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徽州民居的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实的调研,对徽州民居色彩从外到内作系统总结分析,总结其基本成因,归纳其色系变化,展示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旨在激发探索其深远的文化内涵与构成法则,为现实生活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徽州传统民居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极悦  程硕 《安徽建筑》2001,8(3):21-25
日本建筑学家在<中国民居研究>一书中这样描写徽州传统民居:街巷又深又窄,阳光射不进去,但可以看到明亮的天空.  相似文献   

3.
张莹  钟杰 《华中建筑》2011,29(5):66-69
该文通过对黟县宏村、卢村二典型传统民居进行夏季、冬季温湿度实测,分析徽州传统民居在夏冬季节时室内的环境特征,发现夏季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传统民居一楼厅堂依然能够取得良好的舒适度,而在应对冬季的极寒气候条件下却显得尤其的不足。并考虑实际情况,对徽州传统民居环境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浈 《建筑师》2014,(5):88-94
本文结合近年考古实践的最新成果,以尺度的确定和使用作为主要探讨对象,阐述了我国的早期营造尺度的确定方法,历代标准尺的确定及其绝对尺度地变迁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古代营造尺的使用,营造尺和标准尺的关系,地域尺度即"乡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地域尺度的分布范围、使用方式及研究意义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徽州民居的建筑色彩、山墙、天井、庭院、梁架结构、雕刻艺术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挖掘徽州民居的特色与成因,展现民居背后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6.
徽州传统民居宅门入口空间的多样及其与周边微环境的空间秩序,反映了传统徽州人的居住境遇和生活文化。本文引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传统宅门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类型及演变发展的过程,旨在探索徽州宅门入口空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对现代建筑大门入口空间创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胡云 《建筑》2002,(8):46-48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建筑经验。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内容之一 ,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形式 ,也是最基本最大量的建筑形式 ;因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 ,且又与各地域人民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故而它具有较明显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我国地域广袤、地形气候复杂多变 ,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 ,和各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社会心态、人文条件、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等 ,应运而生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形式。它们在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外观造型和细部刻画上存在着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8.
民间艺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与传统发展密切相关,包含了材料技艺、社会信仰、乡民的价值观念、角色认知、生产生活行为中衍生的文化载体。基于此,本文从文化表征、认同、混融三方面探究了徽州传统民居中民间艺术文化意蕴,希望能够对民间艺术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赵勇  王焕燃  赵刚 《安徽建筑》2010,(6):33-34,39
当下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民居的发展并不能适应社会更新的节奏与发展趋势。随着地域的更新与建筑文化转变速度的加快,传统民居的发展需要融入新的社会观念与新的文化思考,徽州传统民居的当代置换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文章将通过对徽州民居特征及内涵的研究,结合实例的分析探索其当代置换的方向及内容。  相似文献   

10.
《安徽建筑》2019,(12):173-175
徽州传统民居是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施工技艺完美结合的代表实例。然而,现代化的生活对建筑节能提出更高要求,徽州传统民居已无法满足。文章对徽州传统民居能耗问题进行分析,从墙体、屋顶、天井、门窗四方面提出改造设计,力求在保持民居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增强房屋的整体保温隔热性能,使传统风貌与现代技艺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类型学下的传统徽州民居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茜  程悦 《安徽建筑》2008,15(2):18-20
文章通过对传统的徽州民居进行类型学分析,试图探索其文化传统中相应的精神原动力,注重传统民居中内在不变的"原型",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来解析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实践,以期在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能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尺法是传统营造研究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基准尺长是研究营造尺法的先决条件。本文指出了营造尺基准尺长获取的三种方式,即实物测量、口诀换算和文献推算, 解析了乡土营造中“一地多尺”现象的原因和处置方案; 进一步阐述了传统营造尺法的两个基本的方向,即“整数制”和“压白制”,并细划了其具体类型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溪水潺潺流过,弄皱了一池碧波,涟漪中的风景泛起阵阵轻晕,不知是这柔和的诗情画意和着清风的律动在流转变化,还是这如盖苍穹下的山清水秀让人禁不住心旌摇动。顺着河流的方向,走上铺满青石板的小道,我知道它通向哪里,因为在远处的树影中早已隐约出现了一片白墙黛瓦的古老村庄。  相似文献   

14.
徽州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进行了温湿度、风速及黑球温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并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当地居民的热感觉和热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各主要使用房间平均温度为26.9~28.4℃,防热效果较好。但内部重遮阳、轻通风使得民居室内潮湿;空斗墙具有良好的隔热降温作用;轻质屋顶构造造成了顶层温度高于底层,甚至夏季无人在顶层居住;实测中性温度为29.1℃,预测中性温度24.3℃。针对徽州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当地居民热舒适需求进行统计研究,为当地民居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江天畅  田田 《安徽建筑》2013,(6):53-55,76
徽州传统民居,一片曾经的世外桃源,她是徽州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从探讨徽州传统民居适应现代居住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以保持徽州传统民居能够长久居住为目的,以不破坏徽州传统民居建筑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结构为前提.对徽州传统民居内部从通风、除湿进行改造,使其在宜居性方面有显著提升。只有让人住进老宅,才能更好的保护老宅。  相似文献   

16.
低碳作为时下最流行的话题,人们开始逐步把它实施到各个领域中。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其中包含许多低碳理念,值得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与生产中学习并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选取四川省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与安徽省黄山市郭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测绘数据对民居街巷空间进行比较分析,川西民居街巷空间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尺度亲切,形成活跃的商业氛围。徽州民居街巷空间与水系结合紧密,街巷界面相对封闭,与其居住功能相适应,整体空间静谧单纯。两者特点的形成并非早期移民文化对当地文化单向的冲击,而是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审美品味与社会伦理等地域性因素影响下,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徽州民居的建筑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古民居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理论的探讨入手,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徽州民居演变过程中所包含的建筑类型学思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思考,发表了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19.
要徽州民居的天井在诸多方面对其室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然而研究表明徽州民居内部存在通风不均匀的状况,徽州民居自身外墙开窗不足,缺乏风压通风是主要原因之一。采用CFD模拟的方式探索徽州民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方法,以期应用于新民居建设,实现低代价节能。研究发现竖长型天井综合效果最佳,迎风面略增加开口能显著降低总体空气龄,背风面开口能产生穿堂风,而其位置对于室内总体空气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界定,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清末(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水口等民用建筑群体。其中心地带为原徽州府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由于徽州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诸因素的特殊性和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使得徽州地区至今仍较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原貌格局,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信息,人们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习惯。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的今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人文精神及各民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