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塔东北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三个方面对塔东北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进行评价,查明了侏罗系各体系域的生烃能力。认为,侏罗系层序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低位及高位体系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过低,生烃能力较差;湖侵体系域烃源岩丰度较高,以中等生油岩、好生油岩及煤岩为主,生烃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4套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是最好也是最主要的烃源岩;三叠系烃源岩次之;侏罗系和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丰度变化大,生烃潜力低于二叠系和三叠系。这4套烃源岩在埋藏浅的地区尚处于未成熟或低成熟阶段,但在阜康凹陷均达成熟—高成熟阶段,具备了生成大量原油的热演化条件。4套烃源岩抽提物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差异明显,二叠系烃源岩以富含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C28和C29甾烷、几乎不含重排甾烷以及C27甾烷含量很低为主要特征;三叠系抽提物以富含Ts、C29Ts和重排甾烷以及伽马蜡烷含量低为主要特征;侏罗系烃源岩抽提物碳同位素明显重于二叠系和三叠系,δ^13C值一般大于—28‰,Pr/Ph值一般大于3.0,以富含五环萜烷、C29甾烷和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7和C28甾烷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定量评价盆地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是油气勘探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天草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但究竟哪一套地层是主要烃源岩尚不清楚,也未见对其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的报道.以天草凹陷天2井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指标定量或定性刻画了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特征,结果揭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应为天草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苏红图组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但其烃源岩成熟度不高,为天草凹陷的次要烃源岩;石炭系和侏罗系烃源岩虽有机碳含量高,但生烃潜量值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现今Ro>3.0%,处于过成熟阶段,属枯竭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吐格尔明及周缘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但主力烃源岩层位与生烃潜力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通过对吐格尔明及周缘地区钻井、地震资料和油气与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自下而上发育4套烃源岩:其中三叠系塔里奇克组(T3t)煤系泥岩厚度薄且分布局限,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侏罗系阳霞组一段(J1y1)湖相泥岩厚度薄、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阳霞组二—四段(J1y2-4)与克孜勒努尔组(J2kz)2套煤系泥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侏罗系烃源岩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通过烃源岩与油气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可知:吐格尔明地区油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该地区南北两翼深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逆冲断裂与三叠系、侏罗系顶面不整合面侧向运移,再经断裂垂向充注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形成2套富油气层,指出克孜勒努尔组和阳霞组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主力目的层。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和生排烃理论为基础,利用研究区钻井所获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巴布亚盆地侏罗系主力烃源岩的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系主力烃源岩自下而上可分为迈格布组、巴里科瓦组、科伊-昂基组、依姆布鲁组及远端马利尔组,主要分布于巴布亚盆地中西部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主要分布于0.5%~2.0%,中、下侏罗统丰度高于上侏罗统;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整体偏生气;烃源岩生油门限为埋深2 500 m,整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局部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烃源岩生排烃理论为指导,依据有机质丰度指标中w(TOC)和热解S1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侏罗系有效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1.0%;结合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分布特征,预测侏罗系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弗莱台地中部地区和巴布亚褶皱带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得到公认的三套有效烃源岩,而阜康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原油性质多样,油-源关系复杂,能否成为准东探区的有效源岩尚存争议。本次系统评价了该套地层的生油潜力,认为其有机质丰度较高,存在好-较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相对较好、在热史演化上已达到生油门限,是一套较好的烃源岩。小泉沟群烃源岩具有较低的姥植比,β胡萝卜烷和γ蜡烷含量很低,均表明该套烃源岩沉积于弱氧化的湖沼相中。该套烃源岩是继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之后阜康凹陷发现的又一套较好的烃源岩,该烃源岩的发现对阜康凹陷及其周缘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雅克拉地区三叠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雅克拉地区钻遇三叠系深灰色泥岩、黑色炭质页岩,根据岩屑和岩心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该区三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较好一好烃源岩标准,以Ⅲ型和ⅡB型为主,并处于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可溶有机质具有高的姥鲛烷/植烷比值和低的二苯并噻吩/菲比值;C21/C23三环萜烷大于1.0,C27~C29甾烷系列的丰度呈反"L"字型分布等特征,明显不同于塔河油田原油和O3l奥陶系烃源岩.三叠系烃源岩中未检测出C30重排藿烷系列,也不同于库车坳陷侏罗系恰克马克组下段湖相泥岩.雅克拉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是该地区潜在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和二叠系2套烃源岩,通过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分析,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及碳酸盐岩为主,石炭系和二叠系的V/(V+Ni)≥0.46和富集Cu、Zn等,表明烃源岩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且二叠系古盐度值高于石炭系,古生产力变化规律不明显。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差,体现了腐殖型特征;可能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使得烃源岩类型变差有关。垂向上,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优于二叠系;平面上,校育川地区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最高,而优质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则主要分布在呼鲁斯太地区。因此,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具有一定勘探潜力,但主要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9.
潮水盆地不同地区重要探井岩心和岩屑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潮水盆地侏罗系新河组发育规模性湖相优质泥质烃源岩,青土井组部分层段也出现湖相优质泥质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Ⅱ1 — Ⅰ型,腐泥组含量高,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青土井组和芨芨沟组还发育有机质类型较差的中等煤系烃源岩。新河组泥质烃源岩是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青土井组烃源岩是次要烃源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呈“北低南高,上低下高” 差异性分布特点,且烃源岩的成熟度与现今埋深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北部新河组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盆地北部青土井组处于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金昌坳陷生油条件优于盆地北部红柳园坳陷和阿右旗坳陷。盆地南部金昌坳陷附近的构造高部位和坳陷内低隆构造部位及岩性圈闭发育部位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关注的主要方向,盆地北部红柳园坳陷和阿右旗坳陷的侏罗系烃源岩现今埋深较大的区域内的低隆部位和烃源岩内部则是寻找致密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伊犁盆地二叠系原始有机质丰度的热解模拟法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恢复伊犁盆地二叠系原始有机质丰度。方法:选用伊犁盆地未成熟生油岩样,使用热解仪进行热解模拟,制作原始产油潜量恢复系数、原始有机质恢复系数,对该盆地二叠系铁木克里组高成熟-过成熟烃源岩进行恢复。结果:该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不高,生烃潜力低。结论:热解模拟恢复原始有机质丰度是一个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目前发现的原油主要为轻质原油,伴生湿气,但在不同区域油气性质有差异,在油气源认识上存在争议。选取南缘露头剖面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三叠统烃源岩样品,进行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气相色谱、有机岩石学等分析,结合钻揭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分析四棵树凹陷三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确立烃源岩有机相,探讨油气成因和来源。结果表明,四棵树凹陷轻质油气主要来自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富壳质组的烃源岩,还可能来自中—上三叠统烃源岩;独山子油田和西湖背斜新近系原油主要来自侏罗系或三叠系烃源岩,部分来自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运用热成熟度指数法(TTI),以普光2井为例,恢复了川东北地区地热史和地层埋藏史,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热演化和生排烃过程。研究认为:各烃源层的成熟度演化主要定型于白垩纪末期,下寒武统烃源岩生烃期局限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二叠系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另外,各烃源岩都经历了至少2次生烃高峰期,包括成熟期的生油(液态烃)高峰期及高成熟期的尚未排除的残留液态烃进一步裂解生气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奥陶统平凉组烃源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区内平凉组烃源岩厚度平面分布特点为南厚北薄,纵向上岩性组合为上部灰岩、下部泥岩,下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Ⅱ型,并以Ⅰ型干酪根为主。作为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研究的指标,海相镜质组反射率揭示研究区平凉组烃源岩成熟度为西低东高,现今主体处于成熟晚期—高成熟的演化阶段。通过PetroMod软件盆地模拟,并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平凉组烃源岩于晚三叠世早期开始生油,中侏罗世末到达生油高峰,大规模生气期为早白垩世,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江西萍乐坳陷海相含油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萍 乐坳陷海相含油气系统以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泥岩和煤为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分布面积广、成熟度适中、油气显示较好的特点,坳陷具有中白垩统-下第三系红色岩系和元古界-三叠系推覆岩系两套区域性盖层。坳陷内油气勘探中西部以找气为主;东部以油为主,油气并举,勘探有利区为余干区和萍乡区。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存在着众多的地层油气藏,目前对于其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时间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采集了该区26口钻井的58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成果,研究了上述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和均一温度特征,确定了该区地层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进一步结合该区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恢复了地层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和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夏子街组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成藏;②晓三叠世-早侏罗世,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二叠系内部以及三叠系底部不整合砂砾岩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深部油藏为主;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和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三叠系底部、侏罗系底部、白垩系底部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浅部油/气藏和稠油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主要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盆地五大生烃岩系八套生烃层组的主要烃源岩进行了室内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产烃率的变化取决于有机质类型和生源环境, 富氢源岩具有较高的产油率, 但产气率有别;强还原环境的富氢源岩可提前进入生烃门限, 生成低熟油;另外, 模拟产物液态烃和气态烃及干酪根随模拟温度的升高均发生不同的热分馏效应;模拟实验还再现了干酪根元素和各官能团的演化规律, 从而揭示了不同类型源岩的成烃机理。在此基础上, 提出除了在盆地范围内继续寻找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关的原生或次生油气藏和在盆地南缘寻找与三叠—侏罗系烃源岩有关的次生油气藏外, 南缘山前凹陷西侧下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具有生成低熟油气的地质地化条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地区热流史及成烃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热流史及剥蚀量恢复结果对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及上三叠统两套主要烃源层的成烃史进行了研究。热流史恢复结果表明,在晚二叠世初期古热流值达到最高(可达62~70 mW/m2,井底热流),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平均约45 mW/m2,井底热流)。研究区中-新生界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最大,平均可达2 100 m. 二叠系烃源岩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而上三叠统烃源岩快速生烃时期是在中-晚侏罗世及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8.
以Z凹陷X井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碳(TOC)、生烃潜量(S1+S2)和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显微组分、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元素组成、镜质体反射率(R0)和孢粉颜色指数(SCI)等分析化验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3个方面.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下白垩统银根组和苏红图组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但生烃潜量值高,是Z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侏罗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但生烃潜量值低,为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大。下古生界烃源岩仅在渤海湾南部地区具有中等-较差生烃潜力,经喜山期的深埋,在济阳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凹陷、黄口凹陷下古生界具备二次生烃条件,尚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厚度为150~500 m,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上古生界有利勘探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及莘县凹陷北部二次生气强度较大的第三系凹陷内。  相似文献   

20.
The East Irish Sea Basin is hydrocarbon prolific with ten gasfields, two oilfields and another eight gas or oil discoveries. Production is from a widespread Triassic fluvioaeolian reservoir (the Ormskirk Sandstone) which is sealed by salt-prone mudstones. Three episode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ccurred from a rich, Namurian-age source rock during deep burial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in the Early Jurassic an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All of the discoveries are in structural traps which are controlled to some degree by N-S trending normal faults probably active in the Late Jurassic. Consequently, the third (Cretaceous) phas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other phase of uplift and erosion occurred in the Early Tertiary leading to the almost complete removal of Cretaceous and Jurassic strata. This event led to significant primary and tertiary migration as a result of overpressuring in the source rock and gas expansion within the reservoir. Although similar good quality Triassic reservoir occurs in other basins in the Irish Sea, rift-related uplift and erosion in the Middle Permian caused the widespread removal of potential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in these areas, severely limiting the chance of hydrocarbon cha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