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智能对抗环境下,深度神经网络对于对抗样本有明显的脆弱性,为提高对抗环境下的模型鲁棒性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鲁棒性优化方法 AdvRob。首先将目标模型改造为特征金字塔结构,然后利用潜在特征先验知识生成攻击力更强的对抗样本进行对抗训练。在MNIST和CIFAR-10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利用潜在特征生成的对抗样本相较于AdvGAN方法攻击成功率高,更具多样性且可迁移性强;在高扰动下,MNIST数据集上AdvRob模型相比原模型对FGSM和JSMA攻击的防御能力提升了至少4倍,对PGD、BIM、C&W攻击的防御能力提升了至少10倍;CIFAR-10数据集上AdvRob模型对FGSM、PGD、C&W、BIM和JSMA攻击的防御能力相较于原模型提升了至少5倍,防御效果明显。在SVHN数据集上,与FGSM对抗训练、PGD对抗训练、防御性蒸馏和增加外部模块的模型鲁棒性优化方法相比,AdvRob方法对白盒攻击的防御效果最显著。为对抗环境下DNN模型提供了一个高效的鲁棒性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其强大的数据拟合能力隐藏着不可解释的“捷径学习”现象,从而引发深度模型脆弱、易受攻击的安全隐患。众多研究表明,攻击者向正常数据中添加人类无法察觉的微小扰动,便可能造成模型产生灾难性的错误输出,这严重限制了深度学习在安全敏感领域的应用。对此,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对抗性防御方法。其中,对抗训练是典型的启发式防御方法。它将对抗攻击与对抗防御注入一个框架,一方面通过攻击已有模型学习生成对抗样本,另一方面利用对抗样本进一步开展模型训练,从而提升模型的鲁棒性。为此,本文围绕对抗训练,首先,阐述了对抗训练的基本框架;其次,对对抗训练框架下的对抗样本生成、对抗模型防御性训练等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分类梳理;然后,对评估对抗训练鲁棒性的数据集及攻击方式进行总结;最后,通过对当前对抗训练所面临挑战的分析,本文给出了其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目前在诸多领域均得到较好应用,然而通过对抗样本会使神经网络模型输出错误的分类.研究提升神经网络模型鲁棒性的同时如何兼顾算法运行效率,对于深度学习在现实中的落地使用意义重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条件对抗生成网络的对抗样本防御方法Defense-CGAN.首先使用对抗生成网络生成器根据输入噪声与标签信息生...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分类领域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但不幸的是,研究发现深度学习模型在对抗样本面前非常脆弱,这给它在安全敏感的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图像分类领域对抗样本的研究工作被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地研究该领域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介绍了对抗样本的形式化定义和相关术语,介绍了对抗样本的攻击和防御方法,特别是新兴的可验证鲁棒性的防御,并且讨论了对抗样本存在可能的原因。为了强调在现实世界中对抗攻击的可能性,回顾了相关的工作。在梳理和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抗样本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全方位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云边端计算架构的成熟和发展使得边缘计算正在日益走向智能时代的舞台中央,轻量化模型在计算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和物联网设备大规模部署和运行.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其算法的鲁棒脆弱性及易受对抗攻击等特点也给人工智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开展了人工智能安全的相关研究,其中针对深度学习的对抗攻御研究已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聚焦于云边端全场景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安全问题,分别整理归纳了针对大型神经网络和轻量化神经网络的对抗攻防技术,对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研究.首先,介绍了多种主流的对抗攻击生成方法.其次,从鲁棒先验视角出发,将现有对抗防御工作分为基于对抗训练的防御、基于正则化的对抗防御以及基于模型结构的对抗防御三大类.同时,对现有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科学归纳,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探讨了在云边端全场景下深度学习模型对抗攻击和防御研究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神经网络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但神经网络模型本身存在易受到对抗样本攻击的缺点,如在图像分类中,只需在原始图片中添加微小的对抗扰动生成对抗样本,就可以轻易欺骗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这给许多领域的应用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对抗样本攻击的防御能力成为深度学习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对抗样本攻击防御方法往往只侧重于提高模型对对抗样本分类的鲁棒性,或者只侧重于检测拦截对抗样本,而对抗训练需要收集大量对抗样本,且难以防御新类型的对抗样本攻击,对于使用额外的分类器去检测对抗样本的方法,则存在着易受到二次攻击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结构的对抗样本攻击动态防御方法,利用孪生结构可比较两个输入相似性的特点,从孪生神经网络两侧的预测差异着手,检测图片在动态滤波前后是否存在不同的攻击效果,从而筛选出带有动态扰动的对抗样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收集特定种类的对抗样本进行训练的情况下,该方法对多种对抗样本攻击取得了良好的通用防御效果,其中在FGSM对抗样本测试集上的防御准确率达到95.35%,在DeepFool和JSMA对抗样本测试集上的防御准确...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给许多领域带来了突破,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实际场景中。在解决许多复杂问题方面,深度学习的表现已经超过了人类水平。但研究表明,深度学习模型容易受到对抗样本的攻击而产生不正确的输出,进而被攻击者加以利用,这影响到实际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面对对抗样本的不同攻击方法,文章从模型和数据两个方面对防御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了不同分类下防御方法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进展,并给出了下一步对抗深度学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抗攻击的出现对于深度神经网络(DNN)在现实场景中的大规模部署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在与安全相关的领域。目前已有的大多数防御方法都基于启发式假设,缺少对模型对抗鲁棒性的分析。如何提升DNN的对抗鲁棒性,并提升鲁棒性的可解释性和可信度,成为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重要一环。文中提出从奇异值分布的角度分析模型的对抗鲁棒性。研究发现,模型在对抗性环境下鲁棒性的提升伴随着更加平滑的奇异值分布。通过进一步分析表明,平滑的奇异值分布意味着模型的分类置信度来源更加多样,从而也具有更高的对抗鲁棒性。基于此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奇异值抑制SVS(Singular Value Suppress)的对抗训练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模型在对抗性环境下的鲁棒性,在面对强力白盒攻击方法PGD(Project Gradient Descent)时,在CIFAR10和SVHN数据集上分别能达到55.3%和54.51%的精度,超过了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对抗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余正飞  闫巧  周鋆 《自动化学报》2022,48(7):1625-1649
机器学习以强大的自适应性和自学习能力成为网络空间防御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 然而机器学习模型在网络空间环境下存在受到对抗攻击的潜在风险, 可能成为防御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从而危害整个系统的安全. 为此科学分析安全问题场景, 从运行机理上探索算法可行性和安全性, 对运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网络空间防御系统大有裨益. 全面综述对抗机器学习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在网络空间防御中取得的成果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首先, 介绍了网络空间防御和对抗机器学习等背景知识; 其次, 针对机器学习在网络空间防御中可能遭受的攻击, 引入机器学习敌手模型概念, 目的是科学评估其在特定威胁场景下的安全属性; 然后, 针对网络空间防御的机器学习算法, 分别论述了在测试阶段发动规避攻击、在训练阶段发动投毒攻击、在机器学习全阶段发动隐私窃取的方法, 进而研究如何在网络空间对抗环境下, 强化机器学习模型的防御方法; 最后, 展望了网络空间防御中对抗机器学习研究的未来方向和有关挑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抗训练是一种有效的防御对抗样本攻击的方法.然而,现有的对抗训练策略在提升模型鲁棒性的同时会造成模型的泛化能力下降.现阶段主流的对抗训练方法通常都是独立地处理每个训练样本,而忽略了样本之间的关系,这使得模型无法充分挖掘样本间的几何关系来学习更鲁棒的模型,以便更好地防御对抗攻击.因此,重点研究如何在对抗训练过程中保持样本间的几何结构稳定性,达到提升模型鲁棒性的目的.具体而言,在对抗训练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几何结构约束方法,其目的是保持自然样本与对抗样本的特征空间分布一致性.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标签的监督学习方法,该方法同时采用自然样本和对抗样本的标签对模型进行联合监督训练.最后,分析了双标签监督学习方法的特性,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对抗样本的工作机理.多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提升了模型的鲁棒性且保持了较好的泛化精度.相关代码已经开源:https://github.com/SkyKuang/DGCAT.  相似文献   

11.
以深度学习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深度学习模型的部署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攻防分析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对深刻理解模型内在脆弱性、全面保障智能系统安全性、广泛部署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拟从对抗的角度出发,探讨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攻击与防御技术进展和未来挑战.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然后从对抗性攻击生成机理分析、对抗性攻击生成、对抗攻击的防御策略设计、对抗性攻击与防御框架构建4个方面对现有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还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针对深度学习模型攻防的基本框架.最后讨论了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对抗性攻击与防御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革新,以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无人系统的发展,推动无人作战等作战形态快速演变,对未来战争带来颠覆性影响。然而由于深度学习的不可解释性、脆弱性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应用中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本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无人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安全风险来源、对抗样本理论和视觉感知对抗攻击方法和防御对策,最后对无人系统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安防、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应用.然而,图像分类作为上述应用中的一项基础视觉任务,正遭受着对抗攻击等技术手段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提高深度学习模型抵御对抗攻击的能力(即对抗鲁棒性)成为有效缓解该问题的可行技术途径.为了科学、全面地提升深度学习模型的对抗鲁棒性,众多学者从基准评估和指标评估2个角度围绕对抗鲁棒性评估开展了大量研究.该研究着重对上述指标评估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对抗样本相关概念以及存在的原因,总结提出进行对抗鲁棒性评估时需要遵循的评估准则;其次,从被攻击模型和测试数据2个维度,重点梳理和对比分析现有的主要对抗鲁棒性评估指标;而后,分析总结现阶段主流的图像分类数据集和对抗攻防集成工具,为后续开展对抗鲁棒性评估奠定基础;最后,探讨当前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或学习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和客观的面向图像分类的对抗鲁棒性评估指标综述.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模型鲁棒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数据时代下,深度学习理论和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数据和算法层面的强有力支撑,同时促进了深度学习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然而,尽管深度学习模型在现实应用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但其本身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安全威胁.为了构建安全可靠的深度学习系统,消除深度学习模型在实际部署应用中的潜在安全风险,深度学习模型鲁棒性分...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是当前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兴起的核心。随着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门禁安检、人脸支付等严苛的安全领域中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模型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深度模型的攻击根据攻击阶段可分为中毒攻击和对抗攻击,其区别在于前者的攻击发生在训练阶段,后者的攻击发生在测试阶段。本文首次综述了深度学习中的中毒攻击方法,回顾深度学习中的中毒攻击,分析了此类攻击存在的可能性,并研究了现有的针对这些攻击的防御措施。最后,对未来中毒攻击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的发明,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的机遇,再次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其涉及到的隐私、安全、伦理等问题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对抗样本生成为代表的新技术,直接将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的脆弱性展示到了人们面前,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落地时,必须要重视此类问题。本文通过对抗样本生成技术的回顾,从信号层、内容层以及语义层三个层面,白盒攻击与黑盒攻击两个角度,简要介绍了对抗样本生成技术,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对抗样本的本质,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健壮性、安全性和可解释性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然而,人工智能模型也容易受到来自精心构造的"对抗样本"的攻击.通过在干净的图像或视频样本上添加微小的人类难以察觉的扰动,就能够生成可以欺骗模型的样本,进而使多媒体模型在推理过程中做出错误决策,为多媒体模型的实际应用部...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尽管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等任务中取得了较好性能,但是对抗攻击的存在对深度学习模型的安全应用构成了潜在威胁,进而影响了模型的安全性.在简述对抗样本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对抗攻击的主要攻击方式及目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精度和性能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引擎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与此同时,攻击者开始尝试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一定的修改,使得Android恶意软件可以在保留本身的功能的前提下绕过这些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检测.上述过程即是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领域的对抗攻击.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