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生物基腰果酚(cardanol)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与乙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得到腰果酚乙酸酯(CA);然后,以甲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源合成环氧腰果酚乙酸酯(ECA)。考察了双氧水的质量分数、甲酸和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70%H2O2,n(甲酸)∶n(H2O2)∶n(CA中双键)=0.2∶1.5∶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 h。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产品为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其环氧值可达到6.8%。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A及ECA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ECA的酸值、加热减量、黏度、热重曲线等。结果表明,ECA符合环保增塑剂的产品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环保增塑剂环氧腰果酚乙酸酯增塑PV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以腰果酚(cardanol)与乙酸酐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无溶剂常温条件下合成了腰果酚乙酸酯(CA)。然后,以甲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源合成环氧腰果酚乙酸酯(ECA)。考察了合成ECA的用量对聚氯乙烯(PVC)的热失重曲线、邵氏硬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用量从20份增加到90份,PVC的热稳定性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拉伸强度、邵氏硬度以及玻璃化温度逐渐降低;与未加入增塑剂的PVC树脂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PVC树脂相比,所合成的ECA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腰果酚和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催化下合成了腰果酚缩水甘油醚。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环氧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合成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n(腰果酚)∶n(环氧氯丙烷)∶n(氢氧化钠)=1∶5∶1.2,醚化温度为80℃,醚化时间为4 h,闭环温度为60℃,闭环时间为3 h,催化剂为腰果酚质量的2%,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环氧值高达到0.279并且收率达到85.6%。  相似文献   

4.
以腰果酚为原料,金属钠为催化剂进行环氧乙烷加成反应,合成了腰果酚聚氧乙烯醚.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脱水温度、脱水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n(腰果酚):n(环氧乙烷)=1:8,金属钠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08%,110~115℃脱水60 min,140~145℃反应4h,腰果酚聚氧乙...  相似文献   

5.
以苯酚与甲醛作为原料,采用腰果酚、三聚氰胺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腰果酚含量、三聚氰胺含量、催化剂加入方式以及干燥温度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出改性酚醛树脂的适宜生产工艺条件:n(总酚量):n(醛)=1:0.91,n(苯酚):n(甲醛):n(腰果酚):n(三聚氰胺)=1:1:0.1067:0.0541,催化剂含量3.1%,反应时间约为2.5h,真空干燥温度为100℃。  相似文献   

6.
以腰果酚、甲醛(F)和三乙烯四胺(TETA)为主要原料,采用缩聚法合成了PCT(腰果酚改性三乙烯四胺)固化剂。以n(腰果酚)∶n(TETA)、n(腰果酚)∶n(F)、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合成产物的胺值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PCT固化剂的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n(腰果酚)∶n(F)∶n(TETA)=1∶0.8∶1.4、反应温度为90℃和反应时间为100 min时,合成的PCT固化剂具有较低的黏度和适中的胺值。  相似文献   

7.
以腰果酚替代苯酚制备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并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腰果二酚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腰果二酚和多聚甲醛摩尔比为1∶1. 2、HCl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为1 h、反应温度为90~100℃时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性能最佳。此条件下得到的固化剂与E-44环氧树脂进行固化反应,表干时间为1 h,实干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催化合成了环氧亚麻油,以产品环氧值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甲酸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为催化剂,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为65℃,反应物料质量比m(亚麻油):m(甲酸):m(硫酸):m(双氧水)=1:0.06:0.0015:0.65,硫酸0....  相似文献   

9.
以磷酸为催化剂,甲酸和双氧水生成过氧甲酸,再以过氧甲酸作为环氧化剂,对桐油进行环氧化反应。实验结果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为:n(桐油):n(甲酸):n(过氧化氢)=1∶3∶3.6,m(桐油):m(磷酸)=1∶0.01,采用滴加磷酸和双氧水混合物的加料方式,加料温度为20~2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h,产物环氧值达8.1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桐油经环氧化反应成功地合成了环氧桐油。  相似文献   

10.
俞佳娜 《精细化工》2013,30(1):85-88
采用盐酸H2O2/HCOOH法,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进行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为:m(脂肪酸甲酯):m(甲酸):m(双氧水)=1:1.5:2,反应温度40℃,催化剂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即浓盐酸质量占原料脂肪酸甲酯质量的百分数,下同),反应时间为110 s。在该条件下,产品环氧值为4.32%。  相似文献   

11.
龚旌 《应用化工》2011,(10):1768-1770
以橡胶籽油、甲酸和双氧水为原料,磷酸作催化剂,采用无溶剂法合成环氧橡胶籽油,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及双氧水用量等对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橡胶籽油100 g,甲酸12.80 g,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50.53 g,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50~55℃,产品环氧值达11.68%。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一种腰果酚基环氧树脂。首先,以羟乙基腰果酚醚( HCE)和三氯氧磷(POCl3)为原料,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三臂结构的预聚体( PT-HCE)。采用双氧水 /甲酸的均相催化法对 PT-HCE进行了环氧化,合成了磷酸三羟乙基腰果酚醚环氧树脂( EPT-HCE),同时探究了甲酸的投料比对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键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为 1∶0.4时,环氧值能达到最高值 0.18 mol/(100 g)。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 NMR)对 PT-HCE 和 EPT-HCE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了环氧树脂被成功合成。此后,利用所合成的树脂制备了热固化涂料,研究了酸酐含量等对涂层附着力、铅笔硬度和耐冲击性等性能的影响,还将 EPT-HCE与双酚 A型环氧树脂 E51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相比于纯 E51环氧树脂制备的涂层,加入 EPT-HCE树脂后的涂层柔韧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可再生的蓖麻油为主要原料,H3P04作为催化剂,30% H2O2作为氧源,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环氧蓖麻油.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对蓖麻油环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n(H202):n(蓖麻油双键)=1.4:1,n(甲酸):n(蓖麻油双键)=0.5:1,催化剂H3POa质量分数为蓖麻油的0.3%,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以甲酸、过氧化氢和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考察过氧化氢浓度、甲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滴加时间以及过氧化氢用量对环氧化产品环氧值和碘值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甲酸用量为脂肪酸甲酯质量的6%,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4 h,过氧化氢滴加时间30 min,50%过氧化氢用量为脂肪酸甲酯质量的32%。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条件降低了甲酸用量,提高了过氧化氢浓度与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改进型无溶剂法合成高品质环氧大豆油。实验确定了高品质环氧大豆油的最佳合成条件:采用逐步加料,按m(大豆油):m(88%甲酸):m(30%双氧水):m(催化剂)=1:0.35:1.2:0.15的比例加料,加0.5 mL 1%的EDTA稳定剂,制得的环氧大豆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6.
环氧大豆油无溶剂法合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一种环氧大豆油的无溶剂法合成工艺.通过正交实验方法优选了合成工艺条件;讨论了甲酸用量、双氧水用量及滴加速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问等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环氧脂肪酸甲酯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实验得到较理想的反应条件为脂肪酸甲酯:双氧水:甲酸=1:1.2:0.8(摩尔比),反应温度55-60℃,催化剂浓硫酸(双氧水和甲酸总量的0.5%),适量稳定剂,反应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酸为催化剂,对甲基叔丁基醚进行氧化脱硫实验。分别考察反应温度、甲酸用量和过氧化氢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同时对最佳反应体系进行短暂寿命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 ℃,甲酸用量为甲酸与过氧化氢总质量的1.0%,过氧化氢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此条件下连续反应12 h,催化体系可以保证产品硫含量低于50 ng·μL-1。  相似文献   

19.
Epoxidized methyl acetoricinoleate (EMAR) was generated by epoxidation of methyl acetoricinoleate (MAR) in the presence of form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 by using ionic liquids as catalysts, and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ass spectrometry. The efficiencies of four different catalysts, 1‐methylimidazole hydrogen sulfate salt ([Hmim]HSO4), 1‐methylpyrrolidone hydrogen sulfate salt ([Hnmp]HSO4), phosphoric acid, and sulfuric acid, wer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he formic acid/MAR molar ratio, hydrogen peroxide/MAR molar ratio,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catalyst dosage on the epoxy value of EMAR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