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用重质化的CMD合成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特性(Ⅲ)CMD与各种锂化合物的加热处理宫本信明等1引言我们合成了由CMD与锂化合物的加热处理物作为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并与EMD进行了充放电特性的比较研究。在以往的报道中,我们曾研究了CMD与氢氧化...  相似文献   

4.
由r型化学二氧化锰合成锂二次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及其特性宫本信明等人1前言本文研究以试制的化学二氧化锰和锂的化合物为原料合成锂二次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及其充放电特性。采用这种化学二氧化锰与采用电解二氧化锰(EMD)相比较。难以获得具有高理论放电容量的...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高环保、低成本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层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由于具有比容量高、平台电压高、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的特点而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未来电动汽车候选正极材料之一。尽管其拥有很高的比容量,但仍存在着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高、倍率性能差等问题,纳米化是改进材料倍率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以Ni O,Co_3O_4,Mn CO_3和Li_2CO_3为原料,成功制备得到了纳米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充放电测试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材料具有层状结构,一次颗粒均匀、细小,平均颗粒尺寸约为90 nm,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0~4.8 V以0.1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84 m 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86.1%。材料同时拥有良好的倍率性能,1.0C放电容量达到240 m Ah·g~(-1),3.0C放电容量达到210 m Ah·g~(-1)。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LIB)和钠离子电池(SIB)发展迅猛,在储能领域中被广泛研究.为了满足大规模的系统应用,其能量和功率密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中,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电池容量的主要提供者,而现商业化的石墨负极材料由于其低的理论容量(372 mAh·g-1),已难以满足当下能量密度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Ni_(0.5)Co_(0.2)Mn_(0.3)(OH)_2前驱体,将前驱体和LiOH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煅烧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试验表明,制备的电池在电压2.8~4.3V(vs.Li/Li+)区间内,0.1C倍率下的首次库伦效率为88.4%;在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57.7mAh/g,容量保持率为96.6%。  相似文献   

9.
由氟哌酸与Co(Ⅱ)、Ni(Ⅱ)、Cu(Ⅱ)的氯化物合成了三个未见报道的固态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1-萘胺分别与邻香草醛和对甲氧基水杨醛反应合成两种新型希夫碱化合物L1和L2;用CoCl2.6H2O分别与L1和L2进行反应,获得了与其相对应两种新的配合物CoCl2L1(1)和CoCl2L2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新型希夫碱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希夫碱酚羟基上的H原子与N原子相吸均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并以氢键连接构成了新的六元环。L1和L2作为配体与CoCl2形成配合物时,酚羟基上的H原子没有脱去。配合物1由L1和CoCl2以摩尔比1∶1组成,配体上酚羟基氧及甲氧基氧同时与中心原子Co配位,形成双齿螯合配位构型;配合物2由L2和CoCl2以摩尔比2∶1组成,配体上只有酚羟基氧参与中心原子Co的配位,而甲氧基氧未参与配位。配合物1,2中Co原子均为四配位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三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其组成为{Ln2(bpy)4〔Cu(opba)〕(ClO4)2}(ClO4)2。其中opba表示邻苯双(草胺酸根);bpy表示2,2′-联吡啶;Ln表示La、Nd、Tb。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用稀土硝酸盐与N、N′-二(3—醛基水扬酸)二乙基三胺(H_4L)在甲醇介质中反应,合成了9种新的固态配合物RE(H_2L)NO_3·nH_2O,(RE~(3+)=Y~(3+)、Pr~(3+)、Sm~(3+)、Eu~(3+)、Gd~(3+)、Tb~(3+)、Dy~(3+)、Ho~(3+)、Er~(3+),n=0~4不等);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及热分析鉴定了所有配合物,从而推测配合物中可能RE~(3+)在O_2O_2室,—COO~-单齿配位,NO_3~-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Ni0.5Mn0.5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合成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不同Li/(Mn+Ni)摩尔比、不同焙烧制度、不同化成制度对LiNi0.5Mn0.5O2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Mn+Ni)摩尔比1.08、一次焙烧温度为500℃,二次焙烧温度为850℃下焙烧得到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制备拆分剂氯化(8S,9R)-(-)-N-苄基辛可尼定,拆分了外消旋联萘酚得到其两种对映异构体,以手性联萘酚为原料分别合成了配体(R)-L和(S)-L及其相应的Eu(Ⅲ)配合物(R or S)-L-Eu(NO3)3,并测定了旋光度。分别研究了配合物(R or S)-L-Eu(NO3)3与ct-DNA的作用方式及键合常数,发现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存在插入作用,且(R)-L-Eu3+配合物与ct-DNA的键合能力较强。由于ct-DNA对(R)-L-Eu3+配合物荧光的增敏作用,选择(R)-L-Eu3+配合物作为ct-DNA的手性荧光探针,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0.11×10-5~0.55×10-5 mol·L-1,0.55×10-5~7.8×10-5 mol·L-1,检出限为5.85×10-7 mol·L-1。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三氮烯类显色剂3,5-二(4-苯偶氮苯氨基重氮基)苯甲酸(BPAAD),并对该试剂与Ni(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Triton X-100存在下,pH10.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Ni(Ⅱ)形成了2∶1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46×105L.mol-1.cm-1,25 mL溶液中,镍的浓度在0~0.8μg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研究了测定铝合金中镍的各种条件和共存离子的影响,加入混合掩蔽剂后,可提高Al3+,Fe3+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活性材料...,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同时,还研究了其荧光光谱和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硝酸钍、硝酸铀酰与希夫碱邻香兰素缩邻氨基苯甲酸(H2L表示)的两种新双核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方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h2(HL)3(NO3)2」(NO3)3、「(UO2)2(HL)3」NO3,并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镧(Ⅲ)与硫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鹏  刘斌  王丽  张晨鼎 《稀土》2002,23(3):33-36
本文报道了配合物 L a I3 · 2 CS(NH2 ) 2 · 10 H2 O的新的合成方法 ,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差热—热重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首次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三氮烯类显色剂1,3-二(4-硝基苯氨基重氮)苯,并对该试剂与Ni2+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Triton X-100存在下,pH 10.6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NiⅡ(形成了3∶1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5×105L.mol-1.cm-1,Ni2+的质量浓度在0~0.64mg/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试剂用于分光光度测定铝合金标样中镍,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显色剂meso-四 (3 ,4-二甲氧基苯基 )卟啉 [T(3 ,4 DMOP)P]的合成及其与镉 的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应用。结果表明 ,在Tween 80、酒石酸钾钠、8-羟基喹啉及pH10 .4的硼砂 氢氧化钠介质中 ,Cd 与T(3 ,4 DMOP)P经沸水浴加热5min即络合完全 ,在 44 0nm处有最大吸收 ,Cd 含量在 0~ 7μg/ 2 5mL内呈线性关系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 40 =2.2 4× 10 5,显色体系的选择性及灵敏度均理想 ,可用于啤酒、松花蛋中痕量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