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往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实现过程多是强调某一种建模方法的使用。文中以渤海某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及井点信息,探讨了将确定性地质建模与随机地质建模两种方法、相模型与属性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层属性地质模型的方法。使用确定性建模手段可以刻画出那些基于地震反演资料识别、把握程度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的砂体;应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可以表征规模小、具随机分布特征的砂体;以砂体单元为对象、井参数为约束、地震反演属性体为趋势,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实现的储层属性地质模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程度。合理使用各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调整,开发效果预测,以及油田开发潜力与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资料匹配融合储层建模技术,是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将测井、三维地震及井间地震等多种资料进行优势互补的油藏建模新技术,可有效提高稀井区或无井控制区油藏建模的准确性,为中国东部老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核心算法为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以局部、少量的高分辨率(测井、井间地震等)数据为条件,建立与地震属性数据之间的条件关系实现地震属性的约束,有效利用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模型分辨率的效果。应用该建模方法建立了垦71区块的孔隙度模型,经对比发现,孔隙度模型井间趋势与约束数据趋势一致,纵向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多尺度资料联合物性建模方法的技术优势。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模拟结果在井点附近与测井解释数据一致,在稀井或无井控制区的预测结果与地震约束数据一致,并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与陆上油田相比 ,海上油田钻井资料相对较少 ,但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好 ,而地震反演数据体可以反映储层砂体的岩相分布与物性分布。因此 ,在BZ2 5 1油田的开发方案研究中 ,尝试了一种以地震反演资料为基础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结果表明 ,成功应用这种储层建模方法 ,不仅可以避免常规建模方法中经常存在的物性分布与岩相分布不匹配的“两层皮”现象 ,获得与地质认识相一致的结论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与效率 ,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尺度资料匹配构造建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阶段常规油藏构造建模主要是基于测井资料和用于勘探的低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由于缺乏空间上高精度的地球物理信息约束,很难满足油藏开发中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研究提出了多尺度资料匹配构造建模技术,主要解决多尺度资料(包括测井资料、井间地震资料和面向油田开发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联合匹配构造建模问题,通过地震资料解释断点与地层对比断点匹配、井间地震与三维地震联合解释匹配、多井对比插值面与地震解释面的匹配、多断面空间构造格架匹配等点一线一面一体等多维空间进行有效匹配,建立多尺度资料匹配一致的精细构造模型,提高了构造建模的精度,减少单一资料带来的不确定性,可满足油田开发对三维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钻井资料相对较少,但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好,而地震反演数据体可以反映储层砂体的岩相分布与物性分布。因此,在BZ25-1油田的开发方案研究中,尝试了一种以地震反演资料为基础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结果表明,成功应用这种储层建模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常规建模方法中经常存在的物性分布与岩相分布不匹配的“两层皮”现象,获得与地质认识相一致的结论,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与效率,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油田历经五十多年的勘探与开发,目前处于高密井网、细分单层开采阶段。为了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和井间窄小河道的边界位置,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和开发井信息基础上,综合钻井的纵向信息和地震横向高密度信息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反演技术建立砂体预测模型。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识别了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边界及井间窄小河道砂体。该方法适用于类似油田开发后期井间砂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初期建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但其可靠性在钻井少,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却遇到了挑战。鉴于此,提出在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多种数据集成进行建模的策略。并以苏丹FL油田为例,采用随机地震反演-随机建模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地震波阻抗数据体进行约束建立相模型及相控储层参数模型,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贾宝龙 《采油工程》2006,(2):29-30,36
介绍一种在窄薄砂体油田综合地震、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从精细储层描述入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三维储层随机建模、精细沉积相研究,对储层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地震、地质、测井信息,综合运用精细构造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及井间随机建模技术,能够解决窄薄砂体油田砂体窄小井网控制不住的难题,深入认识储层发育状况及油水分布情况,适时提出各种挖潜措施。此方法用于太南油田一断块的综合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地震约束薄层储层建模的研究思路,并提出控制薄层砂体预测精度的四个关键条件。根据地质、测井资料,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协同地震波阻抗反演资料预测实际区块薄层砂体,并通过油藏解释建立油层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地震反演与地质建模技术联合能够综合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信息优势,提高井间及垂向上储层预测精度。该技术对于油藏评价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牛地气田井间二次约束的储层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学群 《天然气工业》2007,27(12):46-48
大牛地气田属于岩性气藏,搞清岩性和孔、渗、饱属性的空间展布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点,对于有利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大牛地气田在开发初期井距较大,采用常规的随机模拟方法难以减小井间预测的多解性,故采用井间约束的建模方法是储层建模发展的方向。当前研究的热点仍是相控建模,以及应用地震资料约束建模,但很少讨论根据工区的资料特点设计建模方案并分析约束条件的适用性。为此,根据大牛地气田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特点,提出了“井间二次约束的储层建模方法”。即在地震属性与岩性相关性较好的前提下,利用地震属性的趋势控制井间砂体展布,建立岩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微相属性的地质统计学特征,按分布规律输出结果,进行相控下的属性随机建模。预测结果经过新井验证,精度在85%左右。该方法重视约束适用性的讨论,强调了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料特点设计建模方法的重要性,对于其他地区的建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一段油藏为例,针对工区油藏特征和现有资料情况,确立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和评价思路.通过井一震结合,搭建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层序界面解释和层序约束叠前反演,建立工区储集层地质概念模式;利用储集层地质建模软件,建立等时地层框架构造模型和储集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对比优选随机建模方法,设计9个实现模型,开展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的沉积相模拟和相控物性模拟,进行油藏储量估算和评价以及主要油砂体精细描述.结果显示,东一段油藏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层状边水油藏,其砂层厚度大,物性好,发育多套油水系统;9个实现模型所估算的地质储量是一组服从某种统计概率分布的蒙特卡洛实现,利于合理评价油藏储量规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驱动的海上油气田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初期海上油气田钻井少,采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储层地质建模方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海上油气田地震数据较完整,因而有利于探索基于地震驱动的建模方法.通过地震数据体推演储层空间变化规律,再以井为条件求取空间估计参数,进而形成了基于地震驱动的海上油气田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这种以地震数据为主体的建模方法有效利用了地质模式作为建模过程的约束,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地质统计学的以井为核心且在井少时难以建立较为客观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弊端,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储层地质建模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和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刻画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提出了多元约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采用两步法建模。第一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首先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然后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建模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二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地质模型。该模型定量刻画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边际油田储集层的分布和特征、有效开发海上边际油田,以渤海湾盆地Q33-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集层为例,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研究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通过河流相砂体井震标定、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和边界精细刻画,雕刻河流相储集层砂体外部形态,描述其内部非均质性;根据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井点外推宽度法、变差函数分析法建立河流相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结合类比密井网油田储集层分布特征,提出了侧向相变对比模式、叠置砂体对比模式、河道下切对比模式等3种河流相储集层井间对比模式。综合以上3种储集层表征技术,确定了Q33-1油田储集层分布的最可能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依据设计油田开发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礁滩相气藏概率体约束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气藏礁滩相储层岩相类型多样,生物礁和生屑呈离散分布,储层及物性参数非均质性强,储层构型特殊,气水关系复杂,现有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礁滩相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不能满足气藏开发生产需求。通过对礁滩相气藏地质、物探、测井及生产动态等多学科资料研究,提出以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礁滩相储层构型、地质及地震概率体等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建模思路,分级相控-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生物礁、生屑滩储层相模型;采用相控-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属性参数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精细表征了礁滩相储层内部结构及属性参数非均质性特征,刻画了生物礁、生屑滩储层及属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为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渤海湾盆地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藏模型、油水系统及面临的开发问题十分复杂,严重制约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地震反演和沉积微相约束的建模方法,结合渤海湾盆地SZ36-1油田地质资料,以地震合成记录为桥梁,构建了基于相控“硬约束”和地震反演“软约束”的孔隙度模型。可信度分析认为该方法优势体现在:①基于双控的地质模型消除了硬约束的“痕迹”,与岩相砂体发育趋势相吻合,且具有一定的井间预测功能,模型更符合地质认识;②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地震约束建模的局限性。后验井平均符合率达92.51%,说明地震约束建模技术能够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可信度较高。基于地震约束地质模型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