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BA-St-MAA复合乳液共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体系在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共聚合行为,比较了不同乳化剂浓度对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还从粒子大小、形态、分布以及羧酸分布和胶膜性质等方面探讨了复合乳液的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3.
PBA/αMS-AN核壳乳液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用石油化工副产物α-甲基苯乙烯(αMS)代替通常使用的苯乙烯(St)或甲基丙烯醚甲酯,利用其成本低,本身不易均聚,但易与丙烯腈(AN)共聚的原理用其共聚物作为壳层,采用分段乳液聚合法,得到了具有PBA/αMS-AN核壳结构的高分子复合乳液。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聚合反应配方及加科方式,通过红外分析法(IR)、透射电镜法(TEM)、差热分析法(DSC)等手段,对该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了该共聚物为核壳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直(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5.
MBHD四元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含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四元共聚物乳液(MBHD乳液),研究了乳化单体加入方式、聚合温度、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配比和用量及HEMA和DMAEMA用量对共聚物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间歇聚合过程由于水相成核较多而使所得乳液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宽、乳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较大,官能团单体HEMA和DMAEMA用量增大使共聚物乳液的表  相似文献   

6.
首先以Span80的正己烷溶液构成连续相,然后向连续相中滴加分散相丙烯酰胺(AAM)及其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水溶液,得到逆浓乳液,然后再滴加引发剂、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还原剂焦亚硫酸钠(SMBS)的水溶液,聚合反应在室温进行,几秒钟内即可完成,生成白色糊状产物,得到的体系用正己烷稀释后,加入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及其交联剂1,4-二乙烯基苯(DVB),再加  相似文献   

7.
PS/P(BA-BOA)核壳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S/P(BA-BOA)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聚合方式等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乳液的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S/P(BA—BOA)核壳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S/P(BA-BOA)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聚合方式等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乳液的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乳液共聚合分别合成了两种具有互补结构的共聚物乳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聚P(MMA-BA-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P(MMA-BA-VP)。通过^1H-NMR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投料组成的关系;通过FR-IR、DSC、表 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氢键相互作用及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导致复合体系表面降低、拉伸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PBA/PMMA型核壳结构增韧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及其扩径聚合的方法,得到了粒径从0.078um至1.38um的窄分布的BA(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的PBA橡胶核,然后,进行PMMA的壳层种子接枝乳液聚合,得到PBA/PMMA核壳结构胶乳,乳液经破乳过滤干燥后得到核壳结构增韧剂,发现随着橡胶相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BA胶粒表现双键含量增加;核壳复合粒子表观羧基的含量可以用电位滴定法获得。实验表明,进行壳层混合单体(MMA、MAA)接枝时羧基主要分布在胶粒的浅层;核壳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较大影响。利用LS激光粒径仪测得胶粒的大小及其分布;同时,TEM照片显示了核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HMS/BA复合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离心稳定性以及耐热耐寒性。结果表明,该乳液对Cl^-和SO4^2-的临界凝聚浓度(CCC)分别为0.327mol/L和0.200mol/L,优于阴,阳离子型聚硅氧烷乳液,特别是耐SO4^2-性;对酸,碱的CCC值介于阴,阳离子型乳液之间;乳液的平均粒度随酸,碱及电解质浓度甚微。  相似文献   

12.
PHMS/VAc/NMA复合乳液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HMS/VAc/NMA复合乳液,较详细地讨论了乳液的组成结构,并对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等性质作了研究。研究证明,该反应的本质是活泼氢对不饱和C=C的自由基硅氢加成,同时也存在少量的均聚反应,复合乳液由PHMS/VAc/NMA接枝共聚物与PVAc均聚物组成,乳液各项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3.
链转移剂对高团含量共聚物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合成了固含量70%、67%左右的BA/MMA/HAM、BA/MMA/MAA共聚物乳液。发现:链转移剂C12H23SH的使用,使乳胶粒粒径变大,乳液粘度变小,聚合物应力松驰时间缩短,未使用链转移剂的胶膜其拉伸为脆性断裂,使用的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为反应性助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和半连续法细乳液聚合制备了固含量为50%苯丙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反应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共聚乳胶粒子粒径及粒径分布变化、粒子数目变化及乳液稳定性的不同。结果表明,与一步法细乳液聚合相比,半连续细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增长缓慢,聚合稳定性好;乳胶粒径由156.8 nm增大到215.3 nm;粒径分布指数在0.151~0.254之间,乳胶粒子数目相对稳定;制备高固含量苯丙乳液贮存稳定性、冻融及钙离子稳定性比一步法细乳液聚合体系好。  相似文献   

15.
P-(St-BA-UA-Na+)高分子电解质胶乳微球的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十一烯酸的钠高分子电解质「P-(St-BA-UA-Na^+)」胶乳微球在离子介质中的物理化学进行了讨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介质条件下胶乳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认display status参与St,BA的共聚合链连于高分子链上可极大地提高乳化效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其用量对乳胶粒径影响在,介质pH对胶乳粒径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一种新的乳液聚合方法-超浓乳液聚合物备了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的复合聚合物研究了引发剂的含量,单体体积分数及乳化剂的复配等因素对聚全速率及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浓乳滞较之本体聚合可得到较高的聚合速率和更大的分子量,且可更容易控制所制备的乳胶粒径。  相似文献   

17.
St/BA/MAA复合胶乳粒子大小及羧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平平加OS-15为复合乳化剂,分别采用批量法、种子法、全滴加法和分步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复合胶乳。对复合胶乳的粒子大小及形态结构、羧基分布和碱增稠性能等进行测试;考察了复合乳化剂浓度和聚合方式对复合胶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制备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的复合胶乳水分散体系,考察了不同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单体浓度对复合胶乳粒径、接枝率、分子量的影响,并对这类复合胶乳体系的接枝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增大,粒径增大,分子量减小,接枝率增大;乳化剂浓度增大,分子量和接枝率变化不大,粒径则有下降趋势;环氧树脂浓度增大,粒径倾向于增大,分子量和接枝率则显著降低。说明缩聚物/加聚物接枝乳液聚合与一般乳液聚合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高固含量乳液(St/BA/AA)的合成、乳胶粒径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滴加预乳化液的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固含量高达65%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共聚物乳液,并系统研究了乳化剂含量、固含量、单体配比、功能单体浓度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子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及功能单体浓度增加,乳胶粒粒径减小,分布变窄;增加固含量、单体BA用量,乳胶粒径增大,分布加宽.高固含量(St/BA/AA)乳液的平均粒径在150 nm~500 nm范围内,粒径分散系数为1.06~2.5,乳胶粒子呈多分散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100 nm左右的均相交联共聚乳液(AC),并将其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接枝改性剂,原位接枝共聚和原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以制备高抗冲复合聚氯乙烯树脂(AC-PVC)。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EA用量对AC乳液稳定性及乳胶粒粒径的影响,模拟了AC乳液在三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性,并在20 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氯乙烯悬浮聚合试验,对不同分散剂用量下所得AC-PVC颗粒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釜粘釜现象明显改善,粗粒径的AC-PVC比例降低,且AC-PVC的抗冲性能显著提高,最高缺口冲击强度可达普通SG-5型PVC树脂的2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