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本厂技术干部和部分老工人、空调工对细纱下排风排热效果进行座谈讨论的记录整理的,今刊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你刊1978年第6期登载的《细纱下排风和马达散热的研究》一文,经粗略阅读,我认为该文主要有以下错误:1.把空调送风吸收(亦谓同化)的车间余热量,误认为可节省的冷量。如该文表5所列,下排风系统能排除的车间余热量为187,600大卡/时。这热量正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夏季空调冷负荷。怎么能把这部分冷负荷说成是因为采用了车肚排风而 相似文献
3.
我厂1979年新扩建投产的单纺车间,有A513型细纱机25台,约一万纱锭。细纱工序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空调送、排风系统。五年多来,下排风的应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4.
细纱马达地沟和马达座的合理设计,关系到投资费用,工程进度,日常操作、维修以及马达下移效果。一、马达地沟设计我厂将120台细纱机马达下移在原有宽2.3m,深1.36m电缆地沟内。在不加宽 相似文献
5.
细纱车间的合理排风,对组织车间气流,减少飞花和控制室内温湿度十分重要。本文就楼房平顶厂房的特点,实行机械式侧下(回)排风系统进行探讨。并根据实践提出了设计依据,总结了技术效果和看法。特别是将排风和回风统一为一个系统,而不采用原集中回风型式;并根据不同室外气候,合理掌握回风和排风量,常年使用侧排风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6.
7.
<正>我公司购进JWF1425型粗纱机3台,粗纱机主电机后面排风装置是用一台电机外转子风机排风,转速1 350 r/min,产生的风量大,设计理念先进。但在使用当中遇到了问题:转子风机是向里吹,造成缠花多,转子风机在电机罩子里面装着,拆卸麻烦,由于在罩子里面做清洁也不方便,造成电机外转子风机经常烧坏。通过仔细观察和试验,将电机外转子风机去掉,改成由电机转子带动风叶转动,改造成向外吹,虽然风量小点,但能够满足主电机的散热要求。改造3年多,没有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德国青泽Z360机台的结构状况,对机台进行了节能改造,取消原10 kW的工艺排风风机,改用2台2.2 kW的风机分别安装在机台的车头和车尾,工艺排风也由原来的从车头排改为从两头排,并在车尾处增加一只吸风箱,使得工艺排风的负压由原来的740~1 100 Pa改善为900~1 000 Pa,缩小了车头、车尾负压的差异,使其基本相同。改造后,降低了吸棉功率,节约了耗电量,成纱指标也较为一致,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一、普通细纱锭子油壶的缺点揩车是保证细纱机良好运转状态的一项经常性保养工作。揩车过程中,要对锭子部分(锭脚)进行补充加油。原来的方法是:拔出锭杆后用普通锭子油壶对每只锭脚注入2毫升左右锭子油。但是,一般揩车加油后发现,有的锭子转动后余油飞溅,影响细纱断头,并造成油污纱,同时叶子板、车脚等处沾上花衣后不易清洁。而有的锭脚仍然缺油,造成锭子磨损。经观察分析一台细纱机420只锭脚内的存油 相似文献
13.
目前,A513型、FA502型等细纱机上使用的下皮圈张力架均为铸铝整体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使用中存在两个缺点。第一是下皮圈的动力来源于与之紧贴的上皮圈,而其自身必须克服在下销棒及张力架接触处的滑动摩擦阻力,实际运转中,常因摩擦阻力太大而造成打顿现象,导致成纱条干不良,并出现竹节等纱疵。其次是下皮圈上边因受力较小而呈较松弛状态,下边则受拉伸而张紧,有时甚至造成皮圈在牵伸区中部郁积,嵌入下销与罗拉夹缝中而产生“吊皮圈”现象。为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设计改造了回转式轴承结构张力架,如附图所示。在外壳 相似文献
14.
计算了锭子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各阶临界转速及固有频率。通过振动实验测量出从理论上计算的各有关参量,从而修正了计算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老工人逐年退休,新工人愈来愈多,操作培训显得十分突出。细纱值车工是棉纺厂的主要工种,细纱接头是全面操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头速率决定看锭多少,接头质量直接影响布面。因此,对细纱接头动作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在学习各地先进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细纱接头的操作方法,经过实践和对新工人培训的多次验证,是有效果的。有的值车工,掌握了接头方法后,接头速率从37秒(接10个头的时间,以下同),提高到27秒左右, 相似文献
16.
17.
18.
随着环锭纺纱技术的日新月异,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锭子的研究开发优显重要,所以应本着科学把脉市场,跟踪用户需求,持续引进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同时对环锭纺纱技术全面系统分析,做到在适用的基础上超前,在进行产品开发、改进的策划和实施上,实现产品开发的短周期、低成本、快上市的目标。从而通过锭子的发展以适应和带动主机的发展,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