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缅怀陈植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列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我国八位前辈建筑大师*之中,跨入21世纪的惟陈植先生一人。他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学家,我国现代建筑事业起步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也是我国正规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建筑界庆贺陈老百岁华诞的信中写道:“在长期的建筑设计创作、建筑实践和教学工作中,教育、培养、熏陶、影响了整整一代建筑师。”他博学多艺,爱国敬业。提携后进, 桃李天下。诚恳待人,虚怀若谷。道德高尚,高山仰止。陈植大师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他的为人之道和敬业精神,时时令人缅怀不已。我们怀着对陈老治学为人的深深敬仰之意,追思往事,无…  相似文献   

2.
1983年4月25日邹德侬和窦以德两位先生对建筑界前辈建筑师陈植先生进行访谈。文章将该访谈录音转化为适当精练的文字,并对其中重点提及的论题进行梳理和解析。访谈涉及内容主要包括:具有突破性成就的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建筑创作中的传统与创新;民族形式与地方特色;个人创作、集体创作和长官意志等。陈植先生对解放前后直至1980年代初的经典、权威建筑作品直言不讳、中肯评析,对中国建筑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有着深入的思考和鲜明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童明 《建筑学报》2021,(10):97-121
杨廷宝先生是20世纪中国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他的建筑创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以及相应的社会历史阶段,设计作品逾百件,是刻录在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印记,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自立基初创到成熟发展的总体面貌. 杨廷宝先生接受过严格的西方古典建筑教育,也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对中国古典建筑做法深为熟谙,形成了广博渊深的学术造诣和坚实醇厚的创作素养.由此凝练而成的,是他作为一位建筑师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4.
扎哈·哈迪德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有争议的建筑师之一。从表面上看,一位现代建筑领域著名建筑师与中国古典园林是不同风格也毫无关系的,建筑师本身成长的经历也没有多少中国文化背景,但这两者之间在表意性、构成手法和空间处理上却存在有很多话题。把中国古典园林同哈迪德一起解读,可为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华 《建筑学报》2021,(10):70-78
如何理解、认识和反思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成就和贡献,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杨廷宝,作为现代意义上建筑职业和建筑实践在中国的奠基者与代表人物及卓越的建筑教育家,其意义不仅在于优秀的作品,而且在于他对建筑职业和专业在现代中国形塑过程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建筑作为一种职业实践的知识为切入点,以现代意识和民众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为背景,从立场、观念、类型、路径等方面对杨廷宝的思想和实践特点进行解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与20世纪早期功能主义的比较,重新思考这种知识的特点,及现当代中国建筑研究中的一些理论与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开题人黄元炤,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学者,专栏作家,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作为一位从事建筑历史研究的人,关注建筑师一直是我长期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不只关注老一辈建筑师们对于建筑学领域各方面的贡献,也关注新一代建筑师他们对于建筑的追求与渴望。老一辈建筑师们也曾年轻过、初出茅庐的办学与实践,并受到各界的瞩目,比如:1893年生的柳士英先生,在他  相似文献   

7.
建筑教育     
《建筑学报》2021,(9):114-115
梁思成先生一手创办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1928年梁思成学成归国,即赴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任系主任,他一生的教育事业由此发轫.在东北大学期间,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同窗陈植、童寯等共同执教,开创性地将西方古典主义学院派的"布扎"(Beaux-Arts)建筑体系移植到中国.梁思成在1932年7月写给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的祝辞,向学子们充分阐明了他对建筑师这一职业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建筑现代化、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中国建筑师面对的世纪课题。“三化”与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特点有关。建筑首先是器物文化,位于文化的外围,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有灵活性、变异性。中国现代建筑在近代出现历史性的转型、转制、转轨。历史的中国建筑单源又一元,现在是多源又多元。中国建筑现代化是必须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本土化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9.
曾艺君 《四川建筑》2000,20(Z1):123-124
1999年6月,在中国北京,举办了20世纪最后一次建筑师的盛会--北京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及21届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来自各国的建筑师围绕大会的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总结了20世纪的建筑发展历史,深入探讨符合人类广大利益的跨世纪的建筑发展问题.大会通过了由吴良镛先生撰写的<北京宪章>,这一重要文献将对21世纪建筑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界对世界建筑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基于对史料的发掘和大量当事人访谈,以期对解放以来豫园的修复过程加以回顾;初步梳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豫园修复的过程,研究其中陈从周先生的造园思想与保护理念、实践意义和学术贡献。并进一步针对传统园林修复史研究方法与园林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顾凯 《建筑师》2019,(1):66-72
将陈从周的中国园林研究放入学术史的脉络情境,重点考察陈从周与刘敦桢、童寯两位前辈的关联,在认识学术影响的同时也关注陈从周先生园林研究的自身独到特色,从而更清晰地理解陈从周先生的中国园林研究的历史贡献,并对20世纪中国园林学术史得到更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浩 《建筑师》2021,(2):120-126
本文针对“梁陈方案”究竟为何未能获得政府采纳的问题,结合城市规划老专家的访谈,从规划技术、财政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和外交等几个方面,对规划决策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和讨论.各方面因素对规划决策产生影响的程度以及优先次序是截然不同的,呈现出分层现象.在70年前的时代条件下,“梁陈方案”未能获得政府方面采纳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4.
赖德霖 《建筑师》2019,(4):24-33
《北窗杂记》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建筑史学家、建筑评论家和优秀的社会批评家与思想家陈志华在1980—2012年间为《建筑师》杂志所写的系列专栏文章,反映出他对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发展、建筑创作以及历史遗产保护等诸多事业所做的深入思考。由于各篇均无标题,因而给后人检索查阅造成了困难,也妨碍了研究者对这些文字作整体性把握,并据之了解作者本人关注的问题及其思想的发展脉络。针对这一不足,本文首先根据内容对131篇文章进行分类并代拟标题,借此梳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面对的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建筑创新以及文物建筑保护相关的主要问题,进而例举他的主要观点,以期对这批杂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作一较为完整和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赖德霖 《建筑师》2018,(5):15-22
20世纪中国园林美学研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众多学者在法、变、境、情诸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明清以来中国园林美学的不同追求,即本文借用清代诗学理论所归纳的"肌理说""格调说""神韵说"和"性灵说"。陈从周以其对生命的热爱,对性灵的追求,在文学、艺术和建筑学诸多领域的精湛学识,对实地和遗存乐此不疲地探访,对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以及对园林营造的躬自实践,在所有这些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以诗法画理和实践经验入"肌理说",以诗词、戏曲品鉴补"格调说",在建筑界开园林"意境"品评之先,带动"神韵说"发展,并通过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园林的生命和情感表达,在中国园林美学的"性灵说"方面独树一帜,从法、变、境到情,揭示了中国园林美学的一个新境界,并代表了对于"诗意栖居"理想的一种东方式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玻璃幕墙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确保玻璃幕墙工程质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