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聚合物乳液用新型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采用油水法并结合超声分散法,在30℃下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二乙基二乙醇胺为主剂,以甲醇和乙醇作为助剂,采用甲醚和乙醚作为溶剂,制备出最大增溶水量为26.16%的柴油微乳液,对柴油微乳液进行了运动粘度、稳定性、腐蚀性、密度、静置燃烧等理化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柴油微乳液具有较低的运动粘度,比0#柴油具有更优异的耐低温性能;室温稳定时间为205~424 d;各样品的腐蚀度均为1A级,不会对内燃机造成腐蚀。该柴油微乳液成本较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价格低廉的天然油脂及其下脚料为原料,制备价廉、界面活性高的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通过相图分析法对阴离子、非离子以及复配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一系列筛选,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研制农药表面活性剂/水构成的水包油(O/W)型水基化农药微乳剂,开发出廉价、环保的农药微乳液剂型的配方,作出saa/高效氯氰菊酯/正丁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对配方进行离心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pH值等性能研究,该微乳剂满足农药指标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10<'#>,0<'#>柴油微乳液的组成,确定了柴油、水、表面活性剂的质量配比,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分散手段制备了微乳化柴油;并将-10<'#>柴油制备的微乳液与0<'#>柴油制备的微乳液作了对比;对制得的微乳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闪点、密度、黏度、粒径、凝点、热值、胶质质量浓度等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对比;同时...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乳液与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7.
多数聚合物乳液(以下简称Em)在制造时,为了确保其稳定性,通常大量使用表面活性剂。然而,在使用以表面活性剂为代表的水溶性物质时,会使Em的诸多性质尤其是耐水、低泡、粘接、剥离等性能受到影响,而成为应用中的问题。本文拟就部分表面活性剂对Em性能影响的文献加以概述,同时介绍一些为提高Em性能而开发的新型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溴代癸基吡啶复配时,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盐度和正丁醇浓度对中相微乳液形成,相态和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寻找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不同值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中相微乳液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双生表面活性剂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醇/正辛烷/水微乳液体系,绘制了其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及0.1mol/LKCl、NaOH、HCl溶液对微乳区域的影响,利用电导率分析了微乳液的结构类型。结果表明:以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作为乳化剂,可以制备稳定的微乳液。在中等链长范围内,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醇类,链长的比链短的醇具有更好的助活作用。电解质溶液一般使微乳区域缩小,以电解质溶液或纯水为分散介质的微乳液的电导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以磁力搅拌器为分散手段,油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为主表面活性剂,在NH3.H2O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微乳化柴油,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TTAB/油酸/NH3.H2O比DTAB/油酸/NH3.H2O的增溶效果好,且在TTAB、油酸、NH3.H2O的摩尔比为1∶20∶17,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 g,正丁醇用量为3 mL,以0.15 mol/L的NaBr水溶液代替水相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增溶水量最大、成本最低。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粒径在50~60 nm之间,稳定时间在190 d以上,黏度、密度、腐蚀性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两亲分子,现如今已运用在纳米粒子模板,有机化学制备等诸多领域。而纳米材料的微乳液合成方法是一项日趋完善的技术,它可以用于控制许多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粒子尺寸。本文将对表面活性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的微乳液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趋势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烷基聚葡糖苷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烷基聚葡糖苷(APG或CiGi)为表面活性剂,C4~C6正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与水一起得到微乳液体系。研究了在不同烷基链长度的醇作用下,不同烷基碳链长度的烷基聚葡糖苷形成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以及δ—γ相图,并用HLB方程计算了微乳液界面的一些重要参数。发现使用较长碳链的醇以及用较长碳链的APG均有利于单相及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并对此进行了解释,同时确定了单相微乳液效率最高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制备无表面活性剂的微藻油微乳液,并探讨其性质及加工稳定性.通过浊度、电导率研究了微乳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微乳液区,当表面活性剂与油的比例为9:1时,流体动力学直径为18 nm;当表面活性剂与油的比例为7.5:1时,流体动力学直径为50 nm.流变学研究表明,微乳液体系为假塑性流体,遵循剪切稀化流动行为.超高温...  相似文献   

14.
15.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胶束和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C_(12)H_(25)SO_3Na)和多种烷基羧酸盐(CnH_(2n+1)COONa)的复配,研究了复配对胶束与微乳液形成和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对揭示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对探索复配的基本规律都有实际意义;同时,对三次采油、日用化工等许多应用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30℃及质量比为1:1:2的CTAB/正丁醇/苯的条件下,分别以水、酸、碱和盐作为分散相配置微乳液并测定电导率。结果表明,以水为分散相配置的微乳液微乳区为0.04-0.54之间,电导率范围为0.03-0.16s/m。以电解质溶液配置的微乳液微乳区均有大幅度减小,电导率也有些微减小;弱电解质或极稀电解质溶液配置的微乳液微乳区则没有变化,而电导率变化则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和乳液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表面活性剂和乳液稳定性最新研究中出现的研究网络化和理论纵深化特点说明了目前整个科学领域中广泛存在着深层交叉的表面活性剂及乳液稳定性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在表面活性剂和乳液应用研究中,指出了具有优良生物环保特性和其他功能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和与药剂配制相关的表面活性剂和乳液体系的应用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介绍了以有机分散分质介质,表面活性剂,偶合剂等为原料制备水消泡剂JLX-1的方法和组成,该产品与其它消泡剂比较,消泡效果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微乳液消泡剂。  相似文献   

19.
靖建歌  刘会娥  丁传琴  陈爽  齐选良 《精细化工》2014,31(11):1319-1323
利用Winsor相图及最佳增溶参数曲线对比了4种常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AES)微乳液的增溶性能,增溶能力为SDBS>AES>SDS>SLS。选取增溶能力较小的SDS、SLS分别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复配微乳液,当达到最优复配比时,SDS/OTAC、SLS/OTAC体系的最佳增溶参数(SP*)较SDS、SLS体系分别增加了150%、170%,最佳盐度(S*)分别减少了91%和95%。研究还发现,当温度在20~50℃时,SDS/OTAC复配微乳体系的最佳增溶参数略微减小,最佳盐度稍微增加;温度超过50℃后,最佳增溶参数急剧减小,最佳盐度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20.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增溶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Winsor相图及最佳增溶参数曲线对比了四种常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AES))微乳液的增溶性能,增溶能力为SDBS>AES>SDS>SLS。选取增溶能力较小的SDS、SLS分别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复配微乳液,当达到最优复配比时,SDS/OTAC、SLS/OTAC体系的最佳增溶参数(SP*)较SDS、SLS体系分别增加了150%、170%,最佳盐度(S*)分别减少了91%和95%。研究还发现,当温度在20~50℃间变化时,SDS-OTAC复配微乳体系的最佳增溶参数略微减小,最佳盐度稍微增加;温度超过50℃后,最佳增溶参数急剧减小,最佳盐度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