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区土壤重金属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环境保护、修复以及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承德市隆化县韩麻营镇黑山钒钛磁铁矿所在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验证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环境风险做了全面评价,利用变异函数、相关性分析、金属元素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研究区重金属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Mn、Ti、V、Zn、Co、Cu、Mo、Cd和SOM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河北省背景值;重金属元素As、Cr、Ni、Sb、Pb的平均含量均略低于河北省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十分均匀。研究区大量土壤重金属元素为轻度污染,少量为中度污染,只在极少量的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Ti、Cu、Co、Hg、Cr显示出重污染特性。研究区整体处于较清洁水平,并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高值点主要分布在矿区周围和人类活动区域,钒钛磁铁矿矿区及其伴生矿物和人类生产活动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
矿产业规模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矿山开采的污染状况。对柳州某矿区周边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Hg、Pb、Zn和Ni 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于对照值,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Cd>As>Ni>Zn>Cr>Cu>Hg>Pb;矿区5个监测点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监测点4#和5#区域的土壤受到中度污染,1#、2#和3#受污染程度较轻。结果为今后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支持,同时为矿区土壤的改良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陕西省商洛市银花河流域中村—银花段钒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表层土壤的pH、有机碳、矿物、主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等含量,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并评估该区土壤的健康生态风险等级。研究区土壤整体显示碱性的特征,土壤中碳主要以黏土矿物中有机碳的形式赋存。土壤中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其次为石英、斜长石和黏土矿物。土壤主量元素中SiO2含量最高,Al2O3含量次之,其余元素含量较低。土壤中V、Cr、Ni、Cu和Zn元素含量较高,As、Cd、Pb和Hg元素含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认为土壤中Hg、Cd和As这3种元素均污染明显,其余元素无明显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为轻微—中等的污染程度,V元素通过口鼻和皮肤摄入的健康风险性极低。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区气田5座井场泥浆池周边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耕作层(0~20 cm)氯化物、砷、钡、铬、铜、铅含量,并以该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井场泥浆池周边耕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通过与对照土壤中砷、铬、铜、铅含量对比分析,5座井场泥浆池周边耕地土壤中砷、铬、铜、铅4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小于150,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说明井场泥浆池周边耕作层土壤并未受到天然气钻井作业污染影响。井场泥浆池周边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为评价大洋水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3、6、9月对其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 7种重金属和碳、氮、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含量分别为19.50、86.19、0.41、2.44、126.7、3.46、0.36 mg/kg,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7.30%、0.27%和0.099%,各种重金属和营养盐含量无空间差异;大洋水库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两种背景值评价方法间无差异或仅相差一个等级;以金衢盆地重金属背景值为参比,发现大洋水库沉积物处于中度重金属污染水平(Cd=10.53),7种重金属处于低污染到较高污染程度之间,其中Hg污染程度最高,Cr和As污染程度较低;大洋水库沉积物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81.63,具有中等生态危害;各种重金属离子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Pb、As、Cu、Zn、Cr,其中Hg具有中等到较高的生态风险,Cd为中等风险,其他重金属为低风险。研究表明,该水库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较严重的有机氮污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620-624
为查明长寿城区及周边区域表层土壤中As、Cd、Hg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进行土壤测量结果显示,区内Cr、Hg、Ni等大部分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于三峡库区深层土壤背景值,Hg、Pb的后期叠加作用最为强烈;除Hg外,其余7个元素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Cr、Ni最为显著;随着p H值增加,Ni、Cr、Cd、Cu含量显著增加;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均显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污染区域较少,以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为主,重污染约占全区面积的0.3%,Hg元素为研究区内最主要的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620-623
为查明长寿城区及周边区域表层土壤中As、Cd、Hg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进行土壤测量结果显示,区内Cr、Hg、Ni等大部分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于三峡库区深层土壤背景值,Hg、Pb的后期叠加作用最为强烈;除Hg外,其余7个元素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Cr、Ni最为显著;随着p H值增加,Ni、Cr、Cd、Cu含量显著增加;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均显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污染区域较少,以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为主,重污染约占全区面积的0.3%,Hg元素为研究区内最主要的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兰州某铝厂旧址周围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找出了该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了引起7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该铝厂周围土壤重金属Cu、Mn、Ni、Pb、Zn、Cr、Cd污染严重。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样品采集半径的增加而减少,7种重金属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d、Mn和Cr的弱酸态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Cd的生态风险性最高。同时对重金属的环境效应和生态风险作出一定的评价,为治理和改善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积累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9)
为了查明水城三岔河大湾段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水城三岔河流域大湾段河道沉积物进行分层采样,分析7种重金属(Cd、Pb、Zn、As、Cu、Hg、Ni)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三岔河河道沉积物重金属呈现明显的上下游差异和垂直分布差异。在泥煤层,重金属含量均达到了最大值,泥煤层严格控制着重金属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是三岔河重要的"二次污染"支援。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三岔河大湾段河道沉积物RI值在1 50217 690之间,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以某废弃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采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和加工区表层土壤共78个,测定了土壤中Cu、Zn、Pb、Cr、Cd、Ni、Hg和As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值均高于背景值,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Cr、Cu、Ni和Zn(PC1)主要来源于生产区-加工区的产品生产、电镀和金属表面处理等工艺;Cd和Pb(PC2)主要的污染来源于交通污染;As(PC3)主要来源于农药、工业和生活废弃物;Hg具备PC2和PC3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结合具体调查矿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评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落实矿区生态保护工作,维护整体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显所建立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模型、综合污染指数模型以及污染负荷指数模型与潜在生态危害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该矿区土壤中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包括Cd污染、Cu污染以及轻微的Ni等污染。相比于矿区周边区域,采场中的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在矿区后续工作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重点加强对Cd污染与Cu污染的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15.
贵州遵义松林地区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 Ni-Mo 矿化带土壤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际意义。以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 ICP-MS 方法分析其中23个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具有高镉、砷、汞含量特征。运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对土壤镉、砷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遵义松林土壤已遭受镉、砷相对较高程度的污染;该区土壤镉、砷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的土壤污染修复研究,以期为土地资源管护、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山地农业的发展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尾矿中含有的重金属通过介质向环境缓慢释放,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会对周围土壤、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安全。本文以某金矿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对尾矿库流域内土壤重金属进行取样调查,确定尾矿库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重金属来源及污染特征。对尾矿库及周边的土壤进行pH、氰化物、锑、砷、镉、铜、铅、锌、汞等元素含量测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与评价;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尾矿库及周边区域土壤重金属形成原因和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流域内地表土样处于重污染状态,污染区主要集中在尾矿库东北侧,污染范围较大;氰化物、锑、镉、铜、铅、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明研究区内存在这6种元素不同程度的复合污染或这些元素具有同源性,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为矿石开采和工业活动等人为来源;土壤中砷的吸附、迁移与土壤pH值关系密切。调查和分析尾矿库土壤污染情况,查明尾矿库污染形成原因和污染特征,对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十六湾矿区是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耕地复垦重点修复试点区。本文基于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富集系数和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探究三十六湾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农作物重金属累积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土壤修复建议,以期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中—重度,其风险等级为:Cd>Pb>As>Zn>Hg>Cu>Cr>Ni;农作物Cd全部超标,白菜和萝卜Pb、Cr超标,水稻、白菜和萝卜As超标,白菜Hg超标。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水稻>白菜>萝卜。食用农产品的非致癌风险Cr>As>Cd>Pb>Hg,成人与儿童的非致癌危害指数分别为1.04和2.11,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1.62×10-5和3.34×10-4,显示成人和儿童均有非致癌风险,儿童有致癌风险,且儿童各种风险都大于成人。建议采取工程措施与物理化学法结合、重金属稳定剂-抗逆性植物联合、植物修复、土壤调理-轮作休耕等技术开展区域耕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矿区重金属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土壤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在此背景下,该研究通过抓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二次数据开发,整理得到了223个矿区采样点附近土壤浓度及分布状况,通过Arc GIS绘制得到了超标点位分布图,并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计算得到了铅(Pb)、镉(Cd)、汞(Hg)、铬(Cr)、砷(As)5种重金属相应造成的生态风险,最终得出结论: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等省份矿区污染更为严重,且总体上镉污染最为严重,需要优先管控。 相似文献
19.
湘潭锰矿尾矿库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的土样进行了测定,发现Pb,Zn,Cu,Ni,Cd,Mn的含量超标,其中Mn的含量最高,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得出6种重金属元素指数均大于3,说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很严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