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SiO_2-MPS),再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iO_2-MPS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未改性和改性SiO_2与PMMA共混制成预分散母料,再分别与PMMA熔融共混制备纳米SiO_2/PMMA透明复合材料。用FTIR、TG和SEM对不同表面处理的纳米SiO_2和纳米SiO_2/PMMA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冲击强度、接触角和透光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MPS/PMMA复合材料中纳米SiO_2与MPS、MPS与PMMA间形成化学键,接枝率分别达到10.01%和22.95%,SiO_2-MPS-PMMA在PMMA中分散性最好,团聚现象明显减少,与纯PMMA相比,SiO_2/PMMA、SiO_2-MPS/PMMA和SiO_2-MPS-PMMA/PMM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与水接触角均略有提升,透光率达到90%左右,最高可达94.2%。 相似文献
2.
氰酸酯树脂的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氰酸酯树脂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新一代高性能材料。介绍了氰酸酯树脂与热塑性树脂,橡胶弹性体,热固性树脂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共混名共聚改性的研究现状。树 相似文献
3.
PVC/ABS二元体系增韧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SAN,PMMAPS)和无机刚性粒子(超细CaCO3)对PVC/ABS二元体系的改性效果,并对不同产地的AB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元体系的韧性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添加小价量时增韧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通过熔融聚合法先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VA-gGMA),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对EVA-g-G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将不同质量分数的EVA-g-GMA加入到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共混物中,对共混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MA成功接枝到EVA上,随着EVA-g-GMA加入量的增加,PHBV与PLA的Tg升高,结晶度逐渐下降;分散相在PLA基体中的分散逐渐均匀,粒径减小,相界面渐渐模糊;在EVA-g-GMA加入后,共混物粘度升高,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可达290.9%和43.5KJ·m-2,三元共混物的水蒸气阻隔性相对于PLA/PHBV略有下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EVA-g-GMA的加入使得PLA/PHBV的整体性能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乳液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的同时,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制备了带有缩合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有机硅)共聚物(PB-g-(SAN-co-Si)大分子改性剂。采用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SAN接枝率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TEM显示乳胶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00nm,乳胶粒外分布有KH-570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硅粒子。FT-IR分析证实KH-570通过化学键接枝到PB链上。除通过自由基聚合外,SAN的接枝还可通过KH-570之间的水解缩合方式进行,KH-570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增韧聚苯硫醚的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双酚A型聚砜(PSF)、酚酞型聚醚酮(PEK-C)增韧聚苯硫(PPS)的破坏韧性和破坏形态。实验表明:PSF与PEK-C两种材料的加入都能改善PPS的冲击强度和破坏韧性。不同共混(加入)方法对PSF/PPS与PEK/-C/PPS两体系的增韧效果有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形态结构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POM/TPU合金,考察了TPU品种,含量以及形态结构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韧性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聚酯型的改性效果优于聚醚型,增容剂在促使分散相分数,增强两相间的界面粘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混方法以及所产生的形态结构对共混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以悬浮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二元乙丙橡胶(EPM)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MMA-AN)的共聚物(EPM-g-MAN),用其与SAN树脂共混制备了耐老化黄变性能优异的高抗冲塑料AEMS。研究了EPM/MMA-AN的接枝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CR)、接枝率(GR)、接枝效率(GE)以及AEMS抗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N在MMA-AN中的质量百分率(fAN)为15%,EPM在反应物EPM与MMA-AN中的质量百分率(fEPM)为60%,BPO用量为0.6%,接枝体系的CR、GR和GE分别为89.1%、32.9%和55.4%,在此条件下EPM-g-MAN对SAN树脂有较高的增韧效率,其AEMS在EPM含量为25%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了55.9kJ/m2。TEM分析表明,在AEMS中EPM相以平均径向尺寸约0.15μm的串珠形态构成的近连续相结构均匀分布于SAN基体中,SEM分析表明其AEMS的冲击断面呈须根结构,其增韧机理为剪切屈服机理,从而赋予AEMS以高抗冲韧性。DMA分析表明,以fAN为15%合成的EPM-g-MAN与SAN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缩聚物/加聚物复合胶乳的制备 Ⅰ.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乳液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制备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的复合胶乳水分散体系,考察了不同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单体浓度对复合胶乳粒径、接枝率、分子量的影响,并对这类复合胶乳体系的接枝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增大,粒径增大,分子量减小,接枝率增大;乳化剂浓度增大,分子量和接枝率变化不大,粒径则有下降趋势;环氧树脂浓度增大,粒径倾向于增大,分子量和接枝率则显著降低。说明缩聚物/加聚物接枝乳液聚合与一般乳液聚合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SEBS-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丙烯酸(AA)接枝SEBS树脂。经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到SEBS树脂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单体接枝效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接枝反应的适宜条件:温度为90℃,引发剂用量为聚合物的10%,丙烯酸用量为5mL,时间6h~8h。 相似文献
15.
提高Span-80乳化剂透光率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 PP型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对油相计量的要求 ,针对 Span- 80乳化剂生产过程中产品透光率偏低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找到了提高 Span- 80乳化剂透光率的方法 ,并较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MCS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EI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氯化聚乙烯(CPE)、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接枝型MCS树脂,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以及产物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ABS树脂合成中影响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以K2S2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了一系列PB-g-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和橡胶(PB)含量对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K2S2O8引发剂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氧引发剂K2S2O8用量逐渐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引发剂用量大少时,不能满足聚合要求,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会降低.随着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随胶含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经逐渐降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在PB含量相同时,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的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比采用K2S2O8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高。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环氧树脂亲水性能低,不适合制作涂料。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环氧树脂为原料,通过2步聚合法合成了亲水性能较好的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接枝共混物。利用Spectrum BXⅡ红外光谱、JGW-360型接触角测定仪、TH-5000N型电子万能试验机、METTLER-TOLEOO型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PU/EP接枝共混物的价键结构,PU与EP的配比对其亲水性、吸水率、力学强度和损耗因子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步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PU/EP接枝共混物;随着PU含量的提高,PU/EP接枝共混物的亲水性、吸水率和拉伸强度都有所提升,剪切强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内耗峰呈现先变窄后变宽的趋势;PU和EP含量分别是60%和40%时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介绍了ABS树脂的工业生产技术,乳液接枝一本体SAN掺混生产技术和连续本体聚合法,以及近年来ABS技术的发展况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改性技术、新兴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在ABs附脂合成上的应用,以及ABS专用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