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彬 《食品工业》2023,(4):242-246
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实用价值高且应用广泛的新技术。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油脂包埋形成微胶囊,不仅增强油脂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延长保质期,掩蔽不良风味,而且使油脂由液体转化成固体,易于包装、贮藏、运输和使用。就微胶囊技术的概念、微胶囊常用的制备方法、微胶囊在油脂中的应用、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微胶囊化的壁材、衡量微胶囊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综述,还探讨了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包埋油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选择正确的壁材、适宜的壁芯比及产品的制备工艺。该研究为油脂微胶囊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油脂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粉末油脂,在改变油脂的物理形态,改善水溶性和分散性,增强氧化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复凝聚法先将油微胶囊化,然后喷雾干燥制备粉末油脂,制取了的稳定性良好含50%~60%的粉末鱼油以及流动性良好含85%~95%的粉末芝麻油。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有诸多生理功能的功能性油脂,因对光、热及氧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不仅能提高稳定性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其不良风味,提升感官品质。文中对典型功能性油脂的功效及微胶囊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探讨了功能性油脂微胶囊产品稳定性评价常用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微胶囊化核桃粉末油脂,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粉末油脂的微观结构及其氧化稳定性。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微胶囊化核桃粉末油脂的制备工艺为:核桃油质量分数25.03%、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4.88%、卵磷脂添加量1.97%、均质压力20.12 MPa,此时粉末油脂的包埋率为94.32%。高包埋率粉末油脂的微观结构呈现较规则的球形,囊壁完整性较好,且表面光滑,结构致密。此外,不同包埋率粉末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微胶囊包埋技术能够提高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并且包埋率越高,粉末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对红松仁油乳化工艺及其微胶囊化粉末油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阿拉伯树胶、麦芽糊精为壁材,不添加乳化剂制备的红松仁油粉末油脂的微胶囊化效率、产率及其他相关性质优于添加乳化剂的;同时,均质的又好于未均质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胶囊技术,选取合适的壁材将油脂通过一定的方法包埋起来,制成微胶囊化油脂产品。与液体油脂相比,它具有一些新的特性,在食品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文章就微胶囊化油脂的特点、制备材料、制备方法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领域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油脂来源广泛、营养丰富,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因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而易被氧化变质,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并被广泛应用的新技术。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可将油脂包埋形成微胶囊,一方面可以将油脂与空气隔离,防止被氧化,同时可以掩蔽不良风味;另一方面,油脂的微胶囊化可以改善油脂的多方面性质,使其转化成固体粉末,并使其获得更多的特殊功能,拓宽油脂的应用范围。本文将主要围绕微胶囊的结构组成、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微胶囊释放机制、油脂微胶囊化的优势及微胶囊化技术在各类油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油脂微胶囊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油脂产品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的使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莹 《中国食品工业》1997,(2):28-28,30
<正> 粉末油脂是一大类微胶囊化油脂制品的总称。这类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应用广泛。其中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咖啡伴侣,或称作植脂末(non-dairy creamer),俗称奶精粉。除此之外,粉末油脂制品还可用于食品工业作为加工原料,如冰淇淋、雪糕、饮料工业用油;糖果、巧克力工业用油脂;饼干、蛋糕工业用油;粉末香精、香料和调味料等等。这类产品的优越性在于: 1.油脂含量可根据需要而进行调整,范围从20%~72%; 2.功能性质(如水溶性、乳化性、起泡性)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化油脂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对微胶囊制备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总结了多种主要的油脂微胶囊化技术,分析了用于油脂微胶囊化壁材的特点,以期为油脂微胶囊化生产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化油脂是以油脂作为芯材,选择合适的壁材,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固体油脂产品。在简要介绍微胶囊化油脂技术的基础上,探讨该技术对壁材的要求,以及微胶囊化油脂在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甲鱼油富含DHA、EPA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制品也越来越受关注。主要阐述了甲鱼油的营养功效、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及微胶囊化方法,并对甲鱼副产物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甲鱼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薄荷油的提取、药理作用、微胶囊制备方法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薄荷油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新型微胶囊技术将是其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技术在植物精油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延圣  苏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453-456
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已成功的在食品、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许多领域获得应用。近年来,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精油中,其独特的功能使许多传统植物精油应用的难题得以解决,使植物精油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植物精油中的应用,并对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指出了精油微胶囊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锐孔法制作核桃油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而得的核桃油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经乳化、均质、干燥制作核桃油微胶囊,着重研究了核桃油微胶囊化的工艺要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壁材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5%,芯材核桃油与壁材的配比为3.6:1,乳化剂单甘酯的浓度为0.2%,乳化温度为60~70℃,凝固浴CaCl2的浓度为2%,是锐孔法制作核桃油微胶囊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葡萄多酚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但由于其水溶性差且极易降解,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低,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受限。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可将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包埋从而实现内容物有效递送的技术,可有效提高内容物的生物利用度。近年来其在葡萄多酚包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葡萄多酚微胶囊化研究进展,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葡萄多酚稳定性提升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胶囊化技术生产粉状芝麻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防止芝麻油的氧化及沉淀,扩大芝麻油的用途,用乳化包埋的方法对芝麻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确定了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以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为壁材,可制得高包埋率的芝麻油微胶囊产品;喷雾干燥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产品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5℃,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常见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参考欧洲、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糖尿病膳食标准,确定了符合糖尿病人的生理和代谢需求的复合油脂配方,其配方为饱和脂肪酸13.7%,单不饱和脂肪酸63.4%,多不饱和脂肪酸22.6%。同时还对复合油脂的微胶囊化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微胶囊化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黄原胶15%,酪蛋白30%,糊精55%,芯材与壁材的适宜比例为40%,乳化温度50~60℃,微胶囊化后复合油脂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餐饮业废弃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雄  郑晓  何东平 《粮油食品科技》2011,19(4):33-35,60
餐饮业废弃油脂是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对目前餐饮业废弃油脂的鉴别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试纸法、电导率检测法、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检测法、电子鼻检测方法可作为今后餐饮业废弃油脂的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9.
包合法制备橄榄油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β-环糊精包合法进行了橄榄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超声波处理时间、壁材浓度、包埋温度、芯壁比、包埋时间等因素对橄榄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包合法制备橄榄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芯壁比1∶6、超声波处理时间15 min、壁材浓度1∶19、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90min,所得橄榄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76.2%。  相似文献   

20.
胡椒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胡椒的重要用途,综述了胡椒油的常规提取、超声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成分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