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散金属镓是当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支撑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镓的战略地位将更显突出,镓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镓的提取分离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相关评述,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镓是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镓产品将逐步渗透到新能源等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发展新能源的紧迫性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使用镓产品的几种新能源形式的市场前景,以及分析了当前市场镓产品的发展前景。最后,指出了氧化铝生产企业加强金属镓回收的必要性,镓产品生产企业加强提纯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及时关注市场动态、重视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性。既有利于保护稀散金属资源,又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3.
镓是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镓产品将逐步渗透到新能源等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发展新能源的紧迫性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使用镓产品的几种新能源形式的市场前景,以及分析了当前市场镓产品的发展前景。最后,指出了氧化铝生产企业加强金属镓回收的必要性,镓产品生产企业加强提纯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及时关注市场动态、重视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性。既有利于保护稀散金属资源,又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含有丰富的镓。近几年,随着半导体的发展,对镓的需要量增长很快。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镓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为了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并更好地回收利用攀枝花资源中的镓。本文重点介绍了镓的性质、用途、生产、市场价格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的镓在选冶过程中的走向分布和从钒渣中提取回收镓的研究情况。 (一)镓的性质及需求情况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一般矿物含镓量极低,仅有铝土矿和锌矿含镓量较高。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从锌浸渣中回收镓和锗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锌浸渣中含有数量可观的镓锗。对回收锌浸渣中镓锗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从锌浸渣中提取镓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铅锌生产尾料中综合回收锗镓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铅锌生产尾料中综合回收锗镓铟,采用先蒸馏提取锗,镓和铟留在蒸馏残酸母液中,通过使用萃取剂A萃取镓,再用萃取剂P204萃取铟的方式生产,锗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镓回收率88%以上,铟回收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电热法黄磷电尘中提取镓和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硫酸溶液从黄磷电尘浸出镓和磷的过程中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镓和磷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镓和磷的浸出率随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镓浸出过程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80℃、硫酸浓度2mol/L、液固比8∶1、反应时间6h,电尘中的磷比镓容易浸出,在镓的提取过程中,磷可以得到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8.
煤中伴生镓、锂和稀土元素均属稀有金属元素及国家新兴战略性矿产资源,基于哈尔乌素露天矿煤中伴生镓、锂及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研究其赋存特征可为矿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稀有金属元素的定向富集、后续提取技术开发提供基础的理论与技术支撑。结合哈尔乌素6号煤层的煤质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Siroquant定量分析、扫描电镜和煤岩分析等方法对煤中矿物组成特征及镓、锂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与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并从矿物质整体特征、载体物相特征等方面重点探讨煤中伴生镓、锂和稀土元素的矿物特征。结果表明:哈尔乌素煤中的矿物质主要由高岭石、方解石、伊利石、勃姆石组成,占比分别为84.1%、6.9%、5.2%、3.8%;哈尔乌素6号煤层煤中镓、锂及稀土元素纵向分布规律显著,在上台阶样品中含量较高,而在西部层位含量较低;哈尔乌素煤中镓、锂与灰分呈正相关关系,与无机矿物质的亲和程度高;镓、锂的主要载体为高岭石、伊利石等硅酸盐黏土矿物以及勃姆石矿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单宁络合沉降法提取粉煤灰中镓的优化条件,试验条件下处理液与单宁溶液的料液体积比为2:1较佳,处理液体积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V:m=5:1较佳,络合时间为8h,浸提温度为60℃,浸提酸度为pH=3,通过该条件能得到含镓量达50.15%的氢氧化镓固体产品,镓的提取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10.
煤烟尘中镓的酸浸及一种泡沫海绵的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煤烟尘中镓作了盐酸浸出及OCPUFS(一种泡沫海绵)提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从煤烟尘中回收镓的全湿法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