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新明  徐伶俐  王剑  王伟 《包装工程》2020,41(20):139-144
目的 根据学龄前视障儿童玩教具严重缺乏的现实困境,在普遍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语境下,从公益普惠的角度,探索学前视障儿童玩教类产品科学可行的研究路径,旨在为视障儿童学前教育提供配套产品的与服务。方法 以包容性设计为指导思想,通过界定包容性设计的内涵,立足于视障儿童玩教具的属性和特征,提炼产品设计策略,形成以教育为根本、游戏化学习形式为手段、具身认知为补充、包容与平等为目标的研究思路,并以此为依据展开设计实践,从人文价值层面进一步确保产品在思想上构建出平等与博爱的心理空间。结论 产品以包容性设计为宗旨,传递情感关怀和人文精神,使更多学龄前视障儿童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和社会关爱,为学前视障儿童玩教具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细分用户认知特征的基础上,以全面的"用户认知—产品要素"之间的交互过程和交互方式为导向,构建面向儿童认知行为特征的玩教具创新设计的过程模型,提出玩教具创新设计方法.方法 从"用户认知—产品要素"交互过程出发,在FBS(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创新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认知"变量,构建了RCFBS(Requirement-Cognition-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创新设计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玩教具的创新条件和思维类型,提出融合了产品语义网络模型的玩教具创新设计实用方法.结论 以一个儿童玩教具设计项目为示例,展示FBS模型扩展的玩教具创新设计模型的方法.创新设计过程面向儿童玩教具,结合RCFBS设计过程模型,总结儿童玩教具语义网络模型扩散过程,通过儿童玩教具创新设计示例,为儿童玩教具创新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既能让视障儿童充满乐趣,又能培养他们健康人格和提高生活信心的玩具,使之充分得到儿童的权利和社会的关爱。方法根据视障儿童的感知特征和情感特性,立足于触觉在感知外部世界发挥的作用,强化玩具的触觉体验,以触感为主导,以玩具的感知性、情感性、教育性为主线展开设计。通过采用简单的形体、凹凸处理及纹理设计、模块化的游戏方式、阶段性的认知来实现玩具的易玩性和益玩性,保障视障儿童与玩具之间自然顺畅的沟通。结论基于触觉感知的视障儿童玩具设计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思路,为后续的视障儿童用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兴趣引导的交互式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设计出符合儿童发展特征及兴趣爱好的玩教具产品。方法以交互设计为前提,从幼儿园教师和儿童双重视角进行综合分析,从儿童玩教具产品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需求状况以及儿童的兴趣爱好、注意特征、审美特征、行为特征入手,提取问题点,得出儿童玩教具产品交互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激发儿童心智发展和增强互动体验。结论在兴趣引导下的互动体验的玩教具产品有利于儿童主动学习,从娱乐中探索新鲜事物,使教与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邓卫斌  杨玲  张凡 《包装工程》2024,(8):189-198
目的 面向传统学科玩教具在“玩”“学”双视域的兼容性不均衡问题,结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学科玩教具产品设计方法,使其服务于学科玩教具产品的研发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分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将学习环境要素归纳为刺激差异、主动活动、合作交流和建构评价;其次,将学习环境要素映射到用户需求中,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影响学科玩教具设计的关键要素;再次,以小学低段语文写话为例进行研究,将学科玩教具设计的关键要素与儿童特征、学科内容相结合,确立学科玩教具设计定位并产出方案;最后,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与用户需求确立评价指标并对方案进行评估。结果 以建构主义为框架、层次分析法为工具的学科玩教具产品设计方法能够在教育性、趣味性、参与度与合作性方面均优于传统学科教育产品。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学科玩教具产品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可为学科玩教具创新设计提供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给予学前儿童多感官的玩耍和教育体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方法 基于五感体验理论,以塑木结合玩具为实践,通过用户访谈、用户角色建构与五感体验评估,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这五个感官系统分析市场上学前玩具的使用情景、用户需求及五感体验现状.结果 学前玩具设计应通过引入五感体验的概念,特别是听觉、嗅觉与味觉方面的体验来优化学前玩具的用户体验与教育功能.结论 总结了学前玩具五感体验的建构策略,提出了五感体验的设计思路,实现了对学前玩具设计的全新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学前玩具的创新设计实践,改善了部分学前玩具中存在的五感体验问题,为五感体验理论在学前玩具上的应用提供了设计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宗亮  金云舟 《包装工程》2020,41(12):162-167
目的探索学龄前玩教具的本土化创新模式,拓展国内玩教具设计思路和方法,为地方非遗元素与玩教具的融合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方法以浙南非遗的融合价值分析为切入点,用类型学的方法提炼出其中的分类原型,同时结合相关幼教理论与学龄前幼儿的生理与心理指标特质,定制出"儿童—非遗—益智—产品"的四元有机模型,并用实践论证其可行性。结论通过同构性、开放性、针对性三项融合原则的制定,并结合以瑞安木活字为基础的玩教具设计实践,展示了玩教具本土化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以及该类产品在普及传统文化和满足幼儿交互兴趣方面的创新,为相关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儿童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儿童发展的心理学为依据,针对学前儿童的交互界面设计应用展开论述,指出过往设计的不足的同时,分析总结其设计应包括:交互界面设计和内容应具备与学前儿童行为相适应的情感体验、界面内容可情景代入和角色扮演、符合学前儿童心理的交互界面认知、对于学前儿童不同性别的交互应用、使用过程中具备与同伴、父母互动能力等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3~6岁儿童对于牙齿护理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探讨PERMA模型在儿童牙齿护理类玩教具创新设计中的应用,优化儿童多维动态的牙护类玩教具情绪体验。以3~6岁儿童为目标对象,采用实地走访观察、深度调研、用户日记等调研方法,塑造动态用户画像、洞察儿童对于牙齿护理的积极体验需求,运用聚类矩阵梳理儿童牙齿护理需求优先级,总结PERMA模型的儿童牙齿护理类玩教具的创新设计方法,输出设计概念方案,并评估和验证儿童牙齿护理玩教具创新设计模型的可行性。为满足儿童主观幸福感及趣味学习需求,通过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五大目标权重评估的方式得到最佳概念方案,为儿童牙齿护理产品应用的相关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理论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对不同的儿童STEAM玩教具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方法:基于文献及调研结果,本研究以儿童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儿童STEAM玩教具设计的评价层次结构,并阐述了该层次结构的模糊层次分析计算模型,最后将该体系应用于两个备选设计方案的量化评价。结果:该方法可有效,客观地评价多个儿童STEAM玩教具设计方案,为儿童STEAM玩教具设计方案的优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触觉体验引导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升儿童玩具的交互体验。方法 首先,总结市场上儿童智能玩具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其次,对触觉体验及儿童触觉体验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研究触觉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玩具材质的触觉隐性特征、感知积累和行为暗示。结果 提出5个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策略:及时清晰的反馈响应、成长式的交互模式设计、隐喻行为的合理引导、触觉载体的技术性优化、全感知式的交互场景搭建。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具体设计,从实践上挖掘触觉体验在智能玩具上的应用特点。结论 触觉体验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形式。触觉体验视角下的交互设计策略提高了儿童智能玩具的用户体验,为未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早教问题,研究学龄前留守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策略。方法 基于“德、智、体、美、劳”的“五育”理念,系统分析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现有益智玩具的现状,并构建学龄前乡村留守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五育”益智框架以及具体的设计原则,最后结合贫困乡村地区广西融水县的实地调研,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五育”益智设计原则进行相关设计实践。结论 从学龄前乡村留守儿童“五育”教育问题出发,提出关怀性、创造性、合作性、自然性、乐观性5个对应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设计原则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乡村留守儿童益智产品的开发提供设计理论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设计扶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徐佳  林子翔  高卉  禤宇明 《包装工程》2023,44(4):255-261, 335
目的 针对视障儿童群体认知渠道受限、感觉通道缺失导致的图形图像认知困难的问题,设计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对象,提高认知水平,增加学习趣味的辅助认知图形工具。方法 通过融合多种感觉信息的方法提高触摸图形的信息量,基于盲人的V-T-M图像认知模式,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结构化设计流程,对小学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对象进行触视觉融合图形设计,并采用CAT同感评估技术评估设计效果。结果 设计了适用于小学视障儿童学习使用的视觉与触觉融合系列图形,显著改善了视障儿童对课文对象的认知清晰度,同时增加了他们的理解程度、想象力、学习兴趣和美感体验。结论 基于触视觉融合的图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视障儿童的图形认知需求,明显改善了视障儿童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新林 《包装工程》2020,40(22):83-88, 94
目的 针对视觉无障碍家居设计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探究视觉障碍群体在家居生活中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了解其生活状态及其对无障碍设计的需求,探索针对视障者家居生活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为视障弱势群体营造人性而平等的家居环境。方法 借助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获取视障者家居生活相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其身心状况及在家居生活中的困境。通过优秀设计案例分析,探讨无障碍家居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根据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视障者家居生活的具体情景,并在充分考虑视障者生理条件与精神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视障群体实施无障碍设计的安全原则、容错原则、便捷原则、自立原则、兼容原则,并从感官代偿法、事理学方法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视觉无障碍家居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一款适合视障儿童的创新型玩具。方法 利用QFD理论建立视障儿童用玩具的质量屋,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技术特性,找到两对技术矛盾:外形与凹凸块契合度的矛盾,即外形越大,契合度越难;外壳材质与声音的矛盾,即在杨氏模量一定的情况下,外壳的密度越小,声速越大、响度越大。利用TRIZ理论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和40个发明原理解决上述两对技术矛盾。结论 提出了一种可行性方案,主要包括外形、内部构造与玩法3部分的设计,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视障儿童玩具相比该创新型玩具同时达到了锻炼视障儿童的记忆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湉湉  邓嵘 《包装工程》2022,43(12):183-191, 198
目的 从设计事理学视角,探讨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社会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提炼7~12岁城市留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中“事”的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建立合理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模型及评价体系。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案例与实践,验证设计事理学在实际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探索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路径,以Combot——具有情感陪伴与寓教于乐功能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为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有效指导儿童玩具设计,满足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杨达维 《包装工程》2019,40(6):195-201
目的在承袭传统工艺的时代语境中,研究现代构建类玩具与传统工艺启蒙相结合的新思路,使儿童能够通过操作此类玩具,去感知、理解、掌握与传统工艺相关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方法基于儿童的自身条件,对构建类玩具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传统工艺制作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现代设计表现手段,对工艺过程中的物件形式与功能进行优化整合,最终形成设计方案。结论围绕利用构建类玩具给予儿童传统工艺启蒙的设计目的,归纳出对此类玩具在操作、材质、形态、功能维度上的设计策略,并结合木版年画构建类玩具对相关传统工艺成分的提取、优化、整合、应用,来验证相关理念和方法的有效性。在构建类玩具所营造的工艺制作情境中,儿童的创造力和工艺制作素养将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视障者视觉信息摄入量受限的特点,提出通用视域下的视障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为视障群体的产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研分析视障群体的生理、心理及动作特征,从通道转换、多感官通道交互两方面提出通用视域下的产品设计方法,提出多通道信息传达一致、设计信息简明集中、容错性要求等设计原则。结果以视障群体收发力训练器和视障群体糖尿病注射针为设计载体,完成产品设计案例。结论视障群体对于产品的认知通道从绝对权重的视觉通道转换为触、嗅、听、体等多感官通道融合,通过关注非视觉通道传达信息的方式拓展设计语言,唤醒其他感官出发的新鲜设计符号,构筑正常人和视障群体通用的生活、工作、健康、娱乐等场景。  相似文献   

19.
许子昕  陈于书 《包装工程》2024,45(12):77-90
目的 使用文献计量学对2001年至2023年触觉设计领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研究,剖析当前的研究现状,旨在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选取WoS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结合使用Bibliometrix和VOSviewer对该领域发文量、期刊、研究力量和共被引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运用Bibliometrix与CiteSpace生成关键词聚类网络和主题地图,综合分析该领域的热门主题及发展趋势。结果 触觉设计领域的论文产出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所涉及到的学科有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心理学、食品科学等,美国、中国、日本处于该领域的前列,且三个国家之间均有合作关系。关键词聚类和突显词图谱显示触觉设计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认知阶段、神经基础和交互感知阶段、触觉研究的应用阶段。结论 得出触觉设计领域的线性设计模型,即从个体的神经科学角度出发,基于感知维度对材料属性进行触觉体验以得出触觉偏好并应用到实际的产品设计中。未来还应对触觉设计领域进行不断挖掘与探索,将触觉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产品中,帮助感官障碍人士拓展社会活动能力,赋予消费者以实质性的感知情感体验,提升产品的情感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橙旻  赵晗肖  张玉荣 《包装工程》2021,42(18):232-238
目的 分析国内近5年家具设计研究态势,总结未来家具设计教育及学科研究发展方向.方法 以CNKI收录的2015—2019年家具设计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可视化辅助数据呈现,分析文献的研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以探析近5年家具设计研究的热点和发展动态.结论 有关家具设计研究发展平稳,研究机构种类单一,以高校为主,机构间合作较少;作者合作是以导师为中心的团队合作为主;研究热点有7个聚类,研究除了关注家具和设计方法本身,现代家具、实木家具和情感也是研究热点,此外文献普遍关注家具结构;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网络,国内有关家具设计的研究缺少跨学科和跨高校的合作,未来家具设计领域想要获得突破进展需要向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拓展、跨学科交叉发展和产业跨界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