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920 SEF模切烫金自动机合模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920 SEF模切烫金自动机合模机构的工作要求,提出了采用对称的曲柄肘杆机构作为920 SEF模切烫金自动机的合模机构;并给出了该曲柄肘杆合模机构结构参数以及工作滑块(动平台)的位移与曲柄(曲轴)转角的数值关系,最后分析和总结了这种合模机构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2.
肘杆合模机构运行速度传动比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根 《饮料工业》2009,12(9):34-41
速度传动比性能是肘杆合模机构最重要的运动特性,也是与全液压合模机构运动特性的主要区别,但往往在设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肘杆合模机构的速度传动比的特性以及影响速度传动比性能的有关技术参数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对国际上使用肘杆合模机构的部分品牌规格注塑机的肘杆机构速度传动比的综合统计分析,提出了设计良好的肘杆机构速度传动比曲线的参考性建议,提出了改善已有肘杆机构速度传动比性能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ADAMS的压铸机合模机构仿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祥 《轻工机械》2010,28(3):23-25
针对压铸机双曲肘合模机构计算复杂、不容易得到理想优化模型的问题,通过对其运动特性的分析,采用三维建模与ADAMS协同的方法,以杆长比为主变量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获取合模过程中动模板运动速度及合模力的变化情况,将优化后的数据经实际试验后表明,该方法可以使压铸机合模机构达到更理想的工作状态。图6表1参6  相似文献   

4.
精密注塑机新型合模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新型精密注塑机的合模机构,分析了几种液压式合模装置工作原理,特别对电动式合模机构丝杆螺母的具体传动形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小型注塑机的电液复合式合模装置,包括机构布置和传动形式设计等,探讨了其区别于其他合模机构的精密、高效的优势.这一新型合模机构可满足精密塑料制件的成型要求.  相似文献   

5.
双曲肘斜排列7支点合模机构是一种创新发明的注射机合模机构,建立了机构的力学模型,提出了机构增力比、锁模力、刚度等主要力学技术参数的计算理论和工程计算准则,研究了机构正常运行的主要力学技术参数的设计准则,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设计计算理论和公式的可行性,为机构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旭  陈少克 《轻工机械》2010,28(6):10-13
利用机构学的方法对双曲肘合模机构进行了运动分析,并确立了合模行程、各肘杆尺寸及最大启模角等参数间的关联关系。通过使用Pro/E二次开发技术,讨论了应用Pro/toolkit进行菜单开发及零件参数化实现的方法;以MFC对话框设计技术和VC++建立了双曲肘合模机构参数驱动自动生成技术,开发出了与Pro/E 4.0系统集成的合模机构零件参数化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7.
张炜 《轻工机械》2003,(2):19-21
通过对肘杆式合模机构的多种型式(包括后杆型式、十字头高度、中间杆尺寸、锁模最终角、合模推力角和杆长比)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目前该机构中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旋转式吹瓶机的工作稳定性,对开合模凸轮机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利用复数矢量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赋予执行构件运动规律;根据逆运动学方法,借助Matlab求出开合模凸轮导轨理论轮廓曲线和压力角变化,完成对凸轮机构的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开合模凸轮导轨的设计方法正确,工作时最大压力角为18.8°且保持0°附近变化,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研究为开合模凸轮机构的设计和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行注塑机五铰点比曲肘合模机构形态分析与综合,对可能形成的各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γ,+θ方案的不足及改进途径,并从理论上作了阐述,为该机构方案择优,参数优化及CA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要结合REV 100型注塑(射)-吹塑机的三铰点双曲肘合模机构的结构特点,分析、讨论了一种非对称性特殊双曲肘合模机构的机构变形力与移模力的关系,研究了机构锁模条件,油缸推力与合模角关系,机构锁模调模特性及机构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夹紧机构的理论分析及烘烤烟叶夹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烟叶烘烤生产工艺的实际调研,针对手工繁杂的编烟技术,提出了研究设计一种烘烤烟叶夹持工具;针对烘烤烟叶夹的预定功能要求,参考现有的实用夹紧机构,通过对机械产品机构设计的理论分析和夹紧机构的力学研究,确定了夹紧烟叶的力学原理,提出了烘烤烟叶夹的结构设计方案,设计制造出烘烤烟叶夹;该烘烤烟叶夹通过了产品的质量检测,使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夹带式皮带机物料提升段夹持力的一般数学模型,推导出为防止夹带横向移动导致物料外泄的改进模型;基于赫兹接触定理推导出弹性散粒体物料在垂直提升段物料层数(物料厚度)、物料最外层与中心(质心)所受挤压力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尝试将该模型应用于小麦散粮运输机中,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模型可对现有的夹带机设计经验公式进行改良,提高计算的精度,为具体压带机分部件的设计、研究以及优化等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其它相似的夹带式运输机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文华 《轻工机械》2012,30(2):46-49
为了适应机械手对工作可靠性、灵敏性及自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用液压传动和PLC控制的设计方案,采用整体化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软、硬件各自的特点并进行互补优化。在其驱动系统中采用液压传动,控制系统中选择PLC的控制单元,来实现机械手的左右回转、上下升降及伸缩,手指的夹紧、松开等功能,完成了一种简单、易于实现、意义明确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串类水果自动无损分拣机构存在的不足,在水果自动分拣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时延估计和光滑滑模阻抗控制方法相结合的串类水果自动分拣机器人夹持机构控制方法。利用时延估计方法实时获取串类水果自动分拣系统夹持机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设计了自适应规则调整的光滑滑模阻抗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和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自动分拣机器人夹持结构高精度的稳定夹持,夹持成功率100%,对串类水果的损坏为0,有助于实现串类水果的准确、快速自动分拣。  相似文献   

15.
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介绍了应用自整定PID控制的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建立纸前沿浓度控制的数字模型,包括干扰和参数变化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通过固定参数PID控制器和自整定PID控制器实际运行效果的比较,表明设计的自整定PID控制器具有很高的性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实现初次应用时控制参数自整定和过程参数变化情况下控制参数自整定,保证系统一直在最优状态运行。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the effect of the needling density and needle gauge on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abric weight, fabric thicknes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onwovens used as agrotextiles for the frost protection of crops. The aim i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that can affect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second-order model. Our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needling density is influencing the fabric weight more than an increase in needle gauge. For the same needle gauge, an increase in needling density also increase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needling density and needle gauge have opposite effects on fabric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7.
李少海 《食品与机械》2016,32(12):96-99,132
采用CAD/CAE技术研究薄壁箱式零件结构及其动力学性能。以某薄壁零件为研究对象,在WorkBench平台上创建了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零件的低阶自振频率及振型。建立了4种针对薄壁零件动态特性改进的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分析确定了一种最佳的薄壁零件结构形式。结果表明:采用十字筋结构可以有效增强薄壁零件的抗振性能,有利于机械设备的减振降噪及高速化运行。为薄壁零件的结构设计与动力学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钳板结合尺寸超差、上钳板偏斜造成的钳板质量不稳定并影响精梳棉条质量的问题,分析钳板结构及组装工艺,通过对钳板左、右托脚原组装工艺进行改进并设计出工装夹具,提高了零件的互换性、可靠性和钳板装配的生产效率,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