促进了代际互动,提高了社区的宜居性,有助于建设充满关怀和温度的全龄友好型社区。  相似文献   

4.
林霜  黄若涵 《包装工程》2023,44(12):321-327, 331
目的 设计产业价值网模式为设计产业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明确设计产业价值网的内涵、要素和运行特征,为研究和实践设计产业价值挖掘和拓展提供理论参考;探索设计产业价值网的共创机制,为设计驱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互利共赢提供有效思路。方法 从经济学价值网的视角出发,剖析和总结不同时期设计价值的形成与发展模式,厘清设计产业价值网形成的内外价值网络结构和主体构成要素,并分析各要素在价值网内部参与价值创造的具体任务,总结设计产业价值网的运行特征,进而探索设计产业价值共创机制。结论 设计产业从价值链向价值网演进是智能互联时代的必然趋势,价值共创是设计产业价值网发展的最终目标。群智设计、平台赋能和资源整合的运行特征决定了设计产业价值网群智创新、交互反馈和价值创造的共创机制,调节和保证了内外部价值网络中多要素、多节点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5.
曾杨  孙全意 《包装工程》2021,42(4):319-322, 326
目的 分析当今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伦理.方法 运用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方法从设计的伦理出发,分析当代设计中与人工关智能产品的设计伦理问题.从弱人工智能产品和强人工智能产品两个层面来探究产生的影响,从设计师和设计伦理准则以及人工智能产品三者的协同关系做出思考,同时给出相关问题的具体建议.结论 人工智能产品无法替代设计师的全部功能,设计师应该参与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伦理,设法赋予其对人类友善的动机,使其具备特定的道德品质,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高云庭 《包装工程》2022,43(2):200-210
目的阐述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可持续设计升维路径,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设计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支持。方法基于人工智能2.0应用技术和大量设计实践案例调研,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思维,通过层次结构与比较分析,研究可持续理念下设计的内容、方法、流程、形式、效果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增值效应和新的特征,探索可持续设计的升级模式与技术应用途径。结果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演变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并存在识、思、像、构四个升维路径。结论可持续设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从认知、思考、表达、行动四个向度赋予设计及其对象智能化功能与更多价值,新的工具和主体会深刻影响到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设计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对交互设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17,38(20):27-31
目的人工智能对交互的感知方式及认知逻辑影响较大,交互设计的方法、交互设计的流程、认知心智模型、交互技术及交互界面的表现方式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已经发生颠覆式改变。交互设计面对新的技术变化,需要从技术哲学与创新思维及设计技法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对比研究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差异关系,结合无人驾驶车产品服务系统的交互设计等案例分析,提出混合智能的概念,辨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混合作用于交互设计所带来的变化。结论混合智能对交互设计方法流程、设计细则、设计评判都会有新的特征表现,通过人工智能产品交互设计,印证人工智能对交互设计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杰  蔡子杰 《包装工程》2023,44(12):89-97
目的 聚焦当前信息时代下的大数据环境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探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为社会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演进与智能化带来怎样的影响。方法 首先厘清社会设计的概念及其内在的逻辑与模式,然后比较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设计产业所展现出的新特点,通过实践案例探究其对社会设计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 在万物数据化、智能化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步渗入到设计产业中,不仅丰富了设计创作的工具和流程,更是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语义升维。结论 基于量化数据的计算设计呈现出系统化、个性化及实时性等特征,由算法与大数据所衍生出的新思维模式将以往不确定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数据问题,能够与社会设计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群智共创理论视角,探索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应用与虚拟网络下多角色共创设计方法,提出面向群智共创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模型,优化文创产品设计中用户设计参与度与用户满意度。方法 从群智共创理念出发,根据用户参与设计的行为,提出从“显性—隐性”“感性—理性”两个维度来划分用户多模态信息,并构建相应的用户多模态信息结构以及设计应用方法。同时以“听见敦煌”声纹识别藻井文创定制APP设计为实践对象,对面向群智共创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群智共创场景下,在声纹识别藻井文创设计中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与消费体验满意度,形成用户设计优化链路,为提升设计质量提供支持。结论 面向群智共创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可以通过分析挖掘用户信息,并将其特征融入设计,提升设计效率,推进群智共创。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智能设计背景下的交互设计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随先  刘行  康慧  李晴 《包装工程》2019,40(16):1-13
目的 随着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对使用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交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探索智能互联网+智能设计对交互设计与体验的影响,分析现阶段的各种交互形式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希望对交互设计学科的未来发展和相关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互联网+智能设计背景下的交互设计主要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从产品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出发,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结论 归纳、整理出现代交互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推导出交互设计与交互设计研究前沿的问题与趋势。基于触摸、智能语音、体感、眼动和生理信号五种交互形式的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出影响可用性及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自然、人性化、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的交互形式,多通道融合的人机交互,以及关注服务与体验的交互设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传统文化产业存在的人工成本相对高昂、物资损耗相对较大等问题,利用科技赋能企业服务,从而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设计门槛、提高设计效率、灵活对接生产、服务更广人群。方法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文化产业,从智能设计和智能制造两方面,拆分文化产业服务环节。一方面,将智能设计具体化为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再进一步将平面设计划分为智能配色和智能排版两个部分。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主要基于大数据来调整工厂产能,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结果 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和大胜达人工智能包装设计联合实验室研发了人工智能设计师小方,并开发出包含AI设计、配材推荐、印前检测、智能供应链、订单管理、产能分配等环节在内的一体化文化设计服务模式,为非专业用户提供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新智造服务。结论 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实现了需求分析理解、一键生成设计方案、智能印前检测、灵活对接工厂、随时查询订单状态等功能创新,获得了高效迅捷、所见即所得的竞争优势。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触达人类的情感层面,无法捕捉服务对象的人性温度,在人文关怀领域仍有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军事领域中人机协作的应用现状和理论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人机协作军事系统的技术发展和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方向。方法 以无人机系统、无人车系统、无人艇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代表,分析人机协作的军事应用现状;剖析军事背景下国内外人机协作任务分配、人机交互方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机协作效能评估的研究进展;综合前人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论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可知,人机协作的任务分配需综合考虑人员行为和任务时序等因素,以提高人机协作效率,探寻更优的分配模式;多模态智能交互将成为未来人与无人集群交互的主流形态,多通道结合的信息交流将改变操作员与指控系统互动的方式,实现人与无人集群的高效交互;态势认知是未来智能战场面临的挑战,人机协作为智能态势认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银宇堃  陈洪  赵海英 《包装工程》2020,41(6):252-261
目的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设计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数字需求越发庞大的今天,面向智能化且用户体验更舒适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论证在理念与工具创新的促进下,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结合可以为未来的艺术设计提供更为智能化、风格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途径。方法通过研究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共通点与差异性,探寻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结合点,并以人工智能在颜色和风格两个设计要素中的应用作为实例,分析智能化设计带来的新型设计模式。结论人工智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艺术设计工具的优化、设计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使得艺术设计方式更加多样化,促使艺术设计理念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得到新突破。论文的应用案例进一步印证了未来人工智能与设计结合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4.
呙智强  郭甜甜 《包装工程》2019,40(4):173-177
目的 针对公共场所的行李自助存取装置进行研究再设计,通过ARIZ算法在设计程序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实现产品设计的最优化。方法 根据ARIZ从问题分析到方案优选的系统性问题思考方法及其解决流程,针对已有行李自助存取装置出现的问题,运用ARIZ的问题解决流程进行设计构思与设计优化,完成行李自助存取装置的设计实践,验证ARIZ在设计中的时效性和功效性,探讨公共场所的自助服务设施设计创新方法。结论 ARIZ方法流程可以有效应用于设计中,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行李自助存取装置创新设计提供详细的方案解析,将人机工学、绿色设计、智能技术等应用于设计中,提升了装置的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为自助服务设施的设计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的生成技术在三维形态和产品设计中尚没有被成熟应用.3D打印可以快速实现产品设计,有助于智能设计的形态和效果评估.希望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结合3D打印技术的快速输出,形成短线智能设计新模式.方法 先构建生成数据库,利用三维形状数据训练生成模型,将短时间内形成的大量的立体产品形态交给设计师进一步优化,最终经过格式转换,优化网格并渲染,再由3D打印输出.结论 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推动人机融合创意,提高设计方案的丰富程度,并且启发设计师更多的形态创意.3D打印输出的便捷性有助于提升设计效率,实现短线智能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6.
傅畅 《包装工程》2017,38(22):25-31
目的基于"互联网+"的概念,分析居家养老及医疗服务的现状,在受众群体对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平台的设计策略。方法通过阐明"互联网+"体系中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特征,并针对平台使用者及服务提供者双方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平台的功能定位和全面的设计思路。结论提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平台设计的基础是用户的全面需求和操作体验;在服务设计原则和互联网技术的理论支持下,解决了需求与功能设计不对称的问题,简化了平台操作的繁杂性,促进了平台中资源和信息的合理配置,提升了居家养老人群在互联网医疗体验中的舒适感、参与度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