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谢忱先生的《三国时期的常州》一文,就自先秦到三国时期的常州延革、毗陵屯田、诸葛瑾与常州、蔡邕与常州等进行了考证研究,对我们研究常州的方志很有价值。我们希望有志于文史方志研究的院内外专家学者多撰写这方面的文章惠赐我们。 谢忱先生对诸葛瑾的晚年是否隐居于长荡湖(即洮湖)后庄村(今属儒林镇)问题,根据史实与传说作了分析,希望更多方家各抒己见。本刊曾实地考察和调查,再与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诸葛志润教授的考证(他是诸葛亮五十四世孙。儒林鲁墅村人,该村与后庄村、前笪村村民几乎都姓“诸葛”,都云是诸葛亮、诸葛谨之后裔,又有家谱在)相印证,我们更认为有必要继续就此探讨。谢忱先生分析后庄村的诸葛“当是诸葛攀自蜀中归宗后的子孙”一说,我们认为言之凿凿。我们也盼就此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鸣。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大文豪苏东坡(即苏轼)在常州留下的大量诗歌佳作作了较为全面详尽的概述,兼叙他的常州情缘,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诗篇作了赏析。  相似文献   

3.
后记     
<正> 我们常州,是我国自古以来杰出的专家学者出得最多的城市之一。据研究统计,常州的杰出专家学者在全国排第四位,计57名,仅次于苏州(102名)、杭州(84名)、北京(58名)。其实,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古代无锡(有杰出人物38名)、宜兴(有杰出人物19名)等都隶属常州府。这样,如把几个数字一加,常州的杰出专家学者之多,当为全国之前茅。清人龚自珍说:“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斯言是也。  相似文献   

4.
苏慎先生的新著《常州姓氏》是新近出版的《常州文化丛书》第一辑中的一个亮点 ,是现代常州姓氏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文章对该著作出版的意义、著作的特点等作了简明扼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鱼米之乡的常州,素有“食在龙城”之称。近年来,常州餐饮业凭着自己的特色已位居江苏餐饮行业的领先地位。常州餐饮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做好发展工作,从创新菜肴、改进餐饮文化、加强宣传促销、增强品牌影响力、打造关食街区等方面着手推动常州餐饮个性的形成,促进常州餐饮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东南大学、江苏大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合力电器有限公司和常州玻璃钢造船厂联合研制的我国首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友之星01”号超声除藻船在常州正式下水启用,将为规模化治理蓝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苏轼晚年作《和陶诗》一百余首,几乎遍和陶诗,引起历代关注与评议。拟从现代解释学角度重新阐释苏轼《和陶诗》,认为它是苏轼以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灵魂追问与生存困境中对陶诗的一种再体验,并在陶诗的文本结构召唤下重现陶渊明的诗性哲思与人格魅力,两位哲性诗人跨越时空,在灵魂的交流与本真的理解中,达到一种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旷达是苏轼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文章从苏轼的旷达着手,剖析其内涵,说明苏轼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苏轼的旷达产生于深广的人生忧患中,经历了解脱和追求两个层面的境界。苏轼思想体系中的儒道佛思想并存互补,形成统一的思想基础。但它的最终目的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9.
北宋文学家苏轼文学艺术成就斐然,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其豪放词题材广泛,思想格调高远,表现形式新颖,风格多种多样,语言沉郁,雄健豪放。但是就现存的苏轼词三百四十余首来看,其豪放词占少数,绝大多数的还是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其实也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婉约词清新委婉,一扫晚唐五代词的绮丽艳科的萎靡之风,开创了婉约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 诸葛亮嫡系第三十二世孙诸葛维贤的墓葬——迪公坟,最近在本市洮湖之滨儒林古镇附近被发现,“始迁祖肇穴之碑”和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刻的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宋进士授五经博士诸葛维贤公墓表》成了众所瞩目的历史见证。接着,在墓葬附近诸葛亮后裔居住的村庄又发现了比较完整的谨慎堂《诸葛氏宗谱》,以及谱志有载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内容情感的角度探讨了苏轼词的率真之美、孤独之美和旷达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田纪云题写书名的《经济实用文写作》一书,10月份由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精装本、平装本两种,向全国发行,常州许多新闻媒体即陆续加以报道。 常州人民广播电台在10月20下午率先在“常州新闻”节目中加以报道。紧接着,《常州日报》、《武进文化报》、《常州晚报》等,也以突出的位置,醒目的标题作了报道,介绍了该书的特色与优点,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少单位与个人,或到新华书店,或直接与立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是十一世纪的文化巨人 ,极富文学魅力、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东坡曾十三次踏上常州这块土地 ,并选择常州作为终老之地 ,与常州结下了深厚的因缘。东坡的“常州情结”和有关常州的诗文创作对常州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常州诗人具有浓厚的怀苏情感 ,邵长蘅、赵翼、黄仲则、洪亮吉、赵怀玉等著名诗人均自觉师法苏诗 ,这与东坡曾经栖居常州不无关系。阳羡词派张扬豪放词风 ,常州词派推尊词体 ,标榜比兴寄托 ,均以东坡为依归。阳湖文派骈散相间的文风、向上一路的审美心性与东坡的潜在感召分不开。东坡的文人画及绘画美学对常州画派的影响甚巨。东坡作为一个大写的文化符号推动了明清时期常州人文的兴盛。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魏延提出了兵分两路北上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未予采纳。从魏延和诸葛亮两方面分析了原因,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从纯军事角度做的一次豪赌,没有看到军事是政治的继续。  相似文献   

15.
忆儿时     
我院党委前副书记羊淇是常州知名的诗人。离休后,写了不少好诗。今天特以刊发的这组诗,颇能唤起人们的童心,并可见到抗日初期的时代特征和常州地方风貌,也有助于了解旧社会众多儿童的苦难生活,忆过去之苦,而思今日之甜。  相似文献   

16.
一、常州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常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儒学先驱季札,一直绵延至近代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明清两代,常州的古典园林盛极一时,计有40多处,现保存较好的有近园、约园、意园、未园、陈渡草堂、舣舟亭等。  相似文献   

17.
“和陶诗”是苏东坡追和陶渊明诗韵而创作的诗歌,现存124首,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内,主要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完成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和陶诗”绝非东坡单纯模拟陶渊明诗风的作品,而是宋以来诗坛主平淡之风的大背景下,苏轼平淡诗论的一种艺术实践,陶渊明的诗歌,符合苏轼的审美理想;尤其重要的是,“和陶诗”的创作是东坡晚年贬谪生涯中,借学陶、和陶来消解胸中抑郁的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它对于我们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全貌和诗人晚年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常州统计年鉴2006》、《江苏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的评价模型,对常州制造业内部的28个行业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把常州制造业28个行业放入江苏省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比较,分析了常州制造业在全省区域内的竞争力,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新四化"的汽车产业变革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与之相对接的工程教学新模式.文章从4个方面阐释了汽车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工程教育需求,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分析和研究了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学生现状及工程教育改革重点.通过常州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已实施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所展现的成果,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合适的工程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苏轼"笔所未到气已吞"的美学观点切入,重点阐述"势"在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的美学内涵。一、古代书论家对"势"的美学界定。二、从中外古今众多理论家的阐述中,深化对"势"美学内涵的阐释。三、当代对书法之"势"的认识所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