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新方法,探讨了镉(Ⅱ)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4.0,利用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体系可使Cd~(2+)被定量浮选,而Zn~(2+)、Co~(2+)、Mn~(2+)、Ni~+、A1~(3+)等不被浮选,实现了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Cd~(2+)的定量浮选分离,回收率为95.6%~102.3%。  相似文献   

2.
温欣荣  苑星海 《化学试剂》2003,25(5):265-266,290
研究了碘化钾-甲基绿-水液-固体系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7.0,当0.1mol/L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绿溶液的用量均为0.5 mL,时,Hg(Ⅱ)能与I-、MG+形成(MG)2(HgI4)沉淀,而Zn(Ⅱ)、Cd(Ⅱ)、Cu(Ⅱ)、Mn(Ⅱ)、Co(Ⅱ)、Ni(Ⅱ)、Fe(Ⅱ)、Al(Ⅲ)等在此条件下不形成沉淀,实现了Hg(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涂常青 《化学试剂》2008,30(1):40-42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罗丹明6G-水体系浮选分离铋(Ⅲ)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在1.0 g(NH4)2SO4存在下,当0.1 mol/L碘化钾溶液和1.0×10-3 mol/L罗丹明6G(Rh6G)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2、0.5 mL时,KI-Rh6G-Bi三元缔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Bi3 被定量浮选,而Zn2 、Mn2 、Ni2 、Co2 、Cu2 、Fe3 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这样实现了Bi3 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率为97.4%~105.5%.  相似文献   

4.
周长智  李亚萍  李建伟 《应用化工》2007,36(10):980-982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钾-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体系浮选分离铂的行为及其与常见金属离子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当NaCl用量为1 g,0.1 mol/L硫氰酸钾(KSCN)溶液为2.0 mL,10 mmol/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溶液为2.0 mL,pH=4.0时,Pt(Ⅳ)能被定量浮选,而Al(Ⅲ),Co(Ⅱ),Ni(Ⅱ),Mn(Ⅱ)离子不被浮选,实现了Pt(Ⅳ)与这些离子完全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浮选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1.0g(NH4)2SO4存在下,当0.1moL/L碘化钾和0.001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5、1.0mL时,KI—CPB—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Hg^2+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Fe^2+、Al^3+等离子不被浮选,实现了Hg^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标题化合物体系浮选分离测定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 7.0,在1.0 g(NH4)2SO4存在下,当0.1 mol/L KI溶液和0.01 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0、0.5 mL时,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KI-CTMAB-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Hg2+ 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Fe2+、Al3+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Hg2+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浮选分离测定微量汞(Ⅱ)的方法.该方法对合成水样和工业废水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分离测定,结果与双硫腙法相符,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4.0%~106.7%,RSD为2.1%~2.8%.  相似文献   

7.
三元离子配合物浮选光度法测定痕量镉(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香  陈婷玉  闫永胜 《化学试剂》2006,28(9):527-528,546
利用Cd2 -I--MB 三元体系,研究了溶剂浮选光度法测定镉的方法。考察了pH、配合剂用量、浮选时间、及浮选剂种类等因素对浮选和测定的影响,优化出最佳浮选及测定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Cd(Ⅱ)与碘化钾、亚甲基蓝生成稳定的三元离子配合物[CdI42-].[MB ]2。该配合物在水相与有机相间形成第3相,并溶于丙酮,通过测定λmax=657 nm处吸光度,可求得Cd2 含量。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6ε57=3.21×105L.mol-1.cm-1),精密度理想(在25mL溶液中,测定2.0μg Cd(Ⅱ)9次,RSD=4.6%),Cd(Ⅱ)的浓度在1.0~5.0μg/25 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7.7×10-8mol/L。实测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的镉,加标回收率为98.4%~99.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乙醇-硫酸铵-碘化钾体系萃取分离Bi(Ⅲ)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换平  李安林 《应用化工》2006,35(2):147-148,151
研究了乙醇-硫酸铵-碘化钾体系分离铋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表明,在碘化钾存在下,B i(Ⅲ)以B iI63-形式与质子化乙醇(C2H5OH2+)形成离子缔合物B iI63-(C2H5OH2+)3,可被乙醇相萃取,固定B i(Ⅲ)用量为50μg,乙醇用量为3.0 mL,当(NH4)2SO4用量为3.5 g,K I(0.1 mol/L)用量为1.25 mL时,B i(Ⅲ)能被完全浮选,控制pH 2.0,B i(Ⅲ)能与常见离子Mn(Ⅱ)、Fe(Ⅲ)、N i(Ⅱ)、Zn(Ⅱ)分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体系浮选分离铋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控制pH1.0,能使Bi(Ⅲ)与常见离子Zn(Ⅱ)、Fe(Ⅲ)、Al(Ⅲ)、Co(Ⅱ)、Ni(Ⅱ)、Mn(Ⅱ)分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下,以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Cd(Ⅱ)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强碱性介质中,复配体系摩尔比n(DTAB)︰n(SDBS)=15︰1时,Cd(Ⅱ)与双硫腙可形成溶于水的红色配合物,增敏、增溶作用效果明显,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54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锌(Ⅱ)的行为及其与Fe~(3+)、Co~(2+)、Al~(3+)、Mn~(2+)、Ni~(2+)等离子分离的条件。探讨了浮选分离锌(Ⅱ)的各种影响因素,讨论了锌(Ⅱ)的浮选分离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4.0,在1.0g NaCl存在下,当0.050mol/L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DAC)溶液1.00mL,0.10mol/L硫氰酸铵溶液3.50mL时,由Zn~(2+)、SCN-和ODAC+形成的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ODAC)2[Zn(SCN)4]被体系中生成的微晶物质ODAC+·SCN-定量吸附并被浮选于盐水相上,实现了Zn~(2+)与Fe~(3+)、Co~(2+)、Al~(3+)、Mn~(2+)、Ni~(2+)等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微量锌(Ⅱ)的新方法。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Zn~(2+)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回收率为96.2%~97.9%。  相似文献   

12.
以磁力搅拌器为分散手段,油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为主表面活性剂,在NH3.H2O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微乳化柴油,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TTAB/油酸/NH3.H2O比DTAB/油酸/NH3.H2O的增溶效果好,且在TTAB、油酸、NH3.H2O的摩尔比为1∶20∶17,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 g,正丁醇用量为3 mL,以0.15 mol/L的NaBr水溶液代替水相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增溶水量最大、成本最低。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粒径在50~60 nm之间,稳定时间在190 d以上,黏度、密度、腐蚀性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姜泽  胡宏 《贵州化工》2007,32(1):20-22
研究了硫酸铵-硫酸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湿法磷酸体系浮选碘(I-)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1.0g(NH4)2SO4存在下,体系中硫酸铜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用量分别为(2.4×10-2mol/L)0.5ml和0.025g,I-与Cu(Ⅱ)形成的CuI沉淀能被CTMAB浮选,而其它非金属离子不被浮选,从而实现碘(I-)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本法对湿法磷酸中微量碘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用表面张力法和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二烷基三乙基溴化铵(DTe AB)和十二烷基三羟乙基溴化铵(DTHAB)在离子液体硝酸乙胺(EAN)中的表面活性以及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头基结构的微小变化,对表面活性剂在离子液体中的自组织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头基区羟基官能团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聚集更是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表面张力法和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二烷基三乙基溴化铵(DTe AB)和十二烷基三羟乙基溴化铵(DTHAB)在离子液体硝酸乙胺(EAN)中的表面活性以及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头基结构的微小变化,对表面活性剂在离子液体中的自组织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头基区羟基官能团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聚集更是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11):2550-2554
将0. 5 g土壤进行消解,采用碘化钾-Cd(Ⅱ)-罗丹明B离子缔合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镉,最佳反应条件:加入2 m L浓度1 mol/L H2SO4,20%碘化钾-抗坏血酸溶液3 m L,显色40 min,在波长588 nm处测定离子缔合物吸光度。结果表明,Cd(Ⅱ)浓度在0. 25~2. 0μg/m L范围内符合郎伯-比尔定律。本方法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方法检出限2. 1μg/kg,加标回收率98. 90%~100. 60%。实验表明,校园内土壤镉含量0. 035~0. 050 mg/kg范围内,几乎无金属镉污染。  相似文献   

17.
α-癸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然油脂基两性表面活性剂á-癸基甜菜碱(α-CB)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八聚乙二醇正十二烷基单醚(BL-8SY)复配的二元混合体系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各类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α-CB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性表面活性剂α-CB与BL-8SY复配时近似于理想混合,与DTAB复配时有较弱的协同作用,而与SDS复配时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对滑石粉进行改性,研究了制备有机滑石粉的适宜条件及其对废纸脱墨废水的CODcr去除的影响。当pH=6,CTAB-滑石粉用量为15g/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铝用量为5mL/L, 搅拌时间20min,CODCr去除率达82.1%以上。  相似文献   

19.
4-氰基四氢吡喃-4-甲酸乙酯固液相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锋  陆明  刘福萍  何育苗  李江 《精细化工》2008,25(6):614-617
以二氯乙醚与氰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4-氰基四氢吡喃-4-甲酸乙酯。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溶剂、温度、反应生成的水、碳酸钾颗粒大小对产物收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DMF为溶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MAB)为催化剂,用量为与原料摩尔比0.05∶1,分离出生成的水,碳酸钾颗粒体积比表面积大小为6.72×104m-1,反应温度153℃,产物收率为90.6%,反应时间为2 h。实验还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发现该反应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四丁基溴化铵(TBAB)、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作催化剂的Kapp(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0.013 36、0.011 58、0.003 43、0.01 738 L/(mol.min),氰乙酸乙酯与二氯乙醚反应的活化能为58.94 kJ/mol。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LMC)及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6)醚(AEO6)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计算了DLMC及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能参数;应用正规溶液理论得到复配体系内表面相和胶束相中2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在25℃,0.1 mol·L-1NaBr水溶液中,DLMC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1×10-4mol·L-1,cmc下的表面张力(γcmc)为30.3 mN·m-1;DLMC/DTAB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均比单一组分要低;DLMC/AEO6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随着DLMC组分的增加先减小后有所增加。复配体系在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及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