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私保护是当前网络应用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加强隐私保护,在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实现资源访问.针对匿名访问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PKI/PMI证书的认证方案,即在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引入可信第三方,利用角色说明属性证书RS-AC和角色分配属性证书RA-AC,实现匿名认证.理论分析证明,该方案具有安全性、匿名性和不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王震  范佳  成林  安红章  郑海彬  牛俊翔 《软件学报》2019,30(6):1705-1720
随着互联网中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身份认证已成为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身份认证手段暴露出一些弊端,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对身份认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认证身份的同时需要保护用户的身份隐私等.采用匿名认证技术可解决用户身份隐私泄露的问题,但目前大多数方案未考虑可监管的问题,一旦用户出现不诚信行为,很难进行追责,因此,需要在匿名认证过程中建立监管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和需求,主要设计了一种可监管的匿名认证方案,通过匿名证书的方式确定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和使用权限,同时,用户在出示证书时可选择性地出示属性,确保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过度暴露;此外,方案中引入监管机制,可信中心(CA)对匿名认证过程进行监管,一旦出现欺诈行为,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该方案主要采用安全的密码学算法构建,并通过了安全性的分析证明,能够高效实现可监管的匿名身份认证,适宜在区块链(联盟链)和其他具有匿名认证需求和可监管需求的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基于链路层的保护前向安全的位置隐私相互匿名认证方案,指出该方案在认证阶段并未完全实现用户匿名认证,同时还存在假冒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安全问题,进而提出一个改进的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建立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和单向哈希函数上,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为每个用户生成不同的认证参数,并采用随机掩蔽技术实现用户的匿名隐私认证。安全性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抵抗假冒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实现用户完全匿名认证,达到保护移动用户隐私的目的,并且未增加移动用户的计算量和系统的通信量。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目前数字化图书馆安全认证所面临的问题,然后在分析PKI、PM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公开密钥证书和属性证书的双证书联合认证方案。其中使用公开密钥证书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属性证书实现用户的授权访问,能够保证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该方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数字图书馆安全认证的要求,从而方便灵活地实现对数字资源的安全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性的匿名需求,论文在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双向匿名认证协议,该协议提出移动互联网络通信中的匿名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案,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使移动网络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分析表明协议具有很强的匿名性,而且高效可行,满足移动互联网络匿名性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NFC设备进行移动支付时产生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NFC设备认证模型,采用直接匿名认证方案实现了移动平台和服务提供商的双向认证。分析表明,颁布者对服务提供商的资格认证以及移动平台对服务提供商证书的认证能够防止恶意服务提供商的攻击,并且该方案可在不泄漏移动平台配置信息和平台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移动平台的可信认证。更重要的是,本协议可在用户身份匿名的情形下借助颁布者实现对用户个人账户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基于指纹的网络身份认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网络安全是目前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确定用户身份以控制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先简要介绍身份认证的概念的技术,在分析和比较各种生物认证技术后提出,利用指纹作为身份认证的依据并结合网络传输加密是控制用户访问、保护信息系统的可靠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基于指纹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把匿名认证抽象为一个具体的安全多方计算问题,转而寻求对该具体问题的求解。基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理论,构建了一个匿名认证模型。继而设计了一个两方安全计算矩阵与向量乘积协议,并基于该协议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安全、高效,存储开销小,特别适宜于资源受限的设备或网络。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服务系统为每个用户提供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服务,但用户模型的建立和更新依赖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在着隐私泄漏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用户使用个性化服务的意愿.本文基于可信计算环境下直接匿名证言方案的可变假名机制,设计了一个面向通用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服务的匿名认证方案,并针对付费系统的匿名保持问题做了进一步改进.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个性化服务提供者可以鉴别用户是否合法付费用户,并具有何种访问权限,但无法确定用户的具体身份,即使服务提供者将访问信息泄漏,也不会危及用户隐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Mobile Ad Hoc网络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匿名认证协议,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隐藏通信节点真实身份的机制,提高对恶意攻击的抵御能力。端到端的匿名认证进行基于对称和非对称密钥加密的三次握手,在成功完成认证过程后,安全的复合匿名数据通道才能被建立。匿名由拥有随机选择伪身份的用户来担保,网络节点公开认证并且独立于用户的伪身份。文章通过一个网络模型介绍了该协议的执行过程,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