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变体执行是由异构冗余变体并行执行来检测攻击的一种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多变体执行(multi-variantexecution, MVX)通过并行运行的异构执行体之间一致性检查发现攻击行为。相较于补丁式的被动防御, MVX可在不依赖攻击特征信息的情况下防御已知漏洞乃至未知漏洞威胁,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技术在实际部署中,由于多变体执行架构的边界不清晰,将随机数、进程PID号等被动地纳入到了表决范围,从而产生误报,导致多变体执行无法兼容更多的软件系统。本文分析了多变体执行假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I-MVX,一种编译支持的多变体融合执行架构,包括多变体同步编程框架和运行时同步模块。I-MVX通过添加少量编译指示,在编译阶段对程序内部引起假阳性问题的代码和变量进行插桩标识,在运行时由监视器对变体进程内部和外部的变量及资源进行同步处理,消除多变体执行中的误报。本文基于LLVM/Clang编译器和Linux内核加载模块设计实现了I-MVX的编译器和同步监视器。性能实验评估显示, I-MVX在SPEC 2006基准测试集和tinyhttpd测试程序下引入的平均开销分别为2...  相似文献   

2.
针对控制软件的防篡改问题,从工控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变体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构建控制软件动态目标防御体系的新方法;通过多变体的异构冗余、动态重构和多模表决实现了软件层面的主动防御和安全态势感知,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多变体执行环境的快速构建;着重介绍了技术路线、系统架构、动态重构策略、表决算法和同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使其具备了较强的主动安全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拟态防御技术通过构建动态异构冗余的系统架构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而裁决器的表决机制是防御链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针对拟态表决环节的任务特性,对一致表决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基于执行体异构度的拟态裁决优化方法。结合拟态防御系统的异构特性,在选择执行体表决输出时引入执行体间的异构度作为决策因素,同时综合考虑执行体数目和历史记录信息,使表决算法更适用于拟态架构面临的威胁场景。实验结果表明,与一致表决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拟态系统的安全性能,有效规避共模逃逸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多变体执行是一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其利用软件多样性生成等价异构的执行体,将程序输入分发至多个执行体并行执行,通过监控和比较执行体的状态来达到攻击检测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补丁式被动防御技术,多变体执行不依赖于具体的攻击威胁特征进行分析,而是通过构建系统的内生安全能力来对大多数已知、甚至未知的漏洞做出有效防御。近年来,多变体执行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是误报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多变体执行产生误报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容器技术实现多变体执行系统在解决误报问题上的优势。为提升多变体执行技术的可用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多变体执行系统CON-MVX,有效解决传统多变体执行系统的误报问题。CON-MVX利用多个经过运行时随机化技术构建的异构容器作为执行体,使用可重构的模块化组件和独立的容器管理工具对容器执行体进行编排管理,建立进程间监控器CGMon,在内核层级实现对多个执行体的输入同步和输出裁决。同时,为满足与客户端良好交互性,建立中继端口策略,保证系统运行状态的正常反馈。实验结果表明,CON-MVX在保证安全能力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多变体执行系统的误报率,在双冗余度执行条件下使用SPEC CPU 2006测试集测试时,系统带来的平均额外性能损耗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5.
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安全风险来到了我们身边,不法分子可以很方便的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和越来越自动化、低门槛的攻击技术去获得非法利益。面对这种现状,传统被动式的安全防御已显得力不从心,更高的防御需求,促进了安全领域不断研究新的主动防御技术。这其中,基于攻击面随机化扰动的移动目标防御技术和基于异构冗余思想的多变体执行架构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有可能改变网络空间游戏规则的安全技术,有望改变攻防双方不平衡的地位。本文对近年来多变体执行架构技术在安全防御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了该方向的关键技术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变体执行架构在安全防御方面的有效性,最后指出多变体执行架构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志锋  李清宝  张平  王烨 《软件学报》2017,28(7):1732-1745
近年来,代码复用攻击与防御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内核级代码复用攻击使用内核自身代码绕过传统的防御机制.现有的代码复用攻击检测与防御方法多面向应用层代码复用攻击,忽略了内核级代码复用攻击.为有效检测内核级代码复用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细粒度控制流完整性(CFI)的检测方法.首先根据代码复用攻击原理和正常程序控制流构建CFI约束规则,然后提出了基于状态机和CFI约束规则的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编译器辅助实现CFI标签指令插桩,并在Hypervisor中实现CFI约束规则验证,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内核级代码复用攻击,并且性能开销不超过60%.  相似文献   

7.
从安全角度出发,多变体执行(multi-variant execution,MVX)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防御,但多变体执行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各路执行体向裁决器返回内容时,合路产生的误报难以解决。排除机器环境等客观因素,产生误报是因为表决器收到合路信息后开始对非一致变量作安全判断,除真实攻击造成的非一致变量外,还夹杂着正常系统运行产生的非一致变量(如内存描述符、端口号、随机数、代码及进程内的线程调用顺序),从而造成表决器误判,影响多变体系统正常运行。如果能降低多变体执行的误报率,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效率及防御能力。对近年来多变体执行的类型进行归类,并对多变体执行产生的误报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多变体执行产生裁决误报的原因,选择Pina算法进行同步的策略、编译器模块插桩的策略、缩小表决边界的策略,对三种方案在特定应用场景下进行实验分析,分析每个方法的功能及性能,指出各自策略的优点及缺点。最后讨论现有多变体执行现有技术未解决的难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机化技术防御进程控制流劫持攻击,是建立在攻击者无法了解当前内存地址空间布局的基础之上,但是,攻击者可以利用内存信息泄露绕过随机化防御获得gadget地址,向程序注入由gadget地址构造的payload,继续实施控制流劫持攻击,窃取敏感数据并夺取或破坏执行软件的系统。目前,异构冗余执行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基本思想是同一程序运行多个多样化进程,同时处理等效的程序输入。随机化技术使冗余的进程对恶意输入做出不同的输出,同时正常功能不受影响。近年来,一些符合上述描述的系统已经被提出,分析进程异构冗余执行系统的表决设计可以发现,基于ptrace的实现方法会引入大量的上下文切换,影响系统的执行效率。率先直接修改内核设计出一种进程异构冗余执行系统,表决过程完全在内核中完成,冗余的进程独立地采用内存地址空间随机化技术,构建相互异构的内存地址空间布局,在与内存信息泄露相关的系统调用处进行表决,发现泄露信息不一致,阻断进程控制流劫持攻击。即使攻击者跳过内存信息泄露进行漏洞利用,异构内存空间布局也使得注入由gadget地址构造的payload无法同时在冗余的进程中有效,阻断进程控制流劫持攻击。实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主要的非控制流数据攻击的类型,决策性数据攻击能绕开以控制流相关数据作为保护对象的防御方法。在分析现有的防御决策性数据攻击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延迟的异常路径检测方法。为有效避免相同的条件跳转信息被隐藏,引入了层连的哈希运算以获取正确的程序执行路径信息。在系统调用执行前检测该路径信息的有效性,能有效降低检测频率,从而降低性能开销。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防御方法能有效防御决策性数据攻击,且典漏检率低,性能开销适中。  相似文献   

10.
自从ROP思想被提出以来,对程序安全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已知的安全防御提出了新的挑战。最近几年,ROP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如何去防御这种基于控制流的细粒度,而灵巧的攻击思想已成为当前ROP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ROP的最终防御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处理当前多数基于控制流攻击的防御问题,能够根除很多现行的控制流程序。因而,ROP的研究对于提升程序乃至体系结构的安全有着特别的意义。将阐述ROP的研究现状,指出ROP防御研究的当前瓶颈,并对ROP防御当前的瓶颈提出一些设想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顾泽宇  张兴明  林森杰 《计算机应用》2017,37(11):3304-3310
针对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控制器流规则篡改攻击等单点脆弱性威胁,传统安全解决方案如备份、容错机制等存在被动防御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控制层安全问题。结合目前移动目标防御、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等主动防御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异构冗余结构的动态安全调度机制。建立控制器执行体与调度体调度模型,根据系统攻击异常、异构度等指标,以安全性为原则设计动态调度策略;同时考虑系统负载因素,通过设计调度算法LA-SSA将调度问题转化为动态双目标优化问题,以实现优化的调度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对比静态结构,动态调度机制在累积异常值、输出安全率等指标上有明显优势,说明安全调度机制中的动态性与多样性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抵御攻击能力,LA-SSA机制负载方差较安全优先调度更平稳,在实现安全调度的同时避免了负载失衡问题,验证了安全调度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的移动代理系统安全模型的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移动代理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计算方式,程序以软件代理的形式出现,它能在一台主机上停止它的执行,通过移动到另一台主机上恢复执行。随着移动软件混合性的增加,也伴随着对安全的威胁。该文论述了Mobile—gent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提出了一般的安全问题和解决这些威胁的措施。最后给出一个新的安全模型结构,并在实验原形系统上对这个安全模型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路由器作为网络空间的基础核心要素,其安全性能对网络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但由于它的封闭性、专用性和复杂性,导致其存在的漏洞更多,后门隐藏更深。目前对路由器的安全防御手段均为被动式“补漏洞、堵后门”的“亡羊补牢”式的防御,不仅防御滞后更无法应对未知的安全威胁。本文基于拟态防御技术,在路由器体系架构上引入异构冗余功能执行体,通过动态调度机制,随机选择多个异构执行体工作,在相同外部激励的情况下,通过比对多个异构功能执行体的输出结果,对功能执行体进行异常检测,实现路由系统的主动防御。实验结果表明,该架构可以明显提升攻击链中每一步攻击的实施难度,增加攻击成本,并能抵御基于未知漏洞与后门的攻击。  相似文献   

14.
软件定义网络引入了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的分离,同时也带来了比传统网络更多的攻击方式。针对软件定义网络从检测出异常到攻击防御结束过程中新流表项下发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为交换机引入安全等级划分机制,根据交换机所处的状态,将交换机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并将攻击检测与路由选择相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交换机等级划分的安全路由策略能够使软件定义网络面对攻击表现出动态可伸缩的能力,从而减小攻击对网络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