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向GPIB总线接口的虚拟仪器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自动测试系统中测试功能的实现总是需要某种硬件设备支持的,为此在我们自行开发的自动测试编程工具ATS95中,设置了GPIB,4882,VXI和COMM等几个面向总线接口的虚拟仪器功能,本从介绍GPIB的基本概念入手,以虚拟仪器库函数4882的基本功能为重点,说明使用这种虚拟仪器功能来操作通用接口总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PC—GPIB两用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PC机上实现“GPIB两用机”的研制与开发过程。对解释性BASIC语言的运行机制、剖析过程及测量语句的扩充方法,母线分析仪功能的实现、GPIB接口卡的设计等诸方面均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该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测控计算机的研制探索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GPIB总线的数字多用表自动测试系统,其硬件方面提出基于GPIB总线的系统组建方案,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配置与控制、数据的测量与保存;软件设计方面,在VC++6.0语言平台上调用VISA动态链接库设计和编写了控制中心应用程序.系统实现了对GPIB设备的控制,完成了数字多用表白动测试系统的自动测试,将测量数据在EXCEL文件中进行保存,其可靠性高、组建方便.  相似文献   

4.
基于VXI/GPIB混合总线的航空仪电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航空电子设备检测的不足,在GPIB及VXI混合总线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通用自动测试系统(general purpose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GPATE),并以Labwindows/CVI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建立良好的人机界面。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方法、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通过测试评估证明该系统缩短了测试周期.提高了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郑岩  王雪 《电测与仪表》1989,(10):27-29
用IBMPC计算机和7150数字多用仪表及SR6602绘图仪组成的自动测试系统,可实现多种方式的数据采集。本文重点介绍了7150 GPIB接口和SR66021绘图仪接口,GPIB—PC接口硬件设置及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常见电器控制回路中主要控制器件(如:断路器、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等)的分类、常见故障现象及故障产生原因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GPIB的自动测试系统组态软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详细地组态分析,利用BC和VC平台开发了基于GPIB的自动测试系统组态软件  相似文献   

8.
GPIB接口的CPLD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基于CPLD的GPIB接口设计。GPIB接口采用ALTERA公司的EPM7128系列芯片实现。由于该芯片的价格远低于GPIB接口芯片,使得制作带有GPIB接口智能仪器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又由于EPT7128芯片的门电路十分丰富,在智能仪器的设计过程中还可将分离的逻辑电路集成于统一芯片,使智能仪器的设计得到简化,可靠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以通用微机为主要,加上GPIB接口卡和一套系统软件实现的GPIB母线分析仪软面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利用PC机对带有GPIB的数字仪器仪表进行自动化处理的原理,并对数字仪器仪表自动测试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系统采用较高的计算机平台技术,通过面向对象语言编程,开发了性能优越的测试软件,并就软件的实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光伏阵列的故障检测方法精度和效率不足且难以定位故障光伏组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光伏阵列无线传感节点及故障诊断系统。该无线传感节点硬件以STM32F103为核心控制器,主要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软件端通过自定义通信协议,将测量结果通过ZigBee无线模块对数据帧可靠传输,上位机可监测到逆变器扫描光伏阵列电流-电压(I-V)特性过程中各光伏组件的电压数据。实验中人工模拟了光伏组件常见的阴影、旁路二极管短路故障,通过无线传感节点测得的电压波形,可实现光伏阵列中故障诊断与定位。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获取逆变器扫描光伏阵列I-V特性过程中组件电压波形,便于运维人员及时准确地定位光伏组件故障。  相似文献   

12.
就架空输电线路及电力电缆故障的行波测距系统进行分析,阐述了行波测距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大量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接入配电自动化主站,提出基于单相接地故障录波暂态量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和融合故障录波故障特征量和故障事件信息的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策略。设计基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单相接地故障在线定位系统。为满足工程应用,给出现场设备混装、通信延时、启动条件缺失条件下的解决方案以及融合单相接地、短路接地故障信息的统一处理策略。工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基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能满足各种接线方式下、复杂环境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CVI环境下开发基于GPIB总线的自动测试系统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刚  谢弛 《电测与仪表》2003,40(2):28-30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论述了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LabWindows/CVI平台开发基于GPIB总线的自动测试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有源电子式互感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信息源头,电子式互感器的运行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由于受到环境和电磁辐射的影响,其输出信号的稳定性是智能变电站普及推广应用的瓶颈。通过对电子式互感器运行中的故障类型进行分类,采用分段函数模拟不同的故障类型,利用小波理论分析对故障信号进行除噪处理,再通过小波分解对除噪后的信号进行故障检测定位,归纳为小波-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直接判别漂移偏差故障、固定偏差故障和变比偏差故障,对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可靠性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故障测距技术是保证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为了及时有效地确定故障位置,研究了一种快速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域测距方法。首先建立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等效模型,分析了故障点分别与母线侧和负荷侧故障信息的关系,并建立时域测距方程。然后通过对特定时刻下的线路参数进行分析,简化计算过程,实现快速故障测距。最后利用Matlab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用时较短,具有较高的精度,且不受故障电阻影响,为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直流接地极线路不同于直流输电线路,其在正常运行下,电压电流的值均很小,且极址点是通过阻值很小的过渡电阻接地,因此接地极线路精确定位是故障测距的难点。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当接地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且接地点电阻大于或等于极址电阻时,流入故障点的电流很小,利用沿线电压分布推导得到的故障点电压不再是电压在线路上分布的最小值,而极址点电压是沿线电压分布的最小值。因此根据故障点电压相等来构造测距函数的测距原理存在不足之处。利用极址点电压相等构造测距函数,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录波数据的耐受高阻接地的直流接地极线路故障测距新方法。大量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接地极线路的精确定位,对采样率要求不高,便于工程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配电抢修人员查找故障及处理故障的效率,应用了一种外施信号源型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系统.阐述了该型故障定位系统技术原理,分析了该型故障指示器的故障检测判据.结合实际工程,对目前现场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分析的故障指示器工程应用评价方法,最后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故障特性分析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识别柔性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故障类型及位置,在分析换流器故障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故障识别及定位方法。基于两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VSC-HVDC的系统仿真,分别建立了交流侧单相断线故障时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波动分量计算模型和两侧换流器故障交流电流计算模型,分析了故障换流器交流侧谐波与直流侧谐波分量的关系,给出了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故障谐波传递规律。根据已建立的故障换流器数学模型和交直流侧谐波传递规律,以直流电流各次谐波分量、交流电流有效值和标幺化直流分量作为诊断特征量,提出了一种运算简便快速的故障定位方法,可用于识别电压源换流器中轻微故障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故障识别及定位方法能够在线实时准确地诊断电压源换流器轻微故障类型和位置,诊断时间最多需要35 ms。  相似文献   

20.
平行双回线两点故障测距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分布参数作为高压输电线路的模型,对平行双回线一回线上两点异相故障及两回线上两点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距算法。该方法利用线路两端电压、电流的正序和负序分量,不需选代计算,并适用于一点故障情况。其测距精度不受系统阻抗变化、过渡电阻及不同步采样数据的影响。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