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恨歌》是描写古代爱情悲剧的著名诗篇.它所关注的内容是皇帝的私人感情生活。对古代皇帝的感情生活应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评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的根源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一个没有培育爱情土壤的社会注定不可能有长久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通过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当时湘西世界闭塞落后的情状。茶峒山城两代人的爱情悲剧,正是"五四"时期湘西边远山区的人生写照。由翠翠的悲剧命运,推及湘西少女普遍的悲剧命运,从而挖掘出社会根源——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折射出反封建的主题,反映出对民族精神再造的一种思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特点的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审美:一方面,张爱玲的小说虽然通俗,没有崇高、悲壮之类的审美特征,但它在日常琐碎的世俗生活描写中与悲凉境地之问建立了独特的张力,既赋予日常生活以亲切感和合理性,又揭示它的陌生感与荒诞性;另一方面,张爱玲小说具体呈现的有两类悲剧: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对人类文明前景的关注与思考,对个人生存境地特别是女性生存境地的深切体悟.使她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以他者和凝视作为切入点,对小说《等待》中孔林的他者身份和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分析了特殊年代下,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凝视对孔林爱情婚姻生活的破坏,探讨了这幕爱情悲剧背后呈现的复杂人性.  相似文献   

5.
尤三姐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众多的爱情悲剧之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她钟情于柳湘莲,却遭到了柳湘莲的拒绝和唾弃,为了爱情理想,个性刚烈的尤三姐毅然用自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死是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的抗议。她的死固然有其性格的原因,却也有着时代和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尤三姐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众多的爱情悲剧之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她钟情于柳湘莲,却遭到了柳湘莲的拒绝和唾弃,为了爱情理想,个性刚烈的尤三姐毅然用自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死是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的抗议。她的死固然有其性格的原因,却也有着时代和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震撼人心的"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写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人性的变异。小说中,凯瑟琳自身的性格缺陷、希斯克利夫的爱情至上主义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酿成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性扭曲的悲剧原因,从而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篇长恨有风情——兼论白居易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长恨歌》的真正主题,认为《长恨歌》并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和评价,而是借前人的悲剧,抒发诗人自己的痛苦与深情。由于诗人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爱情遭遇,“长恨”,其实是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和歌颂。  相似文献   

9.
从《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情节发展及人物塑造等三方面进行评析,得出结论:该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迷惘的心理,战争是造成小说主人公爱情悲剧及战后“迷惘的一代”的根源,作品中几个角色构成了“迷惘”的主题中积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着重分析了张爱玲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主要作品《十八春》的爱情悲剧,指出现代职业女性对于精神家园的执著追求、受传统影响而致的思维方式和传统女性角色规范是造成主人公顾曼桢、沈世钧爱情悲剧的主要因素;这部小说也映射了作家个人人生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1.
在汉代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李陵率五千步卒奋战绝域全军覆亡的军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李陵精兵报国的理想追求与汉武帝的极权意志、李陵“以少击众”的军事思想与汉武帝“任人唯亲”军事路线的冲突是酿成李陵军事悲剧的根源。李陵军事悲剧对当时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后世文学创作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伦理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优美的,但这些人物所展示的情爱世界却大都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性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封建礼教及旧制度、旧社会陈规陋习的束缚及毒害,也有与青楼女子之间的产生了真正的爱却不能持久,还有不凑巧或因人去世而好梦难圆的悲剧。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相比较,沈从文笔下的爱情悲剧有着更加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所奉行的黄老无为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积极有为的内外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树立正统地位,成为汉王朝的统治思想。武帝一朝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和初步体现其政治影响的时期,对武帝一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实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赋在主题表现上,以“君”为中心,阐述了君德,褒扬了合德之君,对君的失德进行了谏,谏时又极为委婉,采用了“讽谏”的方式。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汉末魏晋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提供了文学发展的丰厚土壤,文人士子们在诗中或抒发昂扬奋发的热情、显露英雄气概,或抒发壮志未酬的苦闷、失意的无奈,或悲叹时光之飞逝、生命之短暂,或留恋物质生活的享受、流露及时行乐之情,或自然流露男女之情、真诚表白相思之痛,或走向自然、回归自我,或超然物外、追求玄思妙理。这些情感均来自他们的真实感悟和亲身体验,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生活,构成汉末魏晋文人五言诗特有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6.
综合目前有关中国炒法起源的五种学说可知:中国炒的烹饪技法可能早已出现在殷商时期,似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代,普及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以后。由于中国幅员辽阔,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因此,炒法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就自然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班固著《汉书》,记述了西汉武帝以前的历史,部分内容沿用司马迁《史记》原文成书。后人对班固的这一做法颇有微辞,认为是《汉书》抄袭、剽窃了《史记》的成果。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4个方面入手,以事实论证抄袭、剽窃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值得商榷,并对此作出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8.
安作璋教授等新作《汉高帝大传》对于司马迁"……沛丰邑"之"沛",注解为秦泗水郡之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注为秦沛县之属邑。并由此指出"丰邑"在汉初成县。笔者认为司马迁是以汉地理制记述了《高祖本纪》等。"沛丰邑"之"沛"应为汉之"沛郡"(沛国)即秦泗水郡;"丰邑",战国甚至更远即为封邑,在秦为"丰"县之治邑,即丰县建县时间应在秦代。汉初"丰邑"、"丰"县应该是并存等级的。  相似文献   

19.
墨家思想虽遭汉武帝废黜,但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并未绝其影响.中国古典小说所受墨家学派的影响,反映了作者对其思想的认同.在崇尚儒学的封建社会,作者对墨学的认同性只能隐藏在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墨子思想的体现即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