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员工技能培训在企业和学校实施过程中的特点和差异,从培训师资队伍和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两个基础出发,通过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对象确定、培训的实施、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六个方面阐述了校企结合培训模式是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中最具优势的一种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学徒制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其内涵是将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赋予学员"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学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实践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并通过职业资格考核与鉴定。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金扳手项目",针对新员工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由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与员工所在企业共同探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共  相似文献   

3.
<正>员工技能培训在企业和学校的实施过程中各有特点,但也存在诸多缺陷。"校企结合"培训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缺陷,形成最具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折旧也越来越快,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学习培训,没有任何企业可以不重视培训。员工的培训在每家企业都有,但如何使培训切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新入企员工培训从2004年至今,已走过十二年,先后培训新员工近5000人,为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通过培训的新员工陆续走上企业管理、职能管理、专业技术、技能职系的不同岗位,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培训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三步走"的培养模式,形成了贵州电网公司教育培训的品牌和亮点。  相似文献   

5.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员工培训能持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提高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从而为公司的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因此,进一步探讨深化电力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关注教育培训细节,对于提高电力企业教育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6.
供电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的创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雅珠 《供用电》2009,26(3):72-74
供电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介绍了厦门电业局在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方面的具体做法,包括: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培训体系,检验培训实效,创新技能培训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正>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优化员工培训模式、完善员工培训体系等,进而提升企业的培训质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企业要想获得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电力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得到稳定发展,就需要注重对员工技能的培训,打造出一支专业技术高超、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新员工培训 能深入到员工的行为和精神层 次。新员工培训是群体互动行为 的开始,可以提高和改进新员工 的理念、知识、技能、态度和行 为模式,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 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 属感,使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发 展目标完成本职工作并不断向前 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静 《中国电力教育》2013,(20):108-109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和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目标的提出,对公司员工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从员工心理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出发,重点进行了生产技能实训场地建设,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软实力、培训工作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和文体活动等四个方面的建设,丰富了培训内容和内涵,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为员工的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氛围,公司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秦 《长岭技术》2007,(4):4-15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培训工作所面临的“培训经费严重短缺、培训投资信心不足、培训管理力量和水平短时间难以提高、不愿承担培训投资风险”的现状,试图在科学严谨的工作分析基础上,建立职资位(岗位)体系,并实施严格的岗位准入制度,设计一种将员工学习培训成果与企业激励体系直接相联系的培训模式,激励员工自主学习培训,然后从培训成本、培训风险、培训收益三个方面对传统培训模式和设计的新模式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在基于激励的新培训模式下,企业实现了培训的‘低成本、低风险,高质量、高收益’,员工也获得了丰厚收益,最终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结论。本文设计的基于激励的企业员工双赢培训模式,对于众多的国有企业,具有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希望能对面临同样培训困境的企业有所启益。  相似文献   

11.
赵梅  石玲 《陕西电力》2007,35(9):71-75
培训是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培训管理过程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4个环节入手,论述了开展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模式、培训管理思路、培训管理过程、培训考核等7个方面说明了只有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培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探讨了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培训管理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技能培训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重实操、高效能、互联网+五个新格局,有效提高了生产技能培训的质量与效率,为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培训为主线,创新实施电力生产技能人员高质量培训,构建了生产技能人员高质量培训总体框架,为大规模、标准化、规范化开展员工培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不仅可以扩大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促进就业,也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中破解结构性缺员难题指明了方向。新型学徒制实施的重大意义新型学徒制就是在传统的企业师傅带徒弟这一模式基础上,引入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协同开展培训。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员工技术技能的持续提升至关重要。对于国网  相似文献   

14.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源泉。通过培训可以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强化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多年来,贵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电公司")秉承"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这一理念,积极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尤其针对所存在的员工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技术职称、技能等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必备手段,因此终生学习也是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培训则是企业员工交流信息、增长知识、改善技能,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可队陕速解决企业岗位需求以及个人对企业的需要,也是员工快速成才的捷径,因此,培训对企业和员工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员工培训是企业最高效的战略投资,通过员工培训,可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提高知识和技能,具备与实现企业目标相适应的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与价值。企业中如何通过培训,持续提升员工素质,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是我们从事培训开发工作者多年苦苦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连供电公司探索实施以单位培训需求、员工培训需求相结合和补充的员工渐进式教育培训发展体系,以"三级评估"结果为指引,以《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教材》为基础,以"四个一流员工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公司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全员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和调考,通过制订员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工作能力标准,推行项目管理和员工培训积分,落实持证上岗和技师聘任,将培训的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考核评估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渐进式教育培训闭环管理体系,激励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培养和打造适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18.
培训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组织的培训投资就是培训投资主体通过一定量的投入,改善企业工作有关的投资客体的各种技能水平,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受训者工作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组织和员工从培训中共同受益,员工的收益是技能的增长成为其能力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员工的人力资本质量与存量,并使他有机会取得更多报酬.组织的收益是员工技能提高增加了组织人力资本的存量,并通过生产效率、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企业盈利的能力,从而给组织带来税金、利润等形式的经济利益和员工满意度提高等形式的非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各发电公司集控运行岗位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间平均为7至10天,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概况与发展、管控体系、企业文化及相关拓展训练,入职培训结束后进入生产现场实习。这种传统的入职培训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培训现状分析没有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及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导致入职员工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目前的生产现场实习大部分还是"师带徒"模式,这种流于形式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从培训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培训师的言传身教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企业文化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把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企业培训质量,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