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塔河油田稠油埋藏深(5 500~6 700 m)、黏度高(10~2~10~3Pa·s)、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开采难度大。针对常规稠油掺稀工艺存在稀油供应压力大、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提出了稠油注天然气气举降掺稀的方法。通过油气混溶室内实验和现场先导试验相结合开展了稠油注天然气气举降掺稀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井筒举升难度大的稠油,利用天然气的混溶降黏和气举双重功效,能够有效地提升稠油井筒流动性,降低掺稀量,提高稠油开发效率。开展先导试验的XD1井在试验期间稀稠质量比由试验前1. 27下降至0. 63,平均节约稀油50. 4%,累计节约稀油421. 7 t,累计增油205. 4 t,取得了较好降黏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吐哈油田稠油开采掺稀泵泵压与掺稀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玉东油田稠油具有粘度高、密度大、埋藏地深的特点,在开采时,选用泵上掺稀降粘举升开采工艺。对掺稀泵泵压与掺稀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掺稀泵泵压形成的原因,推导出了掺稀泵泵压与掺稀比的关系。现场应用时可以从掺稀泵的压力表上直观地看到掺稀泵的泵压,从而可以大致估算出所掺入的稀油量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3.
稠油掺稀降粘举升环空摩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国华 《吐哈油气》2010,15(1):21-23
稠油掺稀降粘可显著降低沿程摩阻,改善稠油流动性。为正确进行举升工艺设计和优化掺稀比,文章分析稠油环空流动态规律,得到了沿程摩阻梯度方程,利用龙格-库塔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稠油环空流的沿程摩阻损失主要由稠油的粘度引起的,流速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超稠油区块油井具有井深、油稠、掺稀量大、产量低的特点,常规工艺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通过对超深超稠油井注氮气复合掺稀油工艺技术的研究,从掺稀点深度、注入氮气量、油嘴大小确定和掺稀气举启动压力几方面的分析,创新了降黏工艺设计方法,提高了油井产能,并对于奇地区YQ5-1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掺稀比由试验前的11:1下降到3.4:1,单井产量由10 t/d增加到38 t/d,不仅节约了稀油而且增加了油井产量,为超稠油井合理、高效开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疆塔河油田的稠油油藏,以掺稀油降黏方式开采为主.根据传热学、能量及物质平衡原理,综合考虑稠油井筒中压力、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稠油掺稀井井筒流体压力-温度耦合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掺稀深度为节点的稠油掺稀自喷井系统分析模型,优化了掺稀比、油管管径和掺稀点深度等参数.以塔河油田某井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压力-温度耦合模型得出的压降平均误差为2.6%,温降平均误差为8%;优化得出的最优掺稀比与现场不同产量下掺稀量得出的比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原油田濮深18块稠油油藏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规律和流变性室内实验研究。采用4种类型稀油对PS18-1井超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的稠油降黏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稠油掺稀黏度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S18-1超稠油,在同等条件下4种稀油中文一联稀油掺稀降黏的效果最佳;掺入的稀油量越大,混合油黏度越低,降黏效果越好;井口温度越高,需要掺入的稀油量越小。在无外加降黏剂或互溶剂时掺稀比1∶1.5时就无法实现稠稀互混。用文一联稀油对PS18-1超稠油在130℃条件下互混,掺稀比在1∶1.8以下时基本可实现完全互混,但温度下降后仍有少许块状物析出。当井口温度为4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2混合时,井口混合油黏度为249 m Pa·s,能满足生产要求。当井口温度为6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1.8混合,井口混合油黏度为356 m Pa·s,也能满足生产要求。此外,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 ,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 ,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 ,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及现场生产分析结果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冷采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8.
稠油掺稀开采井筒内温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很大,造成稠油生产困难,而采用套管掺稀油工艺,可以使井筒中的混合液保持较低黏度,减小井筒流动阻力。根据传热学和能量守恒原理,采用节点系统分析的思想,考虑油管、套管、水泥环及地层之间的传热,建立稠油掺稀井筒和套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数学模型。运用高斯列主元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对油管中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掺稀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掺稀开采稠油油藏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新疆地区风城稠油产量的逐年提高,部分稠油需通过西部原油管道掺稀输送至下游炼厂。掌握风城稠油掺混稀油后所得混合原油的物性变化规律是稠油掺稀管输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风城稠油、克拉玛依稀油、哈国油及其混合原油的实测数据,总结得到稠油掺稀前后的流动性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实测混合原油黏度数据和17种混合原油黏度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得到适合风城稠油与稀油的最优黏度预测模型,为西部管道输送风城稠油提供黏度预测数据,为制定稠油输油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英买力油田集输系统所辖6个区块试采油井的混合油及东一联外输油取样,进行稠油掺稀油的混合油室内热化学脱水试验,来确定适合该区块原油的脱水工艺,以及一段和二段热化学脱水工艺合理的脱水温度、脱水时间、破乳剂类型和投加量等技术参数.一段热化学脱水试验中,沉降温度为35℃时,模拟采出液的含水率为30%、50%和80%,破乳剂加药量80 mg/L时,沉降120 min以上,脱后油中含水率均可以达到低于20%的技术指标,水中含油量也均低于1 000 mg/L.二段热化学脱水试验中,破乳剂加药量100 mg/L,温度65 ℃,沉降120 min时,可以实现油中含水率低于1%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X油田F区块油藏开发效果,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烟道气SAGD(辅助重力泄油)的可行性并优化了注采参数。溶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烟道气在F区块超稠油中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和溶解降黏的作用,压力和温度越高,烟道气与超稠油的界面张力越低;烟道气在超稠油中的降黏率随溶解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烟道气SAGD可以减少蒸汽热损失,促进蒸汽腔发育,提高SAGD累计产油量和累计油汽比,能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油田稠油资源丰富,油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近30 a的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特点的开发技术,完善配套了8项稠油核心开发技术,支撑了辽河油田稠油持续高产稳产,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结合辽河油田稠油开发实际,分析总结了稠油开发形成的技术成果及认识,可为同类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开发效益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克拉玛依油田优选了混源采油菌组合,采用单井吞吐的生产方式,分两批对21口稠油开发井进行了微生物开采矿场试验。经采油菌作用,作业区的稠油粘度大幅度降低,在停止注蒸汽的情况下,大多数试验井都能达到经济产能,试验得到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采油菌组合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稠油作用效果显著,矿场试验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值得在克拉玛依油田的稠油开发中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孔隙型块状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低渗、油稠”等突出特点,在现行的井网和开采方式下油藏开发效果差,主要表现为“三低”,即储量动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和油藏采收率低,尚无一套经济有效、可实施的开发方案。目前,低渗稠油油藏开发在国内外没有成功案例,也没有成熟技术及经验可借鉴,如何经济有效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此,以“提高开发效益,实现有效开发”为目标,针对低渗稠油油藏面临的“三低”问题,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技术,系统开展了开发方式、井型井网井距、水平段长度及水平井热采参数等优化研究,形成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SH_B油藏的开发对策。优化确定的油藏开发技术对策为开发方案编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泵上掺水技术在孤东油田稠油开采中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法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目前稠油开采工艺现状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工艺方法──泵上掺水工艺技术。目的实现井筒降粘和稠油常规开采。结果通过在现场24口井的实施,累计增油1.192 6x104t,投入产出比达1:10.36。结论泵上掺水工艺技术投入少、产出高、不污染地层、不影响泵效、占井周期短、生产过程稳定,为提高稠油油藏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秦飞  金燕林  李永寿  邱华标  刘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4):145-148,158
通过系统效率测试可以准确获得效率参数以及各种工作参数,是塔河稠油电泵井维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塔河油田2010年的系统测试资料,对比分析了电泵井与常规机抽井的系统效率与泵效,解释了"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原因,进而初步确定了最优系统效率下相关参数的合理范围,为油井提高提液效率、优化掺稀工艺和工作制度提供了合理的决策指标和评价手段,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存在的蒸汽腔发育不均衡、水平段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了复合吞吐改善SAGD开发效果研究。高温高压三维SAGD物理模拟结合数值模拟论证了复合吞吐的可行性,阐述了高温分散剂、氮气和蒸汽复合蒸汽吞吐机理,优化了注采参数。研究表明:高温分散剂具有一定的混溶作用和分散作用,可提高SAGD注采井间热连通程度,高温分散剂+氮气+蒸汽复合吞吐可有效改善SAGD蒸汽腔发育程度,提高SAGD开发效果,19口措施井组现场实施后平均单井原油增产4.6 t/d。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超稠油混合掺稀降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海华  张贵才  葛际江  刘清华  吴芳 《特种油气藏》2011,18(4):111-113,120,141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开采关键在于降黏,实践证明掺稀降黏是塔河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但稀油与稠油在井底混合均匀程度不高,使得降黏效果与室内实验差距较大。研究发现,在掺稀油时掺入少量混合芳烃可提高掺稀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下混合芳烃对塔河超稠油有良好的溶解能力,掺入混合芳烃能够显著降低超稠油黏度,且降黏效果好于单一掺稀油效果,同时又可节约稀油资源。  相似文献   

19.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启动压力梯度、流速-压差曲线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粘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测试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稠油油藏的启动压力。原油粘度对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大于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的参数和岩石气测渗透率与流体粘度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杜66块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为一典型的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经过近20年的蒸汽吞吐开发,杜66块下层系目前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吞吐开发效果差。根据杜66块下层系油藏条件及地层流体性质,从注热水开发油藏适应性、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注热水开发潜力等3个方面,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杜66块下层系注热水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注热水开发可在蒸汽吞吐开发基础上提高采出程度15.69%。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同类油藏今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