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九华山寺庙建筑卓著,它是我国四大佛教重地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山上寺庙最早建于东晋,到明清极盛时期,大小寺庙有二三百座。现存寺庙56座,大都在明清时期重建,其中主要寺庙有肉身宝殿、化城寺、祗园寺、地藏禅林等。九华山寺庙众多,建筑风格独特,寺庙虽规模不大,确庄严雄伟。在建筑造型上采用宗教建筑气氛与地方格调色彩相结合,很有皖南建筑独特的风韵。九华山寺庙建筑,以它的灵活布局,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丰富的皖南格调,而独具一格,名列于世界佛教寺庙建筑之林,成为中国寺庙建筑的光辉遗产。  相似文献   

2.
金瓯卜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54-56转57
西藏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班禅行宫等都体现了西藏建筑中庙宇和宫殿的重要地位。其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重色彩、富装饰,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加以融洽和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座古建筑都可以从建筑物上追溯许多往事。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点,同时建筑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增进了各国的友谊,各国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应坚决反对建筑的简单化、一律化,提倡多样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座古建筑都可以从建筑物上追溯许多往事。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点。建筑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增进了各国的友谊,各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反对建筑的简单化、一律化,提倡多样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产物。伊斯兰寺院有她独特的传统风格,初起时原属阿拉伯建筑系统。伊斯兰国家建筑大体分为两类,非宗教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礼拜寺院、祠墓尖塔、雕刻纪念物等属于宗教性建筑。本文主要对伊斯兰建筑式样与艺术特征、规模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在人们的信仰下,起到了对建筑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产物。伊斯兰寺院有她独特的传统风格,初起时原属阿拉伯建筑系统。伊斯兰国家建筑大体分为两类,非宗教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礼拜寺院、祠墓尖塔、雕刻纪念物等属于宗教性建筑。本文主要对伊斯兰建筑式样与艺术特征、规模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在人们的信仰下,起到了对建筑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宗文 《古建园林技术》1984,(3):25-30转20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产物。伊斯兰寺院有她独特的传统风格,初起时原属阿拉伯建筑系统。伊斯兰国家建筑大体分为两类,非宗教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礼拜寺院、祠墓尖塔、雕刻纪念物等属于宗教性建筑。本文主要对伊斯兰建筑式样与艺术特征、规模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在人们的信仰下,起到了对建筑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美萍 《建筑师》2020,(5):6-15
本文介绍了西方关于建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概况,以期为国内更好地理解建筑再利用问题以及将来 开展相关研究、教学和项目实践提供些许参考。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建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从建筑学领域和遗 产保护领域这两个方面分开阐述,建筑学领域关于建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类型学、技术派、建筑策略和 室内设计等方向,遗产保护领域关于建筑再利用的专门讨论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主要包括适应性再利用、可持续 再利用和共同演变式再利用等方向。第二部分介绍了建筑再利用的教学情况,首先以米兰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建 筑学科下关于建筑再利用的专业课程教学,接着以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等高校为代表介绍 了关于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专业硕士培训项目,最后介绍了欧盟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再利用以及其他高校关于建筑 再利用的硕士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2.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枝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大陆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传播和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延续之“双重维度”视域,阐述“新派”建筑师通过结构理性、功能主义与文人生活审美价值的融合,对现代中国建筑之“形态功能”范畴的求索与开拓,呈现1950—1960年代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13.
民间住宅是我国古代建筑中颇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吴县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它的地理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形成了吴县特有的住宅形式。吴县明、清两代的建筑艺术特色和风格是大同小异,外观恢宏,粉墙黛瓦,造型轻巧,色彩淡雅,内观华丽,梁架工整,装修洗练,彩画富丽,雕刻精致。  相似文献   

14.
杨新平 《古建园林技术》1987,(16):35-36转37
凤凰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为南方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它对研究我国伊斯兰教及其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历来被伊斯兰教学者和古建筑学者所推崇。凤凰寺在建筑结构形制、装饰艺术等方面,基本遵循伊斯兰教寺院建筑原则的同时,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的某些做法,形成了中国式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5.
会馆是同乡人在异乡修筑的聚会联络和办事的馆堂,兴起于唐代。天津会馆的兴起在清朝康熙年间。广东会馆是现存装修最精美,规模最大的一座,后成为全国第一家戏剧博物馆。天津广东会馆采用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体系,融合了北方和南方建筑手法,瓦顶和墙体为北方风格,内檐和兴修又具广东潮州建筑的特色,为我国稀有的会馆建筑。会馆的装修,采用重点装饰的处理方法,以木雕为主,辅以砖、石雕刻,无一不精。广东会馆戏楼的伸出式舞台,符合各国现代剧场舞台设计家所追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整个人类文化不是唯一模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不同。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建筑文化中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许多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已不满足于现代建筑的单一文化模式,而纷纷提出对本国、本地区文化的再认识。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发展现代化建筑的同时,如何实现不失其文化特点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建筑空间布局彰显的是理性的技术制造,给予人的是威严和压迫之感,而后现代建筑哲学与文化则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筑空间布局的解构,绽现了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主体游戏。在此游戏中,人与建筑的始源一体关系得到了揭示,无主体游戏的建筑空间布局才真正成为适于生命栖居的本真生命家园。  相似文献   

18.
乾隆时期的古建筑,现今保存完好的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盘山、沈阳等我国北方地区。乾隆皇帝对宫殿坛宇、名胜古迹作过许多考证,留下了大量对建筑和园林艺术有着独特见解的诗文。乾隆时期的建筑将各民族建筑手法融合,皇家园林大量吸取了江南造园手法,使得造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西欧建筑的传入,不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整体到局部,对丰富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乾隆时期兴建的建筑已从总体规划出发,在群体建筑布局的基础上设计个体建筑,因此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和谐而统一。乾隆时期的建筑活动,形成了这一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但是该阶段由于追求华丽、崇尚新奇,过分加工润色,使得建筑有了追求华而不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王贵祥 《建筑师》2018,(6):81-89
本文从吴焕加教授先后出版的两部理论专著《建筑学的属性》《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出发,对这两部建筑理论专著,特别是后者作简要概述,并从这部新著中提出的有关建筑学的本质、建筑艺术、建筑审美、中外近现代建筑几个方面,呈现笔者对这部书中所阐释观点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以在地性为研究视野,以史料的进一步考据为基础,再度近距离观照百年前苏工专建筑科的现代性构建活动,探明不同地方主导力量下该学科的创建初衷、发展定位,梳理建筑科建设主体人员的群体特征、地缘特征及差异性贡献,厘清在现代教学框架与在地性传统建筑碰撞下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建设,从原境上理解苏工专建筑科的建立动力与初始成长,提出苏工专建筑科的现代性构建带有鲜明的地方性色彩,伴随着原生建筑现代 性衍生的初始探索过程,进而讨论了在地性社会土壤与建筑教育现代性构建模式之间的复杂关联与多元可能之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