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切片纺丝路线,探讨采用不同特性黏数([η])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制备超高强涤纶短纤维的可行性;并选用[η]较高的PET切片在切片纺工业化涤纶短纤维装置上通过纺丝温度、拉伸倍数、拉伸温度和热定型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调整优化,试生产超高强涤纶短纤维。结果表明:采用[η]较高的PET切片,选择合适的纺丝和后加工条件可以生产超高强涤纶短纤维;选择[η]为0.731 dL/g的PET切片为原料,在7500 t/a切片纺涤纶短纤维装置常规生产工艺基础上,调整纺丝螺杆温度为290~295℃、箱体温度为296~300℃,初生纤维断面不匀率小于等于1.21%,纺丝状况良好;调整水浴拉伸温度为70℃、总拉伸倍数为3.878、热定型温度为185℃,试生产的涤纶短纤维结晶度和非晶区取向有所增大,断裂强度达7.02 cN/dtex,达到了超高强纤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物理法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为原料,通过纺丝-拉伸法制备涤纶拉伸丝,从切片的外观特点、过滤性能、特性黏数及流变性能,以及拉伸丝的性能考察原料的可纺性及相应的纺丝、拉伸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再生PET切片为原料,在现有常规涤纶短纤维间接纺生产线上生产缝纫线用再生涤纶短纤维,探讨了其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粒子形状规整、过滤性能较好、特性黏数较高的再生PET切片具有良好的可纺性,纺丝过程中需根据切片的特性黏数调整纺丝温度,拉伸过程中需适当提高拉伸温度;采用特性黏数为0.737 dL/g的再生PET切片为原料生产1.33 dtex×38 mm缝纫线用再生涤纶短纤维,与以原生PET切片为原料相比,螺杆熔融温度提高8℃,箱体温度提高5℃,拉伸温度和定型温度分别提高3~5℃;通过生产调控,生产稳定性好,生产的短纤维断裂强度达到6.1 cN/dtex,其他质量指标达到原生涤纶短纤维优等品要求。  相似文献   

3.
查安霞  衣卫京 《合成纤维》2006,35(11):46-48
以竹炭母粒、聚酯切片为原料,在普通涤纶短纤维纺丝设备上纺制三维卷曲中空竹炭涤纶短纤维,并对其干燥、纺丝成形、拉伸、热定型等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原料的把关、前后纺工艺的调整,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三维卷曲中空竹炭涤纶短纤维。  相似文献   

4.
ECDP短纤维纺丝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常压沸染型阳离子可染涤纶(ECDP)短纤维与PET短纤维主要纺丝工艺条件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着重剖析了加工成形中纤维疵点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提出了ECDP短纤维纺丝温度要与切片特性粘数相协调,为减少后纺疵点,实际拉伸倍数应在3.5倍以上,拉伸温度70℃左右,拉伸速度80~100m/mi  相似文献   

5.
以特性黏数0.598 d L/g的高亲水聚酯切片为原料,采用双C型喷丝板生产高亲水中空涤纶短纤维,探讨了生产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高亲水聚酯切片的含水率小于30μg/g,组件初始压力9.5~11.0 MPa,纺丝温度276~282℃,环吹风温度23~25℃、速度1.0~1.1 m/s,拉伸槽温度58~63℃,紧张热定型温度140~150℃,总拉伸倍数2.20~2.25等工艺条件,纺丝过程稳定,后加工顺利;上述工艺条件下,生产的2.53 dtex高亲水中空涤纶短纤维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效果,断裂强度2.23 c N/dtex,断裂伸长率22.5%,回潮率1.17%,中空度大于等于20%。  相似文献   

6.
以锦纶 6为皮 ,涤纶为芯进行复合纺丝 ,探讨纺丝和后加工过程的生产工艺。指出 :生产中只要严格控制锦纶 6纺丝温度为 2 82℃ ,涤纶纺丝温度为 2 85℃、侧吹风温度 17℃、后纺总拉伸倍数 3.6 75、拉伸温度 6 5℃以及加强定型后的冷却 ,便可生产出质量稳定的锦涤复合纤维 ,其性能指标接近或超过锦纶短纤维。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棉型涤纶短纤维生产线上,通过设计专用中空喷丝板,适当改造环吹冷却、打包系统,增设中空纤维专用松弛热定形设备,成功生产出6.67 dtex中空涤纶短纤维,并探讨了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选择纺丝温度286~288℃、环吹风温度19~21℃、环吹风速度3.4~3.5 m/s、拉伸倍数3.0倍、拉伸温度85~90℃,生产的6.67 dtex中空涤纶短纤维的中空度可达30%~35%,产品质量满足后道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生产1.33 dtex×38 mm的涤纶细特短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当原料特性黏度在0.656~0.680 dL/g,纺丝温度在286~288℃,环吹风温在23~27℃,风速在1.4 m/s,风湿在80%,一级拉伸温度控制在33~36℃,二级拉伸温度在73~74℃,一级拉伸倍数在3.16~3.22,二级拉伸倍数在1.10~1.16时,成品丝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特性黏数为0.677 dL/g的有光聚酯切片熔融纺丝生产正三角形涤纶短纤维,探讨了切片干燥、纺丝成形、拉伸、热定型等对生产及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聚酯切片含水率小于28μg/g,纺丝温度282~286℃,纺丝速度930~950 m/min,拉伸温度60~70℃,总拉伸倍数3.50~3.65,生产稳定,得到的1.67 dtex有光正三角形涤纶短纤维截面清晰,异形度为55.1%,断裂强度为5.09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8.5%,180℃干热收缩率为8.4%。  相似文献   

10.
用聚酯瓶片回收料试纺涤纶长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酯瓶片回收料纺制涤纶长丝 ,研究了纺丝工艺对长丝性能的影响。采用的纺丝速度为80 0、1 0 0 0 m/ min,后拉伸倍数为 3.2、3.4倍 ,后拉伸热盘温度 75℃ ,热板定型温度 1 50℃、1 80℃。结果表明 ,选用合适的工艺能纺出合格的涤纶长丝产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PTT/PET自卷曲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特性黏度为1.25 dL/g的PTT切片(纺丝温度275~280℃)、特性黏度为0.50 dL/g的PET切片(纺丝温度260~265℃),特制的并列型复合组件,在拉伸倍数2.85,卷绕角6.5°,卷绕张力0.16 c N/dtex,卷绕速度4100 m/min的条件下,可生产出质量稳定、性能较好的PTT/PET自卷曲复合纤维,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艾宝泉  朱宝东 《合成纤维》2006,35(5):37-38,40
概述了利用现有中空纤维生产线开发1.56dtex×38mmPTT短纤维的生产工艺,讨论了纺丝、拉伸、热定型等工艺条件对生产的影响。指出切片干燥不需预结晶过程,纺丝温度应比纺PET低30℃左右,应选择较低的拉伸速度、拉伸倍率和组件压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含水率小于50μg/g的聚苯硫醚(PPS)切片熔融纺丝生产PPS短纤维,对纺丝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控制PPS切片干燥温度120~140℃,干燥时间8~10 h,纺丝温度330℃,环吹风温度23~26℃,环吹风速度1.3~1.6 m/s,拉伸槽温度90~100℃,紧张热定型温度150~180℃,单体抽吸速度0.4 s/min,总拉伸倍数3.4~4.4,纺丝过程平稳,生产2.22 dtex PPS短纤维断裂强度大于等于4.2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4.2%。  相似文献   

14.
双组份PE/PET同心皮芯型复合短纤维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海云  许志 《合成纤维》1999,28(5):56-58
介绍了用纽马格双组份复合纺短纤生产线生产PE/PET的工艺,并对原料、纺丝温度、冷却条件、后拉伸倍数、卷曲、松弛定型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纺丝温度.冷却条件,后拉伸倍数在3.5左右,松弛定型温度105℃时,可生产出质量稳定的PE/PET同心皮芯型复合短纤维.  相似文献   

15.
聚乳酸短纤维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聚乳酸短纤维的生产工艺。生产中,干燥温度控制在120~130℃,选择转鼓干燥方式,使切片含水低于1.5×10-4;纺丝温度设定在200~230℃,纺丝速度控制在600~1300m/min,纺丝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提高 1.33dtex缝纫线型涤纶短纤维强、伸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璇 《合成纤维》2006,35(10):39-41
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纺速、拉伸倍率、DF3出口处丝束温度对1.33dtex×38mm缝纫型短纤维强、伸度的影响,结果证明:对成品纤维强度的影响依次为拉伸倍率、纺速、DF3出口温度;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依次为拉伸倍率、纺速、DF3出口温度。在实际生产中,选用纺速1300m/min、拉伸倍率3.7、DF3出口温度190℃左右的生产工艺,可生产出断裂强度为6.20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3%±4%的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工业用呢行业对纤维原料的技术要求,以增粘聚酯(PET)和尼龙66(PA66)为原料,生产出PA66/PET工业用呢用复合短纤维,探讨了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选择PA66/PET质量比为60/40,纺丝温度为298℃,第一拉伸倍数为3.8,第二位伸倍数为1.15,第一拉伸温度为85℃,第二拉伸温度为100℃,侧吹风温度18℃,风速1.0 m/s,可生产出质量较好的33 dtex×76 mm的工业用呢复合短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