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蒸馏过程中甑内乙醇和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过程以及馏出规律的研究,重点就醅层高度对蒸馏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实验数据表明,浓香型大曲白酒蒸馏过程中醅层高度以0.9~1.0m为宜,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有效保证蒸馏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传统的甑桶蒸馏方式可实现浓缩和提取发酵酒醅中的乙醇及其他风味成分的目的。酒醅中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蒸馏酒产量和质量。通过对酒醅水分含量的控制研究,使甑桶蒸馏效率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甑桶蒸馏时酒醅中各种微量香味组分蒸出率的初步查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尧绅  于振法 《酿酒》1995,(2):39-41
甑桶蒸馏时酒醅中各种微量香味组分蒸出率的初步查定沈尧绅,于振法,曹桂英,赵明云,程光田(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查定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酒醅蒸前和蒸后微量成分含量的变化,对比蒸出酒的含量.从而计算各种成分通过甑桶蒸馏的蒸出率。过去由于没有可靠的酒醅中...  相似文献   

4.
酒醅物性和工艺条件是影响甑桶蒸馏的两大重要因素。该文基于乙醇和水的相平衡关系,建立了各醅层之间的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从而构建了底锅、甑桶及冷凝器内的瞬态传热传质过程数学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正品基酒产量、乙醇提取率分别与酒醅中乙醇占液相质量分数、底锅乙醇质量成正相关;在计算工况范围内与饱和蒸汽流量成负相关。酒醅液相质量分数只影响正品基酒产量,对乙醇提取率影响不大。酒醅中乙醇占液相质量分数由3%增加至7%,乙醇提取率提高约70%;饱和蒸汽流量由0.036 kg/s提高至0.140 kg/s,乙醇提取率降低约40%;底锅中乙醇添加量由0增加至20 kg,乙醇提取率增加约10%。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酒蒸馏技术,通过对浓香型大曲酒粮食、糟醅在发酵过程中取样,跟踪分析比较糟醅在发酵过程中常规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酒蒸馏后糟醅淀粉利用率高,酒精发酵代谢活跃,生香发酵效果明显,原酒感官品质高。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主要比较了山西老陈醋传统炭火熏醅池和现代蒸汽熏醅罐两种熏醅工艺的风味物质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熏醅过程中,传统炭火熏醅池共检测出7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远高于现代蒸汽熏醅罐检测的53种。由于传统炭火熏醅池的开放熏醅工艺,随着熏醅时间的延长,其酯类、醇类、酸类和酮类物质的含量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到熏醅末期,相比于现代蒸汽熏醅罐工艺,其酯类物质含量低4.35%,醇类高2.59%,酸类低3.12%,酮类低1.14%,醛类及其他挥发性香气物质等高3.20%、7.16%,尤其是四甲基吡嗪和糠醛的含量远远高于现代蒸汽熏醅罐工艺。  相似文献   

7.
选用炒制、微波、破碎、炒制破碎4种不同处理方式分别对青稞米进行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青稞做空白对照进行白酒固态发酵试验,发酵罐均在28℃恒温箱中密封发酵15 d。连续测量5组发酵罐酒醅的酒精度、酸度、还原糖、淀粉、水分5个理化指标,并对发酵结束后蒸馏出的青稞白酒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结合感官测评综合选择出最优的原料处理方式为炒制破碎法,该法的酒醅淀粉利用率较高,且青稞白酒风味物质种类有所增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青稞白酒的品质和酒醅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的发展,传统甑桶蒸馏设备暴露出三大问题:①甑内风味物质和酒精的蒸出量因区域而不同,蒸馏效率较低;②随着甑容由小到大,辅助的技术措施与装备未跟上,造成分馏区域的热工况畸形分布,影响馏分结构,绾连质量;③外冷却器的设置,使现在的甑盖设计不科学,增大了酒的损耗。作者进而指出,上述三大缺陷是集中反映在蒸馏效率低,物耗和热耗高,表现为“丰产不丰收”。希望广大酿酒工作者去攻关,解决之。(陆月霜 陆月雪)  相似文献   

9.
由于南北方酿造环境不同,造就了南北酱香型白酒风味差异。通过向酱香酒醅中添加芽孢杆菌、丝状真菌、酯化酵母,经五轮次发酵后,对上中下三层酒醅进行五点取样,对酒醅样品进行16S和ITS测序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酒样进行香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池中加入的3种微生物数量比对比池要高,说明加入的微生物可以在实验池中很好的存在。实验池蒸馏酒中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糠醛、2,3,5,6-四甲基吡嗪等风味物质含量较对照池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蒸馏前、后的糟醅与蒸馏所得的原酒中各微量香味组分的含量进行比较,从色谱分析的63种香味物质来看:底窖糟醅和面糟糟醅中微量香味组分的蒸馏提取效率分别为8%和11%左右.而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四大酯底糟和面糟的蒸馏提取效率分别为6.62%、3.56%、32.54%、8.24%和9.60%、3.58%、29.39%、10.41%.蒸馏所得的原酒中香味骨架成分的四大酯所占总酯的比例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的乙醇含量和含湿量在窖池中的分布,及其对正品酒产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酒醅含湿量由表面的60.67 wt%线性增加到底部的70.44 wt%;而酒醅乙醇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酒醅乙醇含量和含湿量对正品酒产率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对于水分含量相同的酒醅,酒产率和品质随乙醇含量的上升不断增加;对于给定乙醇含量的酒醅,正品酒产率和品质随含湿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白干酒发酵过程进行的动态分析发现,对于不同月份入池酒醅在发酵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酒醅pH值、酸度、品温、氨态氮存在规律性变化;5月份的入池酒醅生成酒精速度快,出池时酒精含量比4月份的高3.71%;5月份的入池酒醅淀粉利用率高,出池淀粉低于4月份的;发酵进行2d、4d和8d时物质代谢活跃,该阶段为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13.
拌沙酿造工艺系采用正常发酵成熟糟醅(回糟或回沙),不经蒸酒就按一定比例拌入新粮继续入窖发酵的酿造工艺。该工艺能为发酵糟醅提供大量酿酒微生物、丰富的糟醅营养、乙醇和大曲酯化酶、酯化发酵和酒体陈熟的中间产物及香味前体物质。大生产试验表明,拌沙酿造工艺能显著改善糟醅风格,提高产品质量。与一年窖相比,拌沙窖的生产成本低、发酵期短、产量高,在相同时间内,优质酒产量提高约300%,极大提高经济效益。(孙悟)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古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5~10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4、9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古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3~2.01之间,在发酵过程中波动较小;酒醅古菌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高,表明古菌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9~19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5、8、9、14、17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68~2.61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发酵至第21~49天基本保持平稳,第56天时,多样性指数到达最低值,第63天回升之后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发酵至第84天时略有回升;不同发酵时期酒醅真菌DGGE图谱相似性指数较低,表明不同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真菌群落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窖池长、短发酵周期的底醅,结合酒甑蒸馏提香特点,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双轮底醅、普通底醅结合窖池中、上层酒醅的串蒸工艺,合理配醅串蒸;以充分利用酒醅中的风味物质,提高原酒特优率,同时探究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与质量特征。结果表明,双轮底醅串蒸工艺在稳定出酒率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原酒中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原酒特优率平均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轮母糟代替扔糟进行酒精串蒸,最大限度地提取母糟的香味物质。试验表明,双轮母糟串入适量的酒精,其酒质具有原粮食酒的质量风格,酒质口感得到改善,优质品率得到提高,达到了节粮降耗、综合利用、优化工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群  张时云  刘杰 《酿酒科技》2012,(11):65-68
选取白云边公司酿造二车间4个班组作为试验班组,对2011~2012年度酿造生产期间几个试验班组每轮入池酒醅的水分、酸度、糖分、淀粉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各轮次酒的一级酒品率及出酒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与出酒率及酒质的相关性,讨论了影响大曲酒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对酿造生产如何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