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祝新友  王京彬 《矿产勘查》2014,5(2):136-148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是世界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MVT矿带或其附近往往相伴有砂岩型铜矿、铀矿、铁矿(化)等。对新疆塔西南地区主要容矿地层建造、主要类型矿床典型矿床解剖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盆地卤水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矿床的含矿建造往往为一些特定的沉积岩石组合,诸如碳酸盐岩(上)/紫色砂岩(下)组合、膏盐层(上)/紫色砂岩(下)组合、紫色泥岩(上)/砂(砾)岩(中)/紫色泥岩(下)组合等,分别控制MVT型铅锌矿和铁矿、砂岩型铅锌矿、砂岩铜矿和铀矿等。塔西南地区的MVT、砂岩型铅锌矿、铜矿、铀矿等均分布于红层盆地和生烃岩盆地附近。其中,红层盆地形成于中新世,提供氧化性的卤水,在渗透性良好的砂岩中迁移时,淋滤其中的金属物质,因此富含Pb、Zn等元素;生烃岩盆地主要是侏罗纪盆地,提供富含有机质的还原性卤水,其中可能富含低价态的硫。不同类型矿床成矿机制不尽相同,但主要与两类盆地卤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江格结尔地区铜铅锌矿位于萨热克-乌拉根铜铅锌成矿区的过渡带,江格结尔铜矿与萨热克铜矿均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江格结尔铅锌矿与乌拉根铅锌矿均产于上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砂砾岩中。该地区的铜铅锌矿床与萨热克铜矿和乌拉根铅锌矿具有很多相似性,表现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盆地周边的隆起剥蚀区,即苏鲁铁列克隆起中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基底地层;铜铅锌矿床的形成都与油田卤水或富烃类的还原性盆地流体有关,该成矿流体通常沿断裂带上侵,并在渗透率较高的杂砾岩层或砂砾岩层中沉淀并富集成矿,在矿石及近矿围岩裂隙中常可见大量黑色沥青物质。  相似文献   

3.
西湾铅锌矿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北东缘,近年来经过安徽省地勘基金投资,《无为县西湾铁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确定其为大型铅锌矿床。矿床的成因类型尚未确定,笔者通过总结勘查成果,分析了西湾铅锌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从大地构造背景、容矿围岩、成矿特征、与岩浆活动的关系、矿体形态、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容矿-控矿构造以及成矿流体来源等9个方面对比研究了西湾铅锌矿床与MVT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西湾铅锌矿为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的多金属矿床,控矿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控矿断裂主要黄屯-枞阳基底断裂。西湾铅锌矿成矿物质中的硫元素来源相对复杂,δ13C表现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特征,成矿流体没有岩浆热液参与,很有可能来自盆地热卤水,叠加了大气降水的改造。西湾铅锌矿与MVT型铅锌矿床在多方面具有相似特征,大地构造背景均为盆地环境,容矿围岩均为碳酸盐岩,均为后生成矿与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矿体形态均变化较大为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矿物组合均较简单,矿石组构特征相似,控矿构造主要为断层、破碎带以及角砾岩。本文通过将西湾铅锌矿床与MVT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对比,初步判定研究区铅锌矿为MVT型铅锌矿床,该矿床类型为庐枞地区新型矿床类型,这一认识对在本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顶铅锌矿作为我国第二大铅锌矿,其赋矿围岩制约着矿体类型和找矿方向,实现找矿突破需建立对应的找矿标志。本文基于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钻孔及坑道编录等工作,确定各类型矿化特征,厘定矿体类型,建立区域找矿预测标志,支撑矿区地质勘查工作。研究表明,矿区矿体可以分为砂岩型矿体和角砾岩型矿体两类,二者属同一时期、同一盆地卤水在不同建造单元中聚集、沉淀成矿的结果。勐野井组含矿砂岩、层状含矿含角砾砂岩属于砂岩型矿体,含矿坍塌角砾岩、液化砂岩属于角砾岩型矿体。砂岩型矿体集中分布在北厂矿段F4与F17断裂之间、峰子山矿段F4断裂以西一带,主要表现为矿体连续、稳定、延深大等特点。角砾岩型矿体主要分布在北厂矿段F17断裂以东—架崖山矿段一带,整体沿角砾岩带呈北东向展布,矿体表现为变化大、不连续、不稳定等特点。坍塌角砾岩、褪色蚀变、横向断裂为金顶地区寻找角砾岩型、砂岩型铅锌矿体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褪色蚀变耦合横向断裂区间为形成厚大砂岩型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托帕铅锌铜矿位于喀什坳陷北部的塔什皮萨克复背斜内,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三岩性段(K1kz3)灰白色砂砾岩和始新统卡拉塔尔组(E2k)底部的坍塌角砾岩及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一岩性段(K1kz1)灰白色砂岩中。成矿的原始矿源层、盆地卤水改造及后期构造热液叠加等成矿期次和成矿作用与乌拉根铅锌矿相似,但含矿层位不同,经历的后期改造较弱。今后找矿应以塔什皮萨克复背斜南部可能存在的K1kz5、E1a铅锌赋矿层位为重点,在盆地卤水改造、后期构造热液叠加强烈的地段进行。  相似文献   

6.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已发现并探明了数量众多的铅锌矿床(点)。现今找矿工作已经转入到隐伏矿找矿阶段,运用相关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进行勘查区矿产预测,对隐伏矿找矿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区内铅锌矿床成矿规律、矿体的产出类型和典型矿床成矿特征总结研究,确定了区内成矿地质体为印支期侵入的中酸性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为NWW向褶皱断裂构造系统,主成矿结构面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部位的"硅钙面"。在归纳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凤太矿集区铅锌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下一阶段矿集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玉杰  贾润幸  张琪  鲁佳  王磊  张沛 《矿产勘查》2022,13(7):916-923
喀什炼铁厂铜铅锌矿床位于苏鲁铁列克隆起区的南部,喀什凹陷的北缘,含矿层位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五段(K1kz5),赋矿岩性为褪色化含砾砂岩、砂砾岩和砂岩。其所处的岩相古地理位置、地层分布、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与区域内乌拉根铅锌矿多有类似,但铜矿化较之突出。本文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三方面对喀什炼铁厂铜铅锌矿加以介绍,通过成矿条件分析并加以探讨,认为该区具备铜铅锌找矿潜力。对该地区今后开展相关找矿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乌拉根铅锌矿带的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凹陷中。矿带中的铅锌矿均属层控砂砾岩型,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中,含矿岩石组合为K1kz5灰白色砂砾岩、砾岩及砂岩和E1a底部的坍塌角砾岩。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经历了原始矿源层沉积、盆地卤水油气改造、构造热液叠加等成矿作用。区域上化探异常以Pb-Zn-Cd-Ag-W-Mo-Sr元素组合为特点,矿区前缘元素以Sr、Ba、As、Sb为主,近矿元素为Pb、Zn、Cd、Ag。围岩蚀变表现为岩石的强烈褪色,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石膏化、方解石化、天青石化、白云石化为主。以典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找矿模型为依据,在矿带范围内优选出康西、江额结尔、加斯、硝若布拉克等4个铅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拉根铅锌矿为层控型矿床,主要受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经勘探证实具有超大型资源潜力.赋矿层位及岩性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第五岩性段(K1kz5)灰白色砂砾岩和古近系阿尔塔什组(E1a)底部坍塌角砾岩,具有强烈的层控特性;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灰白色块状砂砾岩,形成了原始矿源层;大规模盆地卤水(油田卤水)是造成铅锌矿的迁移与富集的主要因素;活动的断裂构造以及断裂破碎带为萃取深部成矿物质、含矿热卤水的形成以及循环提供了通道,形成局部的铅锌矿富矿体;氧化淋滤作用造成Pb、Zn的迁移和一定深度氧化矿的形成,是局部铅锌矿富集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24-229
玛考才格铜铅锌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位置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的(北)古特提斯造山系,区内褶皱、断裂等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青海省治多县当江地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为基础,运用野外实际调查、化探、同位素分析等成果的总结,对研究区内的玛考才格铅锌矿的矿床地质和矿石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热液流体活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Z1):83-87
化石山铅锌矿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该地区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上已发现了火烧云、多宝山、萨岔口、团结峰等矿床。本文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从赋矿地层、控矿构造、成矿时代等方面对比分析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康西铅锌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拉根大型铅锌矿的西侧,属于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床。康西铅锌矿产于库什维克复式向斜的北翼,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灰白色砂砾岩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底部的坍塌角砾灰岩中。地表控制铅锌矿化蚀变带长约7.0 km,矿化集中区段长约5.0 km。深部钻探验证显示,不仅赋矿层位向深部稳定延伸,而且矿化有加富、加厚的特点。具有形成大型铅锌矿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猪拱塘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内,累计查明铅锌金属资源量327万t,是贵州省近年来发现的首个超大型铅锌矿床。区内铅锌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F1、F2以及隐伏F20、F30断层为主要控矿断层。本文对矿区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该组断裂不仅是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也是含矿热液交代、沉淀的场所。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次级断裂及层间断裂是区内有利的成矿构造系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北西向断裂走向及倾向延伸区域,是区内寻找铅、锌、银等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麻栗坪铅锌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区之昭通—曲靖铅锌成矿带中部。大陆边缘局限盆地为区域铅锌矿化的有利岩相古地理条件,布格重力异常区域重力线稀疏、拐弯或有变异的部位,剩余重力异常零值或负异常线附近拐弯处及膨缩部位为该区域铅锌矿成矿有利部位;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的元素Pb、Zn、Ag、Sb、Hg、As及Ba中低温热液成因组合的组合异常,且与震旦系、寒武系及石炭系分布区域对应较好的地区,为铅锌成矿最有利地段。南北向的甘洛—小江断裂、北东向顺层断裂褶皱构造及北北东向为主的羽状裂隙系统分别为铅锌矿化主要的导矿、控矿容矿及次级容矿构造。麻栗坪铅锌矿均产于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为热卤水沉积成因,后期经华力西晚期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热动力改变古地热场形成热水循环,产生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4):581-588
四川省石渠县渣陇萤石矿化区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可可西里-甘孜雅江复向斜,甘孜-理塘断裂北东侧。区内广泛发育北西向褶皱及北西向区域性压扭性断裂以及次生构造裂隙,这些次生构造裂隙为萤石的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和容矿空间,为区内最重要的容矿构造。本文在讨论该地区萤石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其矿床控矿因素,总结了找矿标志,对渣陇地区进一步寻找萤石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城县岩脚铅锌矿床为中型、沉积—热卤水强改造矿床,成矿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铅锌矿床赋存于白垩系景星组下段地层中。文章系统研究了赋矿地层元素组合、矿床的元素组合及其相关性、成矿成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建立了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对矿床深部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盲矿预测靶位,为进一步探矿增储提供了依据,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四川建材》2016,(3):234-235
多宝山铅锌矿床产于上白垩统铁隆滩群碳酸盐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硅化、褐铁矿化灰岩的Pb、Zn、Ag、As含量极高,矿体明显受碳酸盐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流体包裹体测温证实成矿具有盆地热卤水特征,多宝山铅锌矿具备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西地区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南东5 km,是近年来新建成的超大型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是塔里木盆地西缘与盆山演化和盆地流体演化有关的典型砂砾岩型铅锌矿床,该类型矿床在成矿机制、成矿规律、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受到了学术界、勘查界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塔西地区已成为砂砾岩型金属矿床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成为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勘查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发现了一批包括乌拉根超大型砂砾岩型铅锌矿床在内的具有工业意义的铜铅锌矿床(点),显示出塔西坳陷区具有极大的砂砾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文章以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床为模型,开展该类型矿床的资源量—经济评价,运用不确定性分析计算出盈亏平衡率和盈亏平衡点,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区内同类型矿山的工业开发利用和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大地构造环境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色金属矿床类型多样,找矿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珠尔嘎钼及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矿体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其成矿规律:矿体均赋存于燕山早期(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ηγ52)与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D3a)变质粉砂质细砂岩及变质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内外接触带中,(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体为成矿提供了含矿热液,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故建议在矿区西南一带靠近主断裂及岩体的内接触带附近进一步加强银铅锌钼多金属的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夏瑞  徐东波  陆莎桃  石庆鹏  刘灵 《矿产勘查》2021,12(12):2349-2360
通过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物组分、矿物的形成途径、成矿古地理和成矿盆地沉积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区内重晶石矿床形成于雪峰运动后,扬子陆块发生裂解形成雪峰期裂谷盆地,在裂谷盆地边缘常发生同生断裂,形成东西向次级断陷盆地,成矿盆地类型属地垫式盆地。成矿盆地可能形成于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时期。区内重晶石矿床的分布、规模、形态及矿床特征严格受成矿盆地的制约,根据成矿盆地的矿体厚度、品位、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为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中心相:矿体厚度大,品位富,以块状、条带状、花斑状及结核状重晶石为主,分带明显;过渡相:矿体厚度一般不大,品位中等,以条带状、结核状重晶石为主,分带不明显;边缘相:矿体厚度薄,品位差,仅有结核状矿石,无分带。通过天柱大河成矿盆地的沉积相带和含矿岩系分布研究,认为区内重晶石矿床形成于雪峰运动后,成矿盆地类型属地垫式盆地,成矿盆地可能形成于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时期。区内重晶石矿床的分布、规模、形态及矿床特征严格受成矿盆地的制约,根据成矿盆地的矿体厚度、品位、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为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预测天柱贡溪向斜深部仍有较大找矿潜力,下步找矿应围绕古沉积盆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