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经纱上浆主要是为了提高纱线强度、使织造时开口清晰减少断头,而在浆纱过程中,由于浆液相互粘连形成浆斑,烘干后,纱线通过分绞杆极易拉断,往往造成坏轴。去年我厂在浆槽与烘房之间增加了湿分绞装置。当经纱经过压浆辊和导纱辊后,被上下两根湿分绞杆分成两片数量相等的经纱进入烘房内,由于经纱排列密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此水分蒸发较快,当两片纱线在烘房内第一只导纱辊处合拢时。经纱已烘干至1/4~1/3程  相似文献   

2.
新型浆纱机结构与性能对浆纱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探讨新型浆纱机结构与性能对浆纱毛羽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压浆力、压浆辊硬度、压浆辊表面状况、浆纱速度等上浆工艺参数对浆纱毛羽的影响,测试烘燥温度、分层预烘方式等烘燥工艺参数对浆纱毛羽的影响,分析应用湿分绞装置、预湿上浆装置对浆纱毛羽的影响,认为:新型浆纱机配置双浸双压浆槽、高质量的压浆辊进行高速高压上浆,利用具有防粘涂层的烘筒进行分层预烘、采用能自动调控浆液浓度的预湿浆槽进行上浆,使浆液浸润均匀,浆膜被覆完整,有效地保障了浆纱毛羽的减少,提高了浆纱质量.  相似文献   

3.
卡尔迈耶浆纱机在使用过程中湿分绞装置存在以下问题:该机每只浆槽只有一根湿分绞棒,湿分绞棒由一台电动机传动,浆纱机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开车、停车还是车速改变时,湿分绞棒均以恒速转动。经过第二压浆辊与上浆辊浸轧后的经纱出浆槽后,湿的浆纱易在该湿分绞棒表面结浆斑,烘干后的纱线在经过于分区和伸缩箱时容易断头,严重影响浆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G142(包括B型)型浆纱机,是郑州纺机五十年代设计,六、七十年代生产的浆纱机。本文主要对该机纱片,从前上浆辊到烘房后进纱口的斜度问题,通过多年实践,对质量、操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参考。一、对浆纱机纱片现状的分析 G142型浆纱机,纱片从前上浆辊被送出浆锅后,经湿分绞再经导纱辊进入烘房。图1-甲为G142型浆纱机纱片示意图。图1-乙为G142B型浆纱机纱片示意图。  相似文献   

5.
ASGA-363-S型浆纱机织轴浆斑疵布率较高,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浆槽加热管——鱼鳞管设计不合理是造成织轴出现大量浆斑的主要原因。该浆纱机每个大浆槽设计有两根鱼鳞管,但前鱼鳞管(靠近烘房侧)与前浆槽壁(靠近烘房侧)之间的距离过大,且二者之间还有一根上浆辊,因此造成前上浆辊(靠近烘房侧)与前浆槽壁之间的浆液温度低于浆槽其他部位,加之此处浆液流动性差,浆液表面易形成大量浆皮,在上浆辊回转时,浆皮粘附在上浆辊表面被带到纱线上就形成浆斑。  相似文献   

6.
史博生 《新纺织》2005,(1):24-29
高压、高浓、低粘浆纱工艺具有节约能源、提高浆纱质量等优点,但在推行过程中,一些因素制约着其优越性的发挥,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议:重视湿分绞棒的运行质量:为取得良好的高压上浆效果,应重视压浆辊、上浆辊表面的完好状态并提高经轴质量;关于二预湿上浆,可采用以高浓度浆液不断补充浆槽的办法解决浆槽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呼吁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参与浆纱新工艺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国浆纱水平。  相似文献   

7.
史博生 《棉纺织技术》2004,32(12):26-30
高压、高浓、低粘浆纱工艺具有节约能源、提高浆纱质量等优点,但在推行过程中,一些因素制约着其优越性的发挥,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议:重视湿分绞棒的运行质量;为取得良好的高压上浆效果,应重视压浆辊、上浆辊表面的完好状态并提高经轴质量;关于预湿上浆,可采用以高浓度浆液不断补充浆槽的办法解决浆槽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呼吁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参与浆纱新工艺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国浆纱水平。  相似文献   

8.
总结不含PVA的淀粉浆上浆中在机械方面可实施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了不含PVA的淀粉浆上浆中存在的难点和解决办法。提出采用不含PVA的淀粉浆上浆首先应保证浆液含固率和黏度的稳定性;上浆中多浸多压,高压上浆,提高浆液对纱线的黏附力,从根本上预防落浆;上浆后进行湿分绞、分层预烘,保持浆膜完整、毛羽贴伏;烘燥主要控制烘筒温度,提高浆纱回潮率,保持浆膜柔韧性;浆纱出烘房后可利用上蜡来增加纱线光滑性和耐磨性;合理调控全机浆纱张力和伸长,充分保持纱线和浆膜的弹性。认为无PVA上浆对企业设备管理要求较高,只有以严格细致的基础管理工作为前提,才能较好地实现无PVA上浆。  相似文献   

9.
萧汉滨 《棉纺织技术》2006,34(11):18-21
为研究浆纱机湿分绞棒的工作原理,提高湿分绞棒的使用效果,对湿分绞棒的分纱角度、传动速比、内腔通水温度、环境温度进行了研究,指出:湿分绞棒的回转速度与浆纱速度的线速比应达到5%~10%,以防浆液堆积形成浆斑;湿分绞棒内腔应通入低温水,以使浆膜保持湿润;湿分绞棒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应与烘燥部分保持一定距离或设法隔离.  相似文献   

10.
探讨预分绞无浸压式上浆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效果。针对传统浸压式上浆方法存在的压浆力大、耗费浆料多、易破坏纱线结构、上浆率不匀、易产生分绞毛羽等缺陷,改变传统的浸压上浆方法,采用预分绞后再上浆的模式,利用浆液喷嘴循环喷淋对纱线进行上浆,应用红外线对纱线进行烘燥,开发出了无浸压上浆设备,并对长丝进行了上浆。认为该设备不破坏原纱的特性,浆液成膜性好,浆纱性能稳定,且避免了分绞劈纱产生的二次毛羽,烘燥效率高,节约能源,后续织机效率和织造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程天星  王宇 《棉纺织技术》2007,35(2):113-113
我厂自2000年进行设备技改以来,逐步采用日本产HS-20型和HS-30型浆纱机取代了G142型浆纱机,近两年我厂在开发细号高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又出现新问题.细号高密织物上浆要求标准较高,浆液粘度大,到了冬季环境温度下降时湿分绞表面温度也随着降低,不能在湿分绞棒表面形成冷凝水.细号高密品种浆液中PVA含量高,高粘度的浆液凝聚在湿分绞棒表面与纱线毛羽发生粘连,随着湿分绞棒的运转易在湿分绞棒表面产生浆皮.若浆皮被纱线带到机前筘齿处将造成大面积的断纱,引发浆纱倒断头,浆斑疵布也随之增加,影响织机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的方式,对传统的浆纱机械性能存在的缺陷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以经轴架、引纱辊、上浆槽、预湿上浆、湿分绞,烘燥方式、后上蜡、复分绞、传动方式、自动化等问题,对现代化浆纱机应具备机械功能及优越性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生产涤/棉混纺织物,原 G142A浆纱机不能适应要求,需要进行改造。我厂 G142A 浆纱机烘房的改造,方案简单,因材施用,耗料不多,并保持原机设计特点,上马快,收到应急使用的效果。一、烘房的简易改造由于涤/棉混纺纱毛羽多,吸浆差,并要求适当地表面披覆上浆。因此必须使用具有披覆良好,成膜性能好,浆膜牢固耐磨,并富有弹性等特点的化学浆料及其混合浆料。根据涤/棉混纺纱浆纱烘干工艺要求:湿浆纱片出压浆辊需经三根湿分绞棒分开四层后,分层平行进入烘房。由于每  相似文献   

14.
ASGA—363-S型浆纱机在浆纱生产中织轴浆斑疵布率较高,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型浆纱机浆槽加热管-鱼鳞管设计不合理是造成织轴出现大量浆斑的主要原因。该浆纱机每个大浆槽设计有两根鱼鳞管,但前鱼鳞管与前浆槽壁(靠近烘房侧)之间的距离过大,且二者之间还有一根上浆辊,因此造成前上浆辊与前浆槽壁之间的浆液温度低于浆槽其他部位,加之此处浆液流动性差,浆液表面易形成大量浆皮,在上浆辊回转时,浆皮粘附在上浆辊表面被带到纱线上就形成浆斑。  相似文献   

15.
上浆工艺是一个连续性的生产工艺,上浆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织厂对优浆丝的要求。在ITMA’95上共有15家公司展出了浆纱at,纵观这些浆纱机的技术特征,主要在下列几方面有一致的最新的改进与发展。1.浆槽与压浆部分:展出的上浆机普遍使用两个以上浆槽及两对压浆辊,并以浸没方式上浆及高压挤浆,确保浆液的均匀有效地渗透,并达到预设的吸浆率。压浆辊的压力应用微电脑自动调整及控制。2.湿分绞:湿分绞是保证上浆经丝有一层完整浆膜及减少茸毛的关键部分。经丝离开压浆辊的夹持点以较大的角度绕过包有特氟纶及进行气蒸加热的导向罗拉…  相似文献   

16.
上浆时的高压轧浆是对湿状的浆纱采用的一种机械脱水技术,从而节省烘燥区域热能。在现有的烘燥区这种技术要么使烘燥锡林数减少,要么允许有更高的车速。然而,必须保证高压上浆纱的织造性能不受影响,而这种性能是浆纱的主要目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调查了高轧浆力上浆棉纱的织造性能和物理性能。我们研究了纱的结构以便决定横截面的圆形度、浆液的渗透、浆膜的厚度以及纱的填充密度,从而解释浆纱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7.
我苏州染织二厂在未经技术改造的G142浆纱机上浆40~s、45~s涤棉细支织物。例如在织造40~s×40~s涤棉坯布时,浆料采用PVA、CMC等化学浆料,上浆率要求11%。由于纱线未经过煮炼,吸浆力较差,披复就较大。纱片出浆槽通过湿分绞棒时,只要浆纱机一开爬行速度(2.03米/分),而湿分绞棒  相似文献   

18.
探讨浆纱设备性能状态对上浆的影响情况。论述了浆槽加温形式、浆槽循环浆泵、浆槽形式、湿分绞形式、温度控制形式、烘筒涂层质量、张力辊形式、干分绞形式、调浆桶、输浆系统、蒸汽管道设置等对浆纱质量的影响。介绍了设备配置、安装和维修方法对浆纱设备正常效能发挥的影响。指出:浆纱设备状态对浆纱效果有着显著影响,不同的浆纱设备都有其各自的机构特点及上浆性能,即使是同型号浆纱设备,其配件及相关配置和安装的差异也会造成明显的上浆差异。认为只有立足于浆纱设备才能制定出理想的浆纱工艺。  相似文献   

19.
总结整经和浆纱过程中减少浆纱毛羽的技术措施。论述了整经工序中纱线毛羽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整经速度及整经导纱距离的调整方法;分析了浆纱工序中浆纱设备状态、浆纱速度、压浆力、浆液含固量与黏度及湿分绞棒的应用对浆纱毛羽的影响,介绍了供浆系统和烘房内浆纱路线的改造。指出:在生产过程中要关注技术改造和设备的维护管理,才能不断适应品种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最近,日本Tsudakoma公司开发了一种HS20-Ⅱ型浆纱机,该机对传统概念进行改进,能与高速运转喷气织机配套使用。通过该公司原有的“非接触式’唾直纱线牵引系统,湿纱线展可完全无接触,甚至与导纱罗拉也能无接触地进入预烘设备。HS20─Ⅱ型机在运转时可稳定纱层,减少经纱的绒毛和断头。在浆纱部分,初始辊的安排可防止纱线滚动,减少了双纱和多头纱。浆液充分渗人纱线,可生产出柔软的上浆纱。浆液在一个浆桶中混合后可在两个浆纱箱中循环,浆液吸收量在两箱中均相同。该机纱线最高速度可达100m/min,一个浆纱箱中最少可浆500根纱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