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临界产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燕妮  邓勇  陈刚 《岩性油气藏》2009,21(4):108-110,119
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的储集空间主要由缝、洞组成。在开采过程中,底水锥进机理与常规底水油藏有所区别,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根据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缝、洞分布不均匀及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将储层抽象成为渗透率突变的地质模型,定义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并基于达西定律,利用常规底水油藏Dupuit临界产量公式推导出了缝洞型底水油藏油井的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继而分析了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在油井钻遇不同部位情况下对油井临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油藏是一种多重介质的溶缝洞型油藏.储层一般为块状分布,构成多个单独的储集系统,开发过程也是以单井或井组为基础的独立开发单元.分析油井见水特征及见水方式对控制边底水的突进和底水锥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根据见水特征分析储层特征.以轮古2井区和桑南西区块为实例分析了油井见水特征,将其见水特征分为4种类型,即水锥型、层状型、裂缝型和条带型.根据见水特征来认识储集层特征,同时提出了控制油井含水和边底水突进的措施.根据见水类型分析,可以以不同类型的缝洞单元为油藏管理对象,对不同类型缝洞单元采取不同的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3.
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水锥风险条件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兴万 《断块油气田》2011,18(3):383-385
中国西部某底水缝洞型油藏,油井投产后底水锥进差异大、能量递减差异大,油井底水锥进导致的产量递减在65%左右.由于该油藏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油藏的控水与提液不易获得定量依据,研究了采用综合权重评判方法来评价该油藏油井水锥风险,进而调控油井合理产能,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李根  郑海妮  李雪  朱猛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8):127-132,138,0,1
夹层对底水锥进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带有夹层的底水油藏,油井的临界产量会因为夹层的存在而大幅度提高。在分析夹层与水锥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塔河油田三叠系砂岩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实例建立单井夹层模型,模拟不同人工夹层参数对底水锥进的影响,详尽分析夹层垂向渗透率、规模及其距井筒的位置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位于油水界面之上且靠近水平井水平井筒的致密夹层能有效延长无水采油期和提高油层采收率。因此,在开发过程中,精细刻画底水油藏中夹层分布,根据夹层的特征合理射孔开采,针对夹层不发育或夹层无效的井,可借助人工夹层来合理控制底水锥进速度,对指导底水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缝洞型底水油藏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将其储集层抽象成渗透率突变的地质模型,并应用油气渗流理论推导出了部分打开缝洞型底水油藏的水相分流量方程,同时对分流量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方程可准确描述不同储集层条件、不同生产压差下的含水率变化规律。该理论的建立为缝洞型底水油藏开发动态分析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均质底水油藏临界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底水油藏由于底水存在,给油井生产带来严重的产水问题,常表现见水早、无水采油期短,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的特征,从而导致油藏的采收率低.临界产量是避免水锥突破油井的允许的最大产量.当产量大于临界产量时,底水必然突破,油井见水.因此,对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预测十分重要,目前,底水临界产量预测方法的假设条件往往是均质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地层,而实际油藏,沉积体系内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在Dupuit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采用概率分布函数的方法,对临界产量公式进行了改进.对不同的渗透率纵向分布情况进行公式推导和计算,总结出底水油藏的非均质性对临界产量的影响规律.在平均渗透率相同的情况下,正韵律地层临界产量高于均质油层,反韵律的临界产量最低;按均质地层计算的临界产量,用于开发正韵律沉积地层时,该值低于实际临界产量值,因而不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用于开发反韵律沉积地层时,该值高于实际临界产量,则会出现底水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传统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导致油井见水的理论与油田开发实际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结合相对渗透率,分析了底水油藏含水上升的机理,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古岩溶缝洞型油藏,储层发育受控因素多,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多样,储集类型复杂,既有裂缝-溶蚀孔隙型储层,也有裂缝-溶洞型储层,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特殊的碳酸盐岩油藏,油藏描述难度大,常规的储量计算方法不能有效使用。在分析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连续性特征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孔隙体积来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性及相应的储量计算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典型区块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精细描述和后期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勇  李鹴  李进 《特种油气藏》2016,23(4):93-95,155
裂缝型底水气藏裂缝较为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普遍产水且形式较为复杂,为明确该类型气藏的水侵规律,准确预测气井的见水时间,以C气田Y层组裂缝型底水气藏为例,根据出水井的水侵特征及裂缝发育情况,总结出产水井的水侵模式,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部分油藏地质参数,建立裂缝厚度、单井产量与气井出水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绘制裂缝型底水气藏气井产水时间的预测图版,从而预测气井在不同配产下的见水时间。该研究可为该类型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底水薄油环稠油油藏产量低、底水锥进明显,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问题,文章在"大禹治水"的思想、"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办法的启发下,提出利用采底水、控制底水锥进,其原理为"疏而不堵,适当采水,疏通水路,控制油层和水层压力平衡开采,达到控制底水锥进的作用",从而增加无水产油期,提高底水稠油油藏采收率.地层水生产到地面,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回注储层,达到既能控制底水锥进,降低油井产水,保持较高的油相渗透率,提高底水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又能补充地层能量,还可以减少钻水井的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底水能量较活跃的油藏,可利用采水抑锥工艺抑制或减缓底水的锥进,从而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单管采水抑锥工艺,建立了单井径向油藏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射孔位置及射孔厚度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预测,优化射孔方案,并分析了水体大小、渗透率各向异性等因素对底水锥进的影响,为底水油藏控水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复杂断块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发育带有隔夹层的复杂断块底水油藏。底水油藏油水界面处隔夹层控制着底水锥进速度及单井水淹时间,如何利用隔层控制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对延长单井见水时间及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至关重要。在精细刻画油藏隔夹层分布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底水油藏见水时间公式,研究了隔夹层对油藏含水上升的变化规律。最终确定油井隔层半径为150 m时,既可以有效传导底水能量,又能够延长油井见水时间,此时计算油井见水时间为2 a;南堡凹陷堡古2油藏应用针对性的控水稳油对策,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技术在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堤油田桩1块为一底水稠油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段,储集层为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沉积,成岩作用弱,储集物性好;原油密度和粘度较大,油水粘度比为354,边底水十分活跃.该油藏利用直井开发了16年,由于底水锥进快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而采收率较低.通过研究水锥特点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水平井技术整体改造该油藏,控制底水锥进,挖掘剩余油潜力,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储集类型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能力;裂缝和溶洞既是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连通通道。现场发现钻遇定容封闭性油藏的油井适合单井注水吞吐开采。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水替油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了垂向和平面渗透率与原油密度和粘度对水锥形成的影响,累计注水量与换油率关系,闷井时间与开采效果,工作制度与累计产量提高幅度的关系等,所得结论对现场单井注水替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储集类型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能力;裂缝和溶洞既是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连通通道。现场发现钻遇定容封闭性油藏的油井适合单井注水吞吐开采。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水替油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了垂向和平面渗透率与原油密度和粘度对水锥形成的影响,累计注水量与换油率关系,闷井时间与开采效果,工作制度与累计产量提高幅度的关系等,所得结论对现场单井注水替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底水油藏化学堵水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庄油田周43断块是一边底水能量较充足的水压驱动油藏,由于该区块油藏规模小,边底水活跃,油井含水上升幅度大,产量递减块。机械式卡堵水卡封位置为井筒,对油水同层及底水锥进的油藏不能进行卡堵,相比而言化学堵水几乎可以应用于各种油藏,具有堵剂类型选择范围宽广,封堵半径大等特点。因此根据周43断块的油藏特征,选择了用无机沉淀型堵剂对该断块的周43—12高含水油井进行了化学封堵,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为底水油藏稳油控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奥陶系油藏产量递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奥淘系油藏开发程度较低,通过有限的钻井资料认识油藏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深入了解油藏的储层特征,文中采用动态资料间接地认识油藏储层类型。通过研究油井的产量递减特征,把油井划分成4种基本类型:高产稳产型、低速递减型、中速递减型、快速递减型。这四种递减类型分别对应了该区块的四种储集类型:岩溶洞穴型储层,岩溶缝孔洞型储层,溶蚀孔隙型储层,裂隙型储层。岩溶洞穴型储层产量递减不是很明显,岩溶缝孔洞型产量递减较平缓,溶蚀孔隙型储层递减明显,持续时间较长。裂隙型储层递减速度极快,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准确识别储层储集类型可以更好指导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目前预测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没有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问题,基于低渗透底水油藏的渗流特征和储集层介质的压力敏感性等特点,推导出了考虑应力敏感等多因素影响的低渗透底水油藏底水突破时间预测公式。分析了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及油水黏度比对底水突破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应力敏感系数越大,底水突破越早;随着启动压力梯度增加,底水与井底之间的压力差值越大,底水突破的时间提前;油水黏度比越大,油井见水时间越早;油井见水时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前,因此合理地设计生产井产量,可以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56,自引:19,他引:3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成因预测模式,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特点,建立了以叠前时间偏移和目标精细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通过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包括测井识别模式和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依据。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边、底水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水侵问题,根据不同类型气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特征设计相对应的可视化物理模型,并利用水侵规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孔隙型、裂缝型、孔洞型和缝洞型气藏水侵规律可视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型气藏采出程度高,水侵前缘近似均匀推进,见水后水气比增加缓慢;水体在裂缝型气藏中优先沿着裂缝快速突进,同时在毛细管力和润湿性的作用下,储层基质发生渗吸,封闭基质中的气体,在缝网中间形成大量残余气,造成裂缝型气藏采出程度的大幅下降;储层中孤立的洞和缝主要为气藏提供储集空间,水体优先进入洞和缝,在局部对水侵影响较为显著,但对整体水侵前缘的推进影响不大;缝、洞沟通的气藏,水体沿着裂缝快速的充满洞,当出口端通过缝、洞与边、底水沟通时,气藏将在短时间内因为水淹而停产,此时气藏仅仅动用了缝和洞中的气体。研究成果对边、底水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