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涤纶织物的上浆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莉  雷阳 《棉纺织技术》2001,29(10):49-51
涤纶纯纺织物具有挺括、抗折皱、保形性好等优点,若再经过适当处理,可使其具有丝绸般的手感。所以,纯涤纶织物作为服装面料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我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开拓思路,在棉织设备上生产纯涤纶织物,开发的品种有:T7.4×2/7.4×2433/354.5 160府绸,T7.4×2/7.4×2472.5/315 160府绸及 T 12.3/12.3 524/315160府绸。下面简要介绍纯涤纶织物在我公司的上浆体会。1 纯涤纶纱(线)的特点 涤纶纤维是一种疏水性纤维,其结晶度高,分子排列紧密,吸湿性小,公定…  相似文献   

2.
Y形涤纶纤维机织物的开发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Y形涤纶纤维机织物的性能,利用Y形涤纶纤维的纯纺纱以及与棉纤维的混纺纱线,设计开发了16种平纹和斜纹组织织物,对其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湿性、透湿性、 吸水性及快干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较稀疏、轻薄的混纺织物比纯纺织物透湿性好;而较紧密、厚实的纯纺织物比混纺织物透湿性好;随着织物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厚度的增加,Y形涤纶纤维织物的干燥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以普通涤纶的染色理论为基础.采用聚醚酯类高聚物作为改性剂与普通涤纶(PES)切片熔融共混纺丝的方法.成功地研制出常压佛染深色涤纶纤维。讨论了各种添加改性剂的加入量对可纺性、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选择并复配了最佳改性剂.实验认为,理想的加入量为5~10%范围.经常压染可获得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深色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4.
冯惠 《国外丝绸》2007,22(2):10-12
以甲酸为溶剂,将丝素(SF)和壳聚糖(CS)在不同共混比例下进行静电纺丝。虽然纯CS不能通过静电纺丝成纤维结构,但CS含量为30%的SF/CS共混物可以静电纺成纤维结构。与纯SF纳米纤维相比,SF/CS共混纳米初生纤维直径更小,直径分布范围也变窄。随着共混物中CS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逐渐从450nm下降到130nm。然而,当共混物中CS含量超过40wt%时,SF纳米纤维中就会含有CS珠状结构。利用ATR红外光谱和固态CPMAS ^13C-核磁共振仪研究了甲醇处理对初生SF纤维或SF/CS共混纳米纤维次级结构的影响。与纯的SF纳米纤维相比,SF/CS共混纳米纤维β化速度更快。这是因为刚性骨架的CS通过分子间作用加速了SF的构象转变。  相似文献   

5.
周燕 《四川丝绸》2002,(2):27-29
本文阐述了研制耐倒伏纤维的几种设想,分别从分子角度、物理改性、纺丝加工过程等有关方面对增加纤维的初始模量和韧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重着于用物理改性(共混)的方法对涤纶纤维增韧做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6.
测试和分析了含棉麂皮绒和纯涤纶麂皮绒的耐用性、舒适性和风格。含棉麂皮绒经向断裂性能较纯涤纶麂皮绒好,其他耐用性指标均较差;含棉麂皮绒透气性稍差,保暖性和吸湿性较纯涤纶麂皮绒好;两者的悬垂性和经向折皱回复性相差不大,纯涤纶麂皮绒的纬向折皱回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鹏博 《印染助剂》1996,13(1):43-44
近年化纤油剂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动向为了消除化学纤维,如涤纶(聚酯纤维)、腈纶(聚丙烯腈纤维)和锦纶(聚酰胺纤维)等树脂在融熔纺丝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静电,降低摩擦系数,使纤维具有适当的集束性、平滑性及分纤性,获得良好的可纺性和后加工性,必须加入适当的油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对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的切片和纤维进行较系统的测试研究,探讨加入改性剂后对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并与进口仿毛涤纶比较,为不断改进化纤生产工艺,提高涤纶仿毛产品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涤纶(PET)纤维熔融纺丝过程中加入阻燃材料,制得了共混法阻燃涤纶织物;另外,对纯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得到了涂层法阻燃涤纶织物。通过热重分析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共混纺丝阻燃处理和涂层阻燃处理对涤纶织物耐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涂层背面作为受热面时,材料整体的阻燃性能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采用涂层面作为受热面时,其阻燃效果远低于共混阻燃的,且在燃烧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烟雾,增加火灾危险;因此,共混阻燃处理更适合于制备座椅用阻燃涤纶织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纯蚕丝和蚕丝一涤纶纤维混纺纱用于针织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蚕丝和蚕丝涤纶混纺纱比相同条件下的棉纱更适于针织。(是同一作者在Textile Asia二月期刊上文章的续篇)。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腈纶-浴法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酯合成过程中,引入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和第四单体聚乙二醇,以实现改性涤纶在常压下的阳离子染料染色。试验考察了不同聚合单体含量对改性涤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其与腈纶共混纤维一浴法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四单体含量增加,改性涤纶玻璃化温度下降,有利于降低染色温度;常压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ECDP-1和ECDP-2在100℃下染色,上染率90%以上;ECDP-1与腈纶共混纤维一浴法染色,上染率相近,腈纶的K/S值与其单独染色时相近;ECDP-2与腈纶共混纤维一浴法染色时,随染料用量提高,腈纶K/S值有所提高,ΔE减小,较适合染深色。  相似文献   

12.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5,26(4):131-133
介绍了把液晶高分子与聚丙烯共混后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得到的纤维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液晶高分子在纺丝成形后即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聚丙烯和液晶高分子共混纤维的初始模量比纯聚丙烯纤维有较大的提高;在牵伸过程中由于液晶高分子微纤维的断裂而使共混纤维的强度低于纯聚丙烯纤维;采用二级牵伸可显著改善共混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二级牵伸后的液晶高分子和聚丙烯共混纤维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骞海青 《印染》2023,(6):55-58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能,被广泛用于膜分离领域,但其表面的高疏水性使其在使用时容易被细菌和蛋白质等污染,从而降低使用寿命。采用纤维共混改性[二氧化钛(TiO2)与PVDF共混静电纺丝]和Au/Ag-TiO2涂层整理两种改性方法制得PVDF纳米纤维膜。经过改性后,PVDF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相较于改性前无明显变化,但抗菌性能显著提高,尤其是经过涂层处理的纳米纤维膜,抑菌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樊如梅 《印染》2006,32(3):22-24
涤纶纤维分散染料碱性染色工艺,包括应用于纯涤纶织物、纯涤纶细旦织物、涤棉和涤粘织物的不同染色工艺。染色中加入碱剂MH-86,可减少低聚物的沾污,提高织物的光泽度,各项色牢度指标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朱斐超  韩建  于斌  余洁  欧璐 《纺织学报》2016,37(2):21-2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材料,分别采用热重分析法(TG)、熔融指数法(MFI)、热台偏光镜法(POM)和毛细管流变法对共混材料的可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纺丝性能给予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PHBV的热稳定性差、加工窗口窄且熔体流动性差,PHBV/PL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熔体流动性明显改善;PHBV结晶速率快, PLA对PHBV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PHBV/PLA共混物为典型的切力变稀型流体,PHBV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变化敏感度高,PHBV/PLA共混材料的表观粘度随着PLA含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但均小于纯PLA;PHBV纤维发粘现象严重,纺丝困难,随着共混材料中PLA含量的提高,纺丝性能提高,初生纤维表面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采用0utlast黏胶型空调纤维混纺纱开发凉爽型针织面料的织造工艺和染整工艺.及在织造和染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指出将黏胶空调纤维、竹浆纤维、涤纶纤维(60:20:20)混纺纱与导湿快干涤纶长丝(Coolmax)或氨纶等纱线交织,可实现材料间优势互补,使生产出的产品既具有导湿快干性和凉爽舒适性,又具有独特的防紫外线辐射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型多功能黏土类材料(QE 粉)改性聚酯(PET)的可纺性及加工性能,采用共混法制备PET/QE共混物,并借助毛细管流变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及其纤维形貌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QE 粉的添加使PET 发生降解,大幅减小了共混熔体的流动阻力和非牛顿性,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QE 粉的共混物在剪切速率为900 s-1 时,剪切黏度和剪切应力较纯PET 分别下降了253% 和295%,非牛顿指数升高了19.4%;QE 粉对PET 的热降解性能基本无影响,其质量分数为2% 时,共混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下降3 ℃;采用皮芯纺丝法制备的改性纤维表面含大量QE粉颗粒,且纤维表面部分区域存有凹痕。  相似文献   

18.
染色助剂对涤纶微细纤维染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染色助剂在涤纶微细纤维染色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染色助剂对涤纶微细纤维染色动力学的影响。发现:阴离子表面添性剂存在时,微细涤纶纤维对分散染料的吸收速度加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平平加O和NP-15较明显地促进上染速率,而TWEEN-80和聚醚上染速率的影响不大;载体的存在使得分散染料在微细涤纶纤维上的上染速率明显加快,半染时间缩短;匀染剂SL的存在使得分散染料上染微细涤纶纤维时具有缓染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选择芦荟苷(LHG)作为天然抗菌活性成分,通过熔融共混制得PLA/LHG共混切片。以共混切片为原料进行熔融纺丝制得PLA/LHG共混纤维,对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抑菌性能等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LHG会使PLA更难结晶;除LHG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纤维外,PLA/LHG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均优于纯PLA纤维,当LHG质量分数为0.5%时,共混纤维的强度最高,为391 MPa,较纯PLA纤维大42 MPa;但随着LHG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PLA/LHG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当LHG质量分数为2%时,共混纤维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0.2%和84.4%。  相似文献   

20.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膜防水透气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姚理荣  高强 《纺织学报》2014,35(5):23-0
本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纳米纤维膜,研究了溶质质量比对纳米纤维形貌、直径及膜性能的影响,探索共混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采用静电喷射方式将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喷于涤纶基布表面,再以较优静电纺丝工艺将共混纳米纤维喷于含胶水的涤纶基布上,研究了共混纳米纤维膜/涤纶基布复合织物的防水透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纳米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为:静电纺丝电压为14 kV、接收距离为10 cm、纺丝液浓度为12 wt%、溶剂配比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4/6、溶质质量比聚氨酯/聚偏氟乙烯=7/3;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在涤纶布表面呈微米级点状或块状分布,当其质量百分数为40 wt%时,纳米纤维膜与基布粘结牢度、透气性较好,复合织物随膜厚度增加,其抗湿性相差不大,耐静水压值、透气性、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但拉伸断裂强力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