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8)
目的:探究肾结石大鼠在原花青素的干预下,其相关血液指标、肾内结晶及肾小管损伤情况,为预防肾结石提供思路。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成石组(B)、低、高剂量原花青素干预组(C、D)各10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1.25%乙二醇合1%氯化铵灌胃法制作肾结石大鼠模型,C、D组分别用原花青素5 mg/kg、10 mg/kg灌胃。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浓度及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大鼠肾内结晶情况及肾小管氧化应激程度。结果:成石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肌酐、尿素氮及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低、高剂量原花青素干预组大鼠经不同浓度原花青素处理后与成石组比较,大鼠肌酐、尿素氮及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P0.05)。经原花青素干预后,肾小管内形成晶体数量减少,且以高剂量原花青素(10 mg/kg)灌胃后减少更明显,且肾小管炎性反应减轻更明显。结论:肾结石大鼠在原花青素的干预下,肾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肾功能转好,肾内结晶数量减少,证明原花青素对预防大鼠肾结石及保护肾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究了王不留行提取物对小鼠的毒性剂量并对其毒性表现进行观察。采用常规急性毒理学研究的方法,选用ICR小鼠探究最小致毒量和最小致死量,HE染色观察其主要器官形态学变化,玻璃毛细管法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生化法测定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及血清BUN、AST、ALT含量。结果显示:(1)致毒剂量:王不留行提取物对小鼠的最小致毒量为100 mg/kg,最小致死量为1500 mg/kg;(2)毒性表现:低剂量组(200 mg/kg)给药后1 d凝血时间缩短,其余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组(1000 mg/kg)小鼠自主活动减少,体重增长率明显下降,给药后1 d血液凝固时间缩短,主要器官形态学明显改变,心脏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血清BUN含量升高,其余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王不留行提取物高剂量(1000 mg/kg)对小鼠的血液凝固、心和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肝肽口服液(主要成分为新生牛肝活性肽)对大鼠四氯化碳(CCl4)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复肝肽口服液对慢性肝损伤大鼠红、白细胞数、血色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例(A/G)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肝肽3个剂量组大鼠的A/G值均明显升高,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高剂量组ALT、AST明显降低。结论复肝肽口服液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反式脂肪酸(Trails fatty acids,TFA)结构式(如图1),是含有反式双键的饱和脂肪酸的总称。TFA广泛存在于人造奶油、黄油、起酥油、煎炸油等氢化油的制品中,如各种糕点、薯条、炸鸡、冰淇淋等。反式脂肪酸与顺式脂肪酸(CFA)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几何异构体。前者脂肪酸在双键的异侧,后者脂肪酸在双键的同侧。天然植物油中的双键多以顺式结构存在,但其不饱和度高,抗氧化能力差,稳定性不好。于是人们将植物油脂进行氢化处理,氢化后的油脂成固态或半固态且口感好,风味独特。但在油脂氢化的过程中,部分双键发生移位,顺式脂肪酸变为反式脂肪酸。油…  相似文献   

5.
以根皮苷为研究对象,探究根皮苷对大鼠高尿酸血症降尿酸作用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防治作用。方法:(1)采用腺嘌呤和乙胺丁醇联合建立高尿酸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组、根皮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根皮苷,检测各组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2)采用目前公认急性型痛风性关节造模方法,在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晶体造模成功后,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根皮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根皮苷,检测各组IL-1β,IL-8,TNF-α的表达水平,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结果表明:(1)根皮苷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UA值呈显著差异(P0.05);别嘌呤组和根皮苷高、中剂量组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肝脏XOD活性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其相同剂量组对血清尿酸的抑制程度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组、根皮苷高、中剂量组BUN、Cr均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与别嘌呤组药物对肾组织的毒性相比,中高剂量组很小或不会造成肾损伤。(2)根皮苷高、中剂量组对与模型组相比IL-1β,IL-8,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根皮苷高、中剂量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较减少。因此,可推论根皮苷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水平,其作用机制与别嘌醇相似,同时对大鼠肝肾具有保护作用,且根皮苷对大鼠踝关节组织炎症也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IL-1β,IL-8,TNF-α因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C)经肠道微生态途径调节脂质代谢。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和长爪沙鼠,经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集尾静脉血,收集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并按TC及体重分为基础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 PC)、中剂量组(100 mg/kg PC)、高剂量组(150 mg/kg PC)、阳性对照组(非诺倍特80 mg/kg),基础对照组饲以普通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均饲以高脂饲料,每天灌胃1次,大鼠连续灌胃8周,沙鼠连续灌胃2周。大鼠8周末、沙鼠2周末,经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处死前3 d收集72 h粪便。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总胆汁酸(Total bileacid,TBA)水平;循环酶法试剂盒测定粪TBA排出量水平;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测定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活性。解剖处死的大鼠和沙鼠,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提取大鼠、沙鼠小肠、盲肠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进行动物模型肠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变化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和沙鼠TC、TG水平明显高于基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脂模型建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沙鼠TC、TG、LDL-C、血TBA水平均降低,LCAT活性、粪TBA排出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大鼠肝脏损伤、肝细胞肿胀、变性等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DGGE检测及图像分析显示,大鼠各剂量组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随着PC干预剂量加大,中、高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沙鼠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结构基本相似,而中、高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恢复。结论 100、150 mg/kg PC干预的实验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明显恢复,提示PC可通过肠道菌群这一靶标,进行脂质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石斛消渴饮对2型糖尿病性肾病(DN)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0.15 mg/kg)阳性对照组、石斛消渴饮低(6.2 g/kg)、中(12.4 g/kg)、高剂量(24.8 g/kg)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天1次,连续4周。检测指标包括大鼠一般行为学检查、血清FBG、TG、HDL-C、LDL-C、SCr、BUN及24 h UPro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活动及反应力均明显提高,血清FBG、TG、LDL-C、SCr、BUN及24 h UPro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石斛消渴饮对2型糖尿病性肾病(DN)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可为临床上干预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杞枣养肝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采用56°二锅头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灌服杞枣养肝颗粒混悬液、护肝宁片混悬液和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5 d,于第5 d后开始测定。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以及大鼠肝匀浆中的MDA、SOD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各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切片病理组织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对照,杞枣养肝颗粒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护肝宁片对照组血清中AST、ALT水平及肝匀浆中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匀浆中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阳性对照组、杞枣养肝颗粒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显著对抗56°二锅头。杞枣养肝颗粒能明显降低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中AST、ALT水平及肝匀浆中MDA水平,升高肝匀浆中SOD水平,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合病理切片说明此中成药能改善肝损伤细胞的结构、形态、炎细胞浸润程度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式脂肪酸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反式脂肪酸(TFA)的生成途径及主要的食物来源,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和影响,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分析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Ag离子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法等,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灌胃法建立95%二甲四氯原药短期重复染毒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各剂量组大鼠肾脏脏器系数、尿肌酐(Cr)、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Cr、尿素氮(BUN);肾NAG的变化,了解95%二甲四氯原药对大鼠肾脏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二甲四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成年健康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以10m L/kg.bw灌胃,连续28天。染毒结束后,计算大鼠肾脏脏器系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r、BUN;采用试剂盒检测尿Cr、NAG、肾NAG。结果:肾脏脏器系数结果显示:雌鼠肾脏脏器系数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鼠肾脏脏器系数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NAG、Cr结果显示:雌鼠尿NAG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74,P0.05);雄鼠尿NAG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鼠尿Cr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鼠尿Cr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BUN、Cr结果显示:雌鼠血Cr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鼠血BUN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鼠血BUN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鼠血Cr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NAG结果显示:雄鼠肾NAG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鼠各剂量组肾N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尿NAG和肾NAG有相关性(r=0.341,P0.05);尿Cr和尿NAG有相关性(r=0.374,P0.05);尿Cr和血Cr有相关性(r=0.379,P0.05)。结论:95%二甲四氯原药可导致Cr、BUN、NAG的改变,对大鼠肾脏功能造成损伤。通过检测尿Cr值的变化情况,可了解短期重复接触95%二甲四氯原药对肾脏的损伤情况。在农业生产中,应避免长期接触95%二甲四氯原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